• 2018年第38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西藏中东部地区土壤侵蚀野外调查报告

      2018, 38(5):1-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01 CSTR:

      摘要 (2787) HTML (0) PDF 3.33 M (1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西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属高寒环境,土壤侵蚀复杂多样。通过实地调查,旨在系统了解西藏中东部人口稠密区土壤侵蚀特征,为该区今后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组于2018年8月12—28日赴西藏自治区,沿林芝、工布江达、拉萨、曲水、日喀则一带选取11个典型集水区,对集水区内林地、草地、耕地、梯田等土壤侵蚀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西藏东南部林地内有小切沟出现;耕地田埂及田面部分塌陷损毁严重,并出现溯源侵蚀的特征。道路边坡侵蚀严重,并有跌坎、土体塌落、溯源等现象发生。西藏中部河谷地带洪积扇(台)、阶地等沟蚀剧烈,沟道切割纵深,严重影响当地农牧业生产。宽谷地带呈现风水复合及交错的侵蚀特征,覆沙坡面的片状侵蚀发育明显。[结论]西藏自治区土壤侵蚀过程复杂多样,而伴随该区气候环境暖湿化的发展,水土流失有进一步加剧的危险,需要在该区加强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的研究,同时也迫切需要加强该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藏地区,更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和绿色发展道路。

    • 1970-2016年气候变化对渭河源头清源河流域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影响

      2018, 38(5):9-1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02 CSTR:

      摘要 (1404) HTML (0) PDF 1.05 M (1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1970—2016年渭河源头清源河气温、降水、径流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为明确该区域气候变化对降水和径流的影响及模拟研究径流演变过程提供依据。[方法]在分析气候要素变化和径流等年际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用3种气温修正气候水文模型与流域基本水文模型相比较的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1994—1995年是清源河流域主要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的分界线,1970—1994年,流域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径流量变化不大;1995年之后,气温持续升高,而降水、径流则出现了整体降低趋势,2010—2016年平均温度比1970—1974年升高0.9℃,升幅15.79%;年降水量、径流量分别减少13.48%,31.82%。3个气候水文模型MQPT1-1,MQPT2-1和MQPT3-1对年降水—径流过程模拟精度均比一般水文模型高,尤其是气温扰动法修正模型MQPT2-1平均模拟误差仅为3.03%,比不考虑气候变化的流域水文模型精度提高11.62%。[结论]渭河源头清源河小流域近50 a气温变化对径流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1995年之后;在径流模拟分析中必须考虑气温等主要气象因子的影响。

    • 晋西黄土区不同退耕年限刺槐林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2018, 38(5):15-2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03 CSTR:

      摘要 (1270) HTML (0) PDF 667.56 K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刺槐林植被恢复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为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山西省黄河中游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评估不同退耕年限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征。[结果]刺槐林地能够有效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尤其在造林初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显著提高,且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刺槐林地对浅层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改善作用较大,土壤水分在40 cm以上土层坑内平均水分比坑外提高了3.97%,在40 cm以下土层仅提高了2.74%;土壤养分在20 cm以上土层,坑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平均含量分别比坑外提高了6.61%,6.14%,1.55%和1.98%;在20 cm以下土层,对土壤全磷和全钾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刺槐林地不同程度地改善和提高了于浅层坑内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

    • 冻融循环对五台山典型植被土壤微团聚体的影响

      2018, 38(5):21-2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04 CSTR:

      摘要 (1322) HTML (0) PDF 1.24 M (1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季节性冻融对土壤微团聚体的作用,为影响林线附近土壤地球生物化学过程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五台山林线附近3种典型植被:草甸、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和云杉(Picea meyeri)覆盖下的土壤,通过土柱野外原位培养,测定不同时期土壤各粒径微团聚体含量以及土壤分形维数(D)。[结果]在培养期内,3个样地的2~0.25 mm和0.25~0.05 mm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各不相同; 0.05~0.02 mm (先降后增再降),0.02~0.002 mm (先降后增,华北落叶松样地除外),<0.002 mm (先增后降)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初冻期和融化期,季节性冻融导致3个样地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深冻期无显著变化(p>0.05)。生长季同样发生了土壤微团聚体含量的显著变化(p<0.05)。不同样地植被组成的差别造成了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差异显著(p<0.05),体现在初冻期和融化期。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逐渐增加,而此时云杉样地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最低;生长季期间,微团聚体分形维数逐渐降低,草甸样地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最低,但在生长季末期,则是华北落叶松样地最低;但3个样地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仅在生长季末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培养期结束时的土壤分形维数与开始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季节性冻融对3个样地土壤微团聚体含量都具有显著影响,且3种植被下土壤结构对季节性冻融的响应也明显不同,主要发生在初冻期和融化期;在培养期内,虽在冻融作用下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增加,但进入生长季后都逐渐减少至培养前水平,3个样地土壤结构性和团聚能力均呈周期性变化,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

    • 前高后低型防风固沙林防风效应及其对风向的响应

      2018, 38(5):28-33,3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05 CSTR:

      摘要 (1166) HTML (0) PDF 1.62 M (10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由梭梭和柠条组成的前高后低型复合林带的防风效应及其对风向的响应,为荒漠绿洲、沙漠公路、沙漠铁路等防护区人工防风固沙林的营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具有不同个体特征的梭梭和柠条为原型制作仿真植物,配置成前高后低型林带,记作AmBn型,其中,“A”代表仿真植物梭梭,“m”代表其株行距为15 cm×40 cm,“B”代表仿真植物柠条,“n”代表其株行距为8.5 cm×25 cm。将其在反方向风作用时记为BnAm型。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在7,10,15 m/s试验风速下,对两种类型林带主要影响区的风速变化、气流加速率和防风效能进行分析。[结果]①气流到达林带前速度整体降低,到达林带后分化为上(30 cm以上)、中(5—20 cm)、下(3 cm以下)3个特征层,下部气流层在AmBn型和BnAm型林带后的风速恢复点分别位于23和12.5 H处。②AmBn型林带风影区的范围大于BnAm型林带;两种林带在A,B植物区的冠层高度处各形成一个风影核心区,形成双核模式。③在7,10,15 m/s试验风速下,AmBn型林带考察区的平均防护效能分别为34.44%,34.98%和32.51%。BnAm型林带考察区的平均防风效能分别为22.62%,19.70%和19.41%。④垂直方向上,林带对约1.5 H高度范围以下的气流起减速作用,对此范围以上的气流起加速作用;水平方向上,AmBn型林带的防风效能在带前、带中、带后均优于BnAm型林带。[结论]林带的防风效能与两种树种沿风向出现的先后顺序有关,从防护效能和防护距离考虑,建议在防护区外围营建AmBn型林带。

    • 中国西北三省(区)风雪流发生的可能性

      2018, 38(5):34-3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06 CSTR:

      摘要 (1039) HTML (0) PDF 1.02 M (1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新疆、内蒙古和甘肃西北3省(区)风雪流发生的可能性,为风雪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81—2010年3省(区)130个区站地面气象资料,划分风雪流发生可能性等级。[结果]①研究区65.4%的地区有发生风雪流灾害的可能性,其中16.9%的地区发生风雪流可能性的等级较高;②研究区风雪流灾害最严重的月份为3和12月,少数地区受地形影响有所差异;③研究区30 a间气象数据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风雪灾害发生可能性没有减弱趋势。[结论]西北3省(区)需重视风雪灾害防治,尤其是3和12月应重点防护;同时要加强生态修复工作,降低风雪灾害。

    • 陇东黄土高原不同林龄苹果林地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

      2018, 38(5):40-4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07 CSTR:

      摘要 (1104) HTML (0) PDF 850.83 K (1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甘肃省东部黄土高原苹果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规律,为经济林的经营管理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林龄为1,3,7,13,29 a的苹果林地为研究对象,野外收集样品并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测定枯落物和0—80 cm土层的土壤水文性能。[结果]①7 a林地的枯落物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1,3,13,29 a的苹果林地; ②苹果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5.02~20.66 t/hm2,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R>0.90);最大持水率为120.46%~352.53%,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0.64); ③随林龄增加,土壤容重变化不大,其变化范围为1.173~1.372 g/cm3,但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最大持水量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分别为52.46%~57.06%,46.34%~51.87%,1 049.15~1 141.26 t/hm2,非毛管孔隙度与有效持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④林龄为3 a的初渗率和平均渗透速率均高于其他林龄苹果林地,为3 a > 1 a > 29 a > 7 a > 13 a。因此,林龄为3 a的苹果林地在整个渗透时间内其渗透性均高于其他林地。[结论]苹果经济林能显著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但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效应随林龄增加的变化并不同步,且随林龄增大也会出现功能衰退的趋势。

    • 脱硫石膏与结构改良剂配合施用对龟裂碱土理化性状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2018, 38(5):46-51,5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920.001 CSTR:

      摘要 (930) HTML (0) PDF 931.90 K (1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出最适宜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北灌区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量,为中国同类型地区盐碱地的改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银北灌区龟裂碱土在施用不同剂量土壤结构改良剂(0,150,270,375 kg/hm2)与统一施用定量脱硫石膏(22.5 t/hm2)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在施用不同剂量结构改良剂后,0—20 cm土层的土层容重、全盐量和pH值呈降低趋势,总孔隙度和水稳性团聚体则呈增加趋势。在0—20 cm土层,各处理改良效果均较显著,当深度大于40 cm时,所有处理的改良效果不明显。施加改良剂增加了水稻的成活率、株高和产量,且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脱硫石膏与结构改良剂配合施用能显著改善龟裂碱土理化性状,促进水稻成长。综合考虑经济因素,脱硫石膏(22.5 t/hm2)+土壤结构改良剂(270 kg/hm2)的施用量效果最佳。

    • 木醋液对辽西北低、中肥力土壤小白菜产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018, 38(5):52-5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09 CSTR:

      摘要 (1402) HTML (0) PDF 1.11 M (9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确定木醋液在辽西北地区低、中肥力土壤中的合适浓度,揭示木醋液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设置0.10%,0.15%,0.30%不同浓度木醋液的低、中肥力土壤盆栽试验,测定盆栽小白菜的产量指标,同时测定土壤酶活性,评估其土壤肥力质量。[结果]木醋液显著提高了小白菜茎粗和根长,进而提高了小白菜产量,其中低肥力土壤施用0.30%的木醋液效果最好,中肥力土壤施用0.15%的木醋液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分别将低、中肥力土壤小白菜鲜重提高了57.78%和46.06%。木醋液显著提高了土壤淀粉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低肥力土壤的土壤肥力生物指数、酶活性指数在0.30%的木醋液处理下最高,中肥力土壤在0.15%的木醋液处理下最高。[结论]木醋液可以作为辽西北地区低、中肥力土壤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用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蔬菜产量。

    • 湘东地区典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018, 38(5):58-63,6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10 CSTR:

      摘要 (949) HTML (0) PDF 899.46 K (1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湘东地区土壤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稳定性因素,为研究南方土壤团聚体胶结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湘东地区选择3种常见成土母质(第四纪红土、花岗岩风化物、板岩风化物)上发育的典型自然林地、水田与旱地,采集表层土壤(0—20 cm)与底层土壤(40—60 cm),利用湿筛法测定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结果]土地利用方式、母质类型及土层部位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稳定性,且它们的交互作用也非常明显。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总体表现为:水田 > 林地 > 旱地;但利用方式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仅局限于表层土壤,同时在花岗岩风化物发育质地较砂的土壤上表现不明显。不同母质间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呈现出如下规律:第四纪红土 > 板岩风化物 > 花岗岩风化物,但表层土壤或旱地、林地利用下该规律不甚明显。同时,表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一般要显著高于底层土壤,但对于第四纪红土发育质地较为黏重的土壤或水田利用方式下并非如此。[结论]成土母质、利用方式、土层部位通过对土壤质地、有机质、氧化物等的影响间接影响着湘东地区土壤团聚体的分布。

    • 欧李幼苗荧光参数对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

      2018, 38(5):64-6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11 CSTR:

      摘要 (1110) HTML (0) PDF 981.85 K (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效唑(PP333)和生根粉(GGR6)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欧李(Cerasus humilis)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欧李幼苗的壮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以1年生欧李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0,50,100,150和200 mg/L 5个浓度梯度的PP333和GGR6溶液对欧李幼苗进行蘸根处理,采用PMA2500叶绿素荧光仪对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电子传递效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qP)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PP333和GGR6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非光化学猝灭(qN)随着PP333和GGR6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欧李幼苗生长发育促进效果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GGR6,最佳浓度为200 mg/L,且同浓度GGR6对欧李幼苗荧光参数促进作用优于PP333

    • 生物有机肥对潮土物理性状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2018, 38(5):70-7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12 CSTR:

      摘要 (1048) HTML (0) PDF 958.99 K (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潮土不同土层土壤物理特性及微生物碳氮的影响,为生物有机肥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和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生物有机肥对潮土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水力学性质、土壤团聚体及微生物量碳、氮的改善效果,其中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0,10,20 t/hm2。[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各水力学指标,其中土壤容重降低了10.37%~19.26%,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导水率提高了13.12%~32.25%和37.28%~67.11%;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和平均质量直径,降低分形维数;生物有机肥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66%~52.67%和11.52%~22.64%;土壤物理特性与微生物量碳、氮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改善潮土土壤结构和水力学特性,增加土壤蓄水供水能力,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稳定性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 增温条件下不同土壤粒级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

      2018, 38(5):77-8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13 CSTR:

      摘要 (1042) HTML (0) PDF 983.60 K (8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气温上升后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为今后应对全球变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中国华北平原的耕地褐土为材料,采用沉降虹吸法,研究在增温条件下土壤3个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以及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情况。[结果]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分布在增温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全氮含量降低。从不同粒级来看,3种粒级的有机碳含量都有增加,而全氮含量在个别小粒级会有所增加而砂粒的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土壤碳氮比比较稳定。有机碳分配有往大粒级转移的趋势,而全氮分布未表现出明显规律。[结论]增温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有机质分解使得土壤有机碳含量上升,在较小粒级上更加明显。而全氮含量因为反矿化等作用会出现下降,但是相比对照组有增长。

    • 黑龙港流域微地貌与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潜在盐渍化的影响

      2018, 38(5):83-9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14 CSTR:

      摘要 (1042) HTML (0) PDF 1.49 M (1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近年河北省曲周县土壤潜在盐渍化进行多方位评价,为预防土壤盐渍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微咸水灌溉试验、土壤剖面观测和土样分析,从海拔高度、土层深度、地下水埋深、土壤质地几个方面对黑龙港流域土壤盐分运移以及其对土壤潜在盐渍化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从区域角度分析,降雨和用微咸水灌溉加剧了表层盐分向下层淋洗的可能性,从而使土壤盐分多在40—100 cm土层聚集。质地较为黏重的土层阻止了土壤盐分的运移而聚积在该土层之上,为土壤潜在盐渍化创造了条件。土壤盐分含量与海拔高度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其复相关指数R2=0.76。HCO3-的表聚现象比较明显,各土层土壤SO42-离子和Ca2+离子与全盐含量之间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相关(0.88*~1.00**,0.89*~0.97**),Ca2+离子与SO42-离子之间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相关(0.86*~0.97**)。[结论]微地貌和土体构型的变化将会影响到土壤盐分的重新分配,进而对土壤潜在盐渍化有重要影响。

    • 渭河干流陕西段综合治理前后的水质变化与趋势

      2018, 38(5):91-9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15 CSTR:

      摘要 (1091) HTML (0) PDF 1.01 M (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讨论渭河干流陕西段综合整治项目启动以来河道水质的变化趋势,检验整治工程的治理成效,为后续河道的污染防治提供一定技术支持。[方法]基于2010—2016年渭河干流陕西段主要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阐述水质变化趋势,运用重标极差分析法(R/S分析法)查明水质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2016年渭河干流陕西段河道水污染已由2010年的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减少了58.8%,Ⅳ—Ⅴ类断面比例增加了55.5%,Ⅰ—Ⅲ类断面占比保持平稳;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4个出境断面枯水期化学需氧量(COD)、NH3-N浓度普遍高于丰水期,治理后西安市出境断面污染削减最为显著,但是西安市出境断面仍然是4个断面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断面;4个出境断面NH3-N浓度均呈现高度显著下降趋势且未来持续性较强;咸阳、西安、渭南市出境断面COD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但是未来持续性较弱,宝鸡市出境COD浓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且会延续。[结论]综合治理后,河道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水质变化明显,但部分断面污染物浓度有上升趋势,需引起特别关注。

    • 地布-地膜覆盖对渭北旱塬区土壤水分的影响

      2018, 38(5):97-10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16 CSTR:

      摘要 (860) HTML (0) PDF 1.10 M (8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地布—地膜覆盖法的保湿效果及其耐久性,为渭北旱塬地区节水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地膜易风化,耐用性差,使用寿命短,残膜碎片对环境危害较大,而防草编织地布强度高,耐风化,但保水性差等优缺点,采用地布—地膜相结合(地膜在下,地布在上)的覆盖方式,开展为期1 a的浅层土壤水分动态原位监测试验。[结果]①无论地布—地膜覆盖区还是裸地区,其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②地布—地膜覆盖区地面以下15,30,5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比不覆膜处理区日平均提高11.2%,8.0%,5.3%。③有限的降雨对裸地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表层15 cm深度范围内,对覆盖条件下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则扩展到30 cm深度。④试验期内,地布性能保存完好,地膜除了边缘外露处部分风化外,地布覆盖部分基本保持试验初期的完好状态。[结论]地布—地膜覆盖方式不但具有良好的保水防草效果,同时有效延长了地膜的使用寿命。

    • 不同耕作方式对绿洲区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及酶活性的影响

      2018, 38(5):103-10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17 CSTR:

      摘要 (1071) HTML (0) PDF 1009.33 K (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民勤荒漠绿洲区免耕(Tn)、少耕(Tm)、深松(Ts)和秋翻(Tf)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壤碳调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2 a的田间定位试验基础上,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不同生育时期(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玉米田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同时取0—20 cm土样测定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结果]①民勤荒漠绿洲区土壤呼吸具有典型的日动态变化,4种耕作措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呈单峰曲线变化,土壤呼吸速率依次为:Tf > Tm > Ts > Tn,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在民勤荒漠绿洲区,传统耕作明显加快了玉米农田土壤碳的释放。②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土壤呼吸有较好相关性(p<0.05),其中与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pH值、速效钾、有机碳与脲酶、蔗糖酶、β-葡糖糖苷酶活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耕作方式可以通过改变荒漠绿洲区土壤理化性质、激发酶活性从而使土壤呼吸速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影响玉米田CO2的释放。

    • 城市森林中火炬树的更新特性

      2018, 38(5):109-114,12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18 CSTR:

      摘要 (1017) HTML (0) PDF 1.36 M (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天津市城市森林中火炬树的更新苗特性进行调查,为生物入侵后的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对天津市城市森林中火炬树的更新特性进行年际调查,并与已有的火炬树天然更新研究数据进行对比,经5种聚集强度指数的表征,探究城市森林中火炬树更新苗的数量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的年际变化等。[结果]①火炬树更新苗全年密度在3~8株/m2之间波动,1年生幼苗个体数占绝大多数,龄级结构呈现典型金字塔型,种群属于增长型,更新能力旺盛; ②处于低地径级和低高度级的火炬树更新苗占总体的绝大多数; ③火炬树更新苗呈现典型的聚集分布。[结论]城市森林内火炬树更新能力旺盛,入侵性仍然显著,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测与防治。

    • 黄河源区土壤风成母质年代学研究

      2018, 38(5):115-12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19 CSTR:

      摘要 (981) HTML (0) PDF 1.10 M (1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获取黄河源区代表性土壤剖面风成母质的发育年代,结合区域古环境记录,探讨母质形成的气候背景,为该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颗粒(38~63 μm)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测定黄河源区10个土壤剖面底部风成母质层的光释光年代;利用Malvern 2000激光粒度仪测得土壤的粒度机械组成;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消化法测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结果]①该地区土壤平均粒径介于14~37 μm,以粉砂为主(体积约占85%);有机质含量介于13.1~41.1 g/kg,平均含量为27.2 g/kg; ②黄河源区土壤母质层开始形成时间大多数集中在晚全新世,特别是近2 000 a; ③黄河源区土壤剖面平均厚度为(0.46±0.05) m,土层厚度较薄,风尘堆积速率达(16±0.07) m/ka。[结论]黄河源区现存土壤厚度较薄,有机碳储量较高;土壤主要是在相对干冷的晚全新世气候下发育的,发育模式以风尘加积型为主。

    • >综合研究
    • 超大城市水土流失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防治策略——以武汉市为例

      2018, 38(5):122-12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20 CSTR:

      摘要 (1129) HTML (0) PDF 895.80 K (1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超大型城市水土流失的空间格局,提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为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武汉市为例,利用DEM提取坡度,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计算植被覆盖度,采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判定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制作空间分布图。[结果]武汉市水土流失具有“4圈”分布格局: ①内圈,主城区,地面硬化程度高,以微度流失为主; ②第2圈层,主城区周边城市拓展区,是城市建设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③第3圈层,城市拓展区外围平原农业生产区,水土流失面积小,强度低,但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又是山地、丘陵区的地表径流进入主城区的必经区域; ④第4圈层,远郊山地、丘陵区,以林地为主,兼有少量坡耕地和采石采矿迹地。[结论]根据武汉市水土流失“4圈”分布格局,制定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策略:内圈需要加强城市绿地管理维护和地下排水系统的清理管护;第2圈层要加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最大限度地扼制人为水土流失,加大施工迹地的恢复和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第3圈层需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第4圈层需要严守生态红线,大力保护森林资源,继续开展坡耕地治理、生态恢复和治理工作,注意控制旅游开发导致的人为水土流失。

    • 江西省耕地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测度及提升策略

      2018, 38(5):127-13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21 CSTR:

      摘要 (929) HTML (0) PDF 992.22 K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度江西省2001—2015年的耕地环境效率,以此来衡量耕地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方法]基于江西省2001—2015年11个地级市耕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松驰模型(slack-based model)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耕地环境效率。[结果]①总体来看,江西省耕地利用与环境处于较为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呈现“上升—下降”趋势; ②各地市耕地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趋势。赣州市和九江市常年处于极不协调发展状态,是政府着力监管的重点区域。③各地市耕地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改进的潜力主要在于非期望产出的减少和耕地投入冗余的降低,且改进策略存在地区差异。[结论]①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减少耕地污染,改善耕地质量,倚重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内涵式”耕地利用模式转变。②设计和完善相关针对耕地面源污染薄弱环节的政策。③探索耕地休养生息制度。④各地市应有侧重地促进耕地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并加强地市间的交流与合作。

    • 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2018, 38(5):134-14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22 CSTR:

      摘要 (1164) HTML (0) PDF 1.36 M (1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区域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方法]运用GIS技术获取山东省1995,200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相关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演变及其特征进行剖析。[结果]①山东省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为主,1995—2015年,耕地、林地、草地以及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增加,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由耕地转变而来;②1995—2015年,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共减少6.62×109元,变化率为-2.07%。20 a间,水文调节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迅速,其他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均呈现为减少的态势;从空间上来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异较大,表现为鲁东、鲁南地区高,鲁中和鲁西北地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增值区范围较小,生态减值区广泛分布且面积增大。③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所采用的生态价值系数是可靠的。[结论]今后应着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通过规划等措施综合调控土地利用变化,从而促进山东省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 长江经济带坡面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2018, 38(5):144-14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23 CSTR:

      摘要 (1077) HTML (0) PDF 720.20 K (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长江经济带2010—2015年坡面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方法]采用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分析长江经济带剖面土壤保持服务功能变化。[结果]2010—2015年,长江经济带年均剖面土壤保持量为1.88×1010 t/a,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91.54 t/(hm2·a)。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坡面土壤保持量依次为129.09,111.47,40.38 t/(hm2·a)。5 a间,长江经济带坡面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国家级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坡面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依次增强。[结论]森林、草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坡面土壤保持能力依次降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对于提升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陕西省汉中市水土保持区划

      2018, 38(5):149-153,16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24 CSTR:

      摘要 (1331) HTML (0) PDF 927.22 K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1986年汉中地区原区划的基础上,完成省级区划与地级市区划的链接,更深入结合汉中市的水土流失特点,与时俱进地为汉中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方向。[方法]采用叠图分析法,结合汉中市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趋势等,将全市水土保持分区重新进行划分。[结果]全市共划分为4个区域:北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西部水源涵养水质维护区、南部土壤保持生态维护区。[结论]北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应注重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林草资源,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改陡坡轮垦为带状间作。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应注重护岸治滩,整治江河,继续搞好城镇绿化,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化生态农业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西部水源涵养水质维护区应提高治理面源污染的能力,针对坡耕地、矿山开挖裸露面和草地等用地类型,做好治理及植被恢复工作,维护水源区水质。南部土壤保持生态维护区需在25°以上的坡耕地和部分缓坡地一定区域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使林草、土壤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重点推广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显著的经济林果。

    • 生态功能保护条件下的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分

      2018, 38(5):154-16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25 CSTR:

      摘要 (1068) HTML (0) PDF 1.33 M (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划定生态功能保护条件下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旨在维持生态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发展。[方法]选取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土壤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因子,以及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环境敏感因子建立评价模型,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结合研究区现有各类禁止开发区,最终提出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结果]全市共划分出4大类716块生态保护红线区,总面积30 790.91 km2,占重庆市幅员面积的37.33%。渝东北秦巴山区、渝东南武陵山区、三峡库区、都市区“四山”,以及渝南大娄山区等区域被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区。[结论]重庆市近年来大力实施的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取得了积极进展,对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起着积极作用。

    • 辽宁省抚顺市生态功能区划

      2018, 38(5):161-167,17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26 CSTR:

      摘要 (1312) HTML (0) PDF 1.73 M (10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环境的分区管理。[方法]以辽宁省抚顺市为研究区,针对其实际生态环境特征,在传统评价指标中引入区域养殖敏感性评价体系,运用ArcGIS 10.1,对抚顺市水源、土壤、生物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然后,采用地理相关法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并比较功能区服务功能差异,建立分区管理方案。[结果]研究区敏感性主要为轻度和不敏感,呈“爪”字型相间分布。极敏感和高敏感区主要为老虎台和龙凤矿区及地势陡峭的山坡(共约占1.08%);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分布特点与地势分布具有相似性。极重要区主要分布生态系统多为森林的东南地区(约占79.46%)。[结论]抚顺市属于常温带湿润针阔混交林生态区,分为2个生态功能亚区和8个生态功能区,根据功能区服务功能差异将其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恢复区和生态禁止区。

    • 甘肃省庆阳市董志塬水土保持功能服务价值估算

      2018, 38(5):168-17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1001.001 CSTR:

      摘要 (886) HTML (0) PDF 1017.37 K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估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价值,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促进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水土保持功能的定义,利用参照法、市场价值法和替代成本法等方法对庆阳市董志塬区土地的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结果]庆阳市董志塬区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1.94×109元,每1 m2的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价值为4.3元。其中,占总服务价值最大的是固碳释氧服务价值,为7.05×108元,其次为改善物种多样性功能的价值,为5.34×108元;最小的是保存土壤肥力功能价值,为3.37×107元。[结论]庆阳市董志塬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较高的功能服务价值,未来应继续保持或完善相关水保措施,以发挥更大的功能服务价值。

    • 库布齐沙漠东缘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价

      2018, 38(5):174-179,18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28 CSTR:

      摘要 (1406) HTML (0) PDF 1.15 M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库布齐沙漠东缘防沙治沙生态效益,为沙漠化治理效益评价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建立了库布齐沙漠东缘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生态效益评价。[结果]在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草层高度评价指标,植被因子在沙漠化治理中较其他因子更为重要,植被恢复状况对库布齐沙漠化治理的影响显著;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防沙治沙生态效益值为53,属于一般状况。当地农户普遍认为防沙治沙明显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大多数农户对沙漠化治理工作认同度较高。[结论]随着生态政策和治理措施的推进,治理效益将呈现良好态势;农户生态环保意识较差,还需加强农户生态环保意识,并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 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影响机理

      2018, 38(5):180-18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29 CSTR:

      摘要 (823) HTML (0) PDF 1.12 M (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影响机理,为政府国土部门制定提高农户有效参与的激励政策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运用分位数回归以及反事实分位数分解模型,基于湖北省15个县(市、区)的26个农地整治项目的样本数据,分析农户有效参与的影响机理,同时探究丘陵工程模式区与岗前平原模式区农户有效参与的差异及成因。[结果]①从整体情况看,参与能力的增强,参与机会的增加,以及参与动力的提升对提高农户有效参与度均有着重要的影响。②从不同区域农户有效参与差异来看,由参与能力造成的特征差异解释了农户有效参与度差异的绝大部分,但是由参与机会和参与动力造成的地域系数差异同样农户有效参与中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结论]参与能力的增强,参与机会的增加,参与动力的提升对农户有效参与度均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政府国土部门应结合不同区域农地整治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以期改善各地农地整治项目中农户有效参与的情况。

    • 阿尔泰山森林景观格局的稳定性

      2018, 38(5):189-19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30 CSTR:

      摘要 (1159) HTML (0) PDF 830.71 K (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定量分析阿尔泰林场的森林景观稳定性,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阿勒泰林场森林景观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Landsat 8 OLI影像作为数据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研究区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Kriging插值分析整个研究区的森林景观稳定性状况。[结果]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是研究区的优势森林景观,分布比较广泛,苗圃地和林业辅助用地景观类型面积较小,但分布比较集中;森林景观呈现出较高的景观异质性;森林景观稳定性差异较大,其稳定性大小依次为:灌木林地 > 乔木林地 > 苗圃地 > 宜林地 > 疏林地 > 林业生产辅助用地。[结论]2016年森林景观稳定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分布区域差异比较均衡,西南部山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景观结构完整,东部和东北部山区最差,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维持西南部的保护力度,从而促进森林景观结构更加合理。

    • 基于DEM的辽宁省兴城市耕地地形条件评价

      2018, 38(5):195-199,20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31 CSTR:

      摘要 (860) HTML (0) PDF 783.97 K (1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辽宁省兴城市耕地地形条件,为指导兴城市的农作物耕作,耕地质量评价,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灾害防治,耕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选取坡度、坡向、地表起伏度、平面曲率、地形粗糙度为评价因子,对研究区的耕地地形条件进行多因子综合加权评价。[结果]兴城市耕地地形条件为:Ⅰ和Ⅱ级的良好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5.57%,地形条件为Ⅲ和Ⅳ级的一般耕地比例为14.17%,只有0.26%的耕地地形条件为Ⅴ级,需要适当调整。[结论]兴城市耕地地形条件整体较为良好,极少数耕地地形条件差,不宜开垦耕地,需退耕。

    • 基于GIS和InVEST模型的日照市固碳能力研究

      2018, 38(5):200-20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32 CSTR:

      摘要 (1081) HTML (0) PDF 1009.22 K (1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日照市碳储量的时空变化,探讨日照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固碳能力,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提供决策支持。[方法]以日照市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5期土地利用信息和碳密度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和InVEST-Carbon Storage and Sequestration模块,获取碳储量时空分布数据,从而对日照市固碳能力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估。[结果]①1995—2015年,研究区内耕地、草地的面积均有所下降,而林地、水域、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地面积增加。②日照市总固碳量呈现增长趋势,1995—2015年依次为6.976×106,6.978×106,6.957×106,6.987×106,7.015×106 t。③耕地的碳储量最高,固碳能力最强。[结论]1995—2015年研究区内固碳总量净增3.90×104 t,固碳速率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固碳能力逐步稳定。日照市东部沿海地区固碳能力相对较弱,应充分开发其固碳潜力。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2018, 38(5):206-212,21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913.001 CSTR:

      摘要 (1016) HTML (0) PDF 891.71 K (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为今后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现状,构建由3层12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状态变权向量进行指标权重分配,确定评价标准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FCE),对该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显示该经济带乌鲁木齐、石河子、吐鲁番、哈密、塔城、伊犁、克拉玛依、昌吉、博州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分别为0.41,0.49,0.43,0.45,0.76,0.56,0.45,0.51,0.48。[结论]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应通过采取节水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提高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合理规划并有效利用水资源,为“十三五”天山北坡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水资源评价——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为例

      2018, 38(5):213-21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34 CSTR:

      摘要 (918) HTML (0) PDF 1.17 M (1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雪上项目的举办地,其中宣化区是当地重要工业区,对当地用水和水质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宣化区水资源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保障冬奥会顺利进行。[方法]采用水足迹理论对张家口市宣化区2007—2014年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水量、水质评价其水资源短缺状状况。[结果]①宣化区2007—2014年平均蓝水足迹5.77×107 m3,且工业占比最大;绿水足迹年平均值为9.90×106 m3,全部来源于农业。②以COD为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核算该地区灰水足迹,年平均灰水足迹为4.22×107 m3。③根据年平均水量型缺水指标(Iblue为3.55)和年平均水质型缺水指标(Igrey为0.51)可知,宣化区属于严重水量型缺水地区,且水质型缺水情况日益明显。[结论]从宣化区用水现状来看,当地亟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非常规水源利用率,改善区域水资源治理模式。

    • 近10 a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功能变化

      2018, 38(5):220-226,23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35 CSTR:

      摘要 (965) HTML (0) PDF 1.11 M (10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近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功能变化,为规划实施差异化生态修复和保育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土地覆被变化为切入点,采用土地覆被转移矩阵分析、主导程度分析、叠合度分析等方法研究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土地覆被变化情况,并分析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及其主导因素。[结果]①2015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总价值相较2005年有所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②生态服务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林草集中的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和湿地水体相对集中的海岸海域生态防护区,它们是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功能主要供给区。③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的主导土地覆被转换类型为:草地转变为林地、耕地转变为林地、耕地转变为草地,主导因素为生态政策因素。[结论]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

    • 西天山野果林小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

      2018, 38(5):227-23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36 CSTR:

      摘要 (971) HTML (0) PDF 885.94 K (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西天山野果林小檗群落基本生态特征,为其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和种群修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典型小檗群落随机布置临时样地对其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种群径级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揭示小檗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种群更新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西天山野果林小檗群落调查样地中共有种子植物19科,47属,50种,其中92.00%为双子叶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可分为3层: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小檗的重要值为196.25%,群落内各层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总体表现为:草本层 > 乔木层 > 灌木层。该群落中小檗成年个体明显多于幼苗、幼树和老年个体。[结论]西天山野果林小檗群落植物区系温带属性较明显,小檗为群落的单优种与建群种。小檗种群的维持依赖于中龄个体,幼树较少,种群年龄结构呈纺锤状,属衰退型种群。

    •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区植被碳库研究

      2018, 38(5):234-23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37 CSTR:

      摘要 (1002) HTML (0) PDF 565.58 K (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甘肃省金川矿山废弃地修复区内主要的林分进行植物含碳率测定,估算修复区内的植被碳储量,为矿区生态修复系统纳入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干烧法对修复区主要物种进行有机含碳率测定,估算修复区内主要物种的平均含碳率、植被储碳密度和碳储量,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修复区,乔木的含碳率在0.462 9~0.403 8,灌木的含碳率范围为0.413 9~0.453 6,8种草本植物的平均含碳率为0.144 5,整体上表现为:乔木 > 灌木 > 草本植物。金川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区植被平均储碳密度为6.209 2 t/hm2,总碳储量为635.10 t,在总碳储量分配中,乔木较高,占86.71%,灌木次之(占12.65%),草本植物在总碳储量中所占比例不大。[结论]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能够增加矿区植被储碳量,在纳入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上有很大的潜力空间。

    • 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碳足迹动态变化

      2018, 38(5):238-24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38 CSTR:

      摘要 (1098) HTML (0) PDF 894.07 K (1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近年来碳源碳汇的基本演变趋势,识别江苏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碳排放源,指导江苏农业低碳化发展。[方法]利用模型对农田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及碳足迹进行测算,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量总体趋向于增加,2001年江苏省碳排放量为4.44×106 t,2016年碳排放量为4.60×106 t,增幅为3.4%,化肥为碳排放的主要贡献因子。碳排放强度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各阶段碳排放强度均低于1 t/hm2。②碳吸收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2001—2016年农作物总碳吸收量增加了3.57×107 t,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单位面积碳吸收量呈整体增加趋势。园艺作物的碳吸收量明显高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③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存在较大的生态盈余。[结论]①2001—2016年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量明显高于碳排放量,具有良好的固碳能力,农田生态系统呈现碳汇; ②农业投入物品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不同,化肥是影响农业碳排放的最关键因子。

    • >水保监测与应用技术
    • 技术塔里木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遥感监测

      2018, 38(5):244-248,26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39 CSTR:

      摘要 (1232) HTML (0) PDF 1.02 M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塔里木河流域植被恢复成效及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为流域生态治理提供基础研究依据。[方法]基于2007—2017年MODIS-MOD13 Q1多光谱遥感资料,以EVI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植被指数为切入点,综合运用ArcGIS等软件平台,沿塔里木河两岸设立监测区域并构建植被覆盖度时间序列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植被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监测及趋势分析。[结果]①塔里木河流域植被覆盖基数低,且不同河段植被状况差异大,2017年干流植被覆盖度最高仅为23.56%,上游段植被覆盖最高可达下游段的3.36倍,上游植被覆盖度年内极值比达4.28; ②2017年塔里木河流域全年植被覆盖水平相比2007年无显著差异,其未来的生态环境演变时间序列模型呈现出良性趋势; ③NDVI指数与EVI指数的监测结果无显著差异,但NDVI在高植被区易出现饱和现象,在低植被区容易偏低估计。[结论]塔里木河流域当前植被覆盖保持稳定,未来生态环境有好转趋势,基于EVI指数对植被恢复成效的动态监测与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 吉林省西部主要水体面积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2018, 38(5):249-25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40 CSTR:

      摘要 (1362) HTML (0) PDF 1.57 M (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吉林省西部主要水体的动态变化,了解西部水资源现状,为水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方法]利用2000年以来的MODIS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吉林省西部主要水体分布及面积数据,对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0年以来,月亮泡水库、向海水库和查干湖均表现出向北部推进和水域面积增加的趋势;水体面积表现出明显的年周期变化规律,雨季期间及后期一般会出现较大的水域面积,形成了与季节性气候相适应的年周期变化状态;气候变化趋势,特别是降水对水体面积的影响较为显著,人类活动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结论]2000年以来,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西部主要水体的水域面积有增加的趋势。

    • 面向对象的无人机影像水体变化监测方法

      2018, 38(5):256-26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41 CSTR:

      摘要 (1457) HTML (0) PDF 1.05 M (1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针对大多无人机影像仅有红、绿、蓝3个波段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纹理特征提取水体并进行变化监测的方法,为水利部门了解水体面积变化情况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首先利用易康软件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形成影像像斑,再计算影像像斑的角二阶矩、均值、熵等纹理特征,将这些纹理特征作为影像波段进行组合,从而突出水体,最后通过ISO分类的方法提取出水体,将不同时期提取的水体进行叠置分析,得到水体的变化区域。[结果]通过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试验,水体的提取精度和变化检测精度均达90%以上。[结论]面向对象的无人机影像水体变化监测方法可有效提高水体变化监测的效率,节约人工作业量。

    •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青海湖沙柳河流域土地覆盖监督分类方法对比

      2018, 38(5):261-26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42 CSTR:

      摘要 (1094) HTML (0) PDF 1.08 M (1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高寒河源区土地覆盖的精准分类方法,为地物分类提供参考,分类结果可为青海湖流域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监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6种监督分类器(平行六面体、最小距离、马氏距离、最大似然、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对青海湖沙柳河流域的土地覆盖进行分类,最后通过最佳提取方法统计得出青海湖沙柳河流域土地覆被概况。[结果]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和最大似然的分类精度较高,其总体分类精度均大于96%,Kappa系数均大于0.95,平行六面体的分类精度最低,误差较大。综合各种分类精度及分类图像局部细节,支持向量机分类效果最佳。通过解译可知沙柳河流域土地覆被以草地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71.09%,裸地和湿地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16.26%和10.24%,水体、农田和建筑用地面积较小,共占流域总面积的2.41%。[结论]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可实现对青海湖沙柳河流域土地覆被的良好分类。整个流域植被覆盖度高,生态环境良好。

    • 漯河市规划区雨洪格局空间分布特征综合量化研究

      2018, 38(5):269-274,28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43 CSTR:

      摘要 (1015) HTML (0) PDF 1.19 M (1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城市雨洪格局空间分布规律,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建立GIS数据库,ArcGIS空间模拟与SCS-CN,SWMM模型相结合,定量分析20 a重现期和2 h,85.43 mm降雨,漯河规划区产流和积水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区径流量和径流系数(相等)、径流体积、峰值流量、积水区域的自相关Moran’s I系数分别为0.338(p<0.001),0.142(p<0.001),0.101(p<0.001),0.918(p<0.001),表明产流与积水分布均呈现显著集聚性,土地类型和管网分布对产流影响大于积水过程,而地形影响则相反;径流量和径流系数由中心向外递减趋势,径流体积与峰值流量受汇水区面积和城市管网分布影响;高产流风险区不透水面占该区域82.73%,径流系数 > 0.7和不透水面 > 70%的汇水区集中在城市中心;积水区用地类型以农业用地、城市绿地、道路用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6.56%,21.39%,21.82%,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城市地表结构变化与城市产流和积水分布关系密切,综合量化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城市雨洪格局特征与趋势。

    • 基于改进熵权法和云模型的安徽省淮河流域防洪减灾能力评估

      2018, 38(5):275-28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44 CSTR:

      摘要 (965) HTML (0) PDF 1.27 M (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科学评估防洪减灾能力,为地区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洪减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由监测预警能力、防洪除涝能力、抢险救灾能力、灾害管理能力构成防洪减灾能力评估的指标模型,并采用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和秩比法对传统熵权法进行改进,各指标权重由改进的熵权法来计算,然后用改进熵权法以及云模型来建立评估模型,并用来评估安徽省淮河流域的防洪减灾能力。[结果]淮河流域内的防洪减灾能力处于中下等水平;空间差异分布比较明显,流域北部相对高于南部,流域东部相对高于西部;市辖区的防洪减灾能力相对较高,县域防洪减灾能力相对较低;其中肥西县和淮北、蚌埠、淮南、滁州市防洪减灾能力处于高水平;长丰、五河、凤台、萧县和天长、阜阳、六安市属于相对较高水平;肥东、濉溪、砀山、泗县和宿州、界首、明光市为中等水平;其余市县则为相对较低水平。[结论]通过防洪减灾能力评估结果,可以找出流域内各城市防洪减灾能力的差异及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流域内整体防洪减灾能力。

    •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洪水淹没状况分析——以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为例

      2018, 38(5):282-28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45 CSTR:

      摘要 (1130) HTML (0) PDF 1.05 M (2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为研究区,设计20 a一遇洪水灾情,为遥感与GIS相结合在灾情分析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遥感、DEM为数据基础,对土地进行监督分类,采用种子蔓延算法,推算淹没范围,与土地类型相叠加,得到淹没范围内各类型土地淹没比例。建立洪水灾情评估模型,通过类比法对20 a一遇的洪灾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望江县在20 a一遇的洪水影响下,受灾面积超过总面积的50%,受影响人口超过90%,利用淹没数据结合案例进行灾情评估可定性为较大洪涝灾害,与评估系数相近的台风“珍珠”进行类比,利用试验数据设计出救灾抢险措施。[结论]遥感与GIS技术相结合为洪灾设计提供了平台,利用淹没数据,在面对洪灾时可以第一时间对灾情等级进行评估,通过与同等级灾情类比分析并结合实际,能够快速准确地拟定救灾措施,评估损失,并作为案例便于参考分析。

    • 基于沟渠库厂联合运用的金属矿区酸性废水防控措施研究

      2018, 38(5):288-29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46 CSTR:

      摘要 (852) HTML (0) PDF 836.68 K (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金属矿区酸性矿山废水外排防控一直是个难题。探索酸性矿山废水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技术体系,为金属矿区酸性废水的防控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方法]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为研究案例,坚持“源头防控,末端治理”的原则,构建基于沟渠库厂联合运用的酸性废水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结果]建设截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从源头上减少酸性废水产生量;清淤腾空拦泥库调蓄库容2.81×106 m3,并建设4.50×104 t/d处理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对酸性废水进行未端治理,达到在5 a一遇降雨条件下丰水期酸性废水不外排的防控目标。[结论]通过沟(截水沟)、渠(排水渠)、库(拦泥库)、厂(污水处理厂)的联合运用,可以控制酸性矿山废水在设计标准下不外排,该技术体系可用于类似矿山酸性废水的治理。

    • 环境友好型保水剂的合成、性能及应用

      2018, 38(5):293-299,31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47 CSTR:

      摘要 (970) HTML (0) PDF 1.61 M (1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通过壳聚糖(CTS)和瓜尔胶(GG)接枝丙烯酸(AA)制备新型高耐盐保水剂,探究其合成过程最佳反应条件,研究其对盐碱地土壤保水保肥的效果。[方法]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保水剂,通过单因素试验(AA中和度、GG投加量、APS用量、NMBA用量)研究保水剂的最佳合成条件,用FTIR和SEM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对产物的环境适应性(盐溶液类型及浓度、溶液pH值)及其加入盐碱土后对于土壤水肥保持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当AA中和度为85%,GG投加量为0.2 g,APS与NMBA用量分别为单体总量的0.3%和0.02%时,该保水剂在去离子水和0.9% NaCl溶液中的吸收效率分别为1 128 g/g和185 g/g,此时产物的吸收效果达到最佳。红外光谱与电镜扫描分析结果表明CTS,GG和AA都参与了聚合反应,产物具有较好的空间网络结构与表面形态。该保水剂在溶液pH值为4~10的范围内吸收效率较稳定,但是当溶液中存在阳离子时其吸收效率明显降低,阳离子类型对其吸收效率的抑制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Mg2+ > Ca2+ > Na+ > K+。当保水剂加入到盐碱土时,既能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又能抑制土壤氮肥和钾肥的淋溶损失。[结论]本研究自制保水剂具有较好的耐盐效果,环境适应性强,单体环境友好,将其加入盐碱土壤时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水肥的淋溶损失。

    • 格库铁路不同固沙措施的防护效益

      2018, 38(5):300-30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48 CSTR:

      摘要 (1067) HTML (0) PDF 1.38 M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确定格库铁路沿线最佳固沙措施,为沿线固沙措施布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流体仿真(ANSYS fluent)模拟格库铁路沿线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板和固化沙垄方格周围的流场变化、防护距离和积沙形态变化过程。[结果]当气流通过HDPE板和固化沙垄方格时,在其周围形成6个速度分区:迎风侧低速区、遇阻抬升区、集流加速区、第1减速区、第2减速区和速度恢复区;在同等风速条件下,同一高度处固化沙垄方格的有效防护距离大于HDPE板的有效防护距离;HDPE板和固化沙垄方格内的积沙随时间动态变化,透风型HDPE板防沙形式以板内固沙为主,不透风型固化沙垄方格以沙垄前阻沙为主。[结论]综合考虑,HDPE板方格的经济性实用性以及防沙效果更好。

    • 张家界市园林地被植物景观质量评价与应用研究

      2018, 38(5):307-31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49 CSTR:

      摘要 (1384) HTML (0) PDF 889.79 K (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市区的园林地被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河北省张家界市园林地被植物的景观质量。[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82种园林地被植物的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及排序、分级。[结果]张家界市园林地被植物共有82种,隶属于47科71属。等级为Ⅰ的园林地被植物观赏价值高且适应力强,景观质量优;等级为Ⅱ的地被植物观赏价值较高或适应力较高,景观质量中等;等级为Ⅲ的地被植物观赏价值或适应力较差,景观质量差。影响园林地被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有植物种类、色彩和生境。[结论]在园林地被植物景观的建设中,不仅要考虑植物种类、色彩的多样性,也要充分利用植物生境应用的多样性。

    • 黔西煤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污染评价及富集植物筛选

      2018, 38(5):313-32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50 CSTR:

      摘要 (1099) HTML (0) PDF 1.20 M (1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黔西某煤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重金属形态潜在风险及其周边重金属富集植物,为当地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模糊数学法的两种评价方法(单因素决定模型和加权平均模型)对煤矿区及非煤矿区土壤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对影响土壤肥力的土壤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利用风险评估编码法对重金属形态进行分析,并采用生物富集系数法对煤矿区周边富集重金属植物进行筛选。[结果]煤矿区Hg, Cd, As, Zn, Cr及Ni平均值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2.47, 3.65, 2.00, 1.23, 1.74, 1.69倍。煤矿区潜在生态危害趋势为:Cd > Hg > As > Ni > Cr > Pb > Zn。模糊数学法单因素决定模型评价显示,非煤矿区污染大于煤矿区,加权平均模型则反之。煤矿区Cd, Cr, Cu, Mn, Ni, Pb及Zn潜在风险指数分别为69.17%, 7.97%, 8.24%, 40.10%, 45.29%, 53.70%及29.90%。蜈蚣草对As富集系数大于1.00,火棘、构树、盐肤木、马桑、凤尾蕨及金丝梅等对Cd富集系数大于1.00,马桑及白蒿对Pb富集系数大于1.00。[结论]煤矿区存在重金属污染,以Cd, As, Hg较为严重。煤矿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对环境构成的潜在风险顺序为:Cd > Pb > Ni > Mn > Zn > Cu > Cr。对当地而言,蜈蚣草可作为煤矿区周边修复As污染的先行植物,凤尾蕨可作为修复Cd污染的先行植物,马桑可作为修复Pb污染的先行植物。

    • 基于熵权法的城市水资源脆弱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2018, 38(5):322-32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51 CSTR:

      摘要 (1025) HTML (0) PDF 1.23 M (1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城市水资源的脆弱性,客观反映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把广东省21个行政市及佛山市顺德区水资源列为实证对象,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承载力因素3个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熵权法计算影响权重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加权求和法构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模型。[结果]广东省水资源脆弱性总体呈现较脆弱,深圳市水资源脆弱性呈现不脆弱,在22个研究对象中水资源脆弱性表现最稳定。[结论]根据广东省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结合智慧城市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知,由于产业结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导致广东省水资源脆弱性较高,可以通过产业结构改革,建设智慧水务和利用科技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法来降低水资源脆弱性。

    • 油污土壤修复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影响因素

      2018, 38(5):330-335,34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52 CSTR:

      摘要 (953) HTML (0) PDF 1022.09 K (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原位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水平(正交设计)之间的关系,为石油污染场地生物修复工程的参数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因素4水平的正交设计,考察污染强度、营养物、氧化剂、表活剂、接菌量等因素对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经过初步筛选,获得16株石油烃降解优势菌,经过菌群复筛,获得2株偏利共生协同真菌DPF2,DPF4,协同降解率最高,7 d达87.77%。选择其进行室内油污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模拟试验,60 d石油污染强度为10的油污土壤降解率最高,可达94.12%。污染强度为25的油污土壤降解率为90.17%,SPSS数据分析表明生物修复影响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氧化剂、表活剂和营养物,其次是污染强度、接菌量。[结论]初期添加表活剂、氧化剂、营养剂能对石油生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污染强度仅在35 d前有一定影响,在修复后期影响最小。在整个修复过程,接菌量方差均值与其他因素比较都最小,因此其因素水平对石油降解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 凉州灌区酿酒葡萄氮肥施用研究

      2018, 38(5):336-34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53 CSTR:

      摘要 (1187) HTML (0) PDF 816.28 K (9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酿酒葡萄对不同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的响应,为甘肃省凉州灌区酿酒葡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凉州区设置酿酒葡萄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对酿酒葡萄产量、收获期果实、叶片和叶柄含氮量及收获期和第2 a萌芽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10和30 cm施肥深度之间酿酒葡萄产量、收获期果实、叶片和叶柄含氮量及收获期和第2 a萌芽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氮肥施用量对酿酒葡萄产量和叶柄含氮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果实和叶片含氮量的影响不明显,其中高氮(300 kg/hm2)和中氮(240 kg/hm2)处理之间酿酒葡萄产量、果实含氮量、叶片含氮量、叶柄含氮量差异不明显,但是高氮和中氮处理与低氮(180 kg/hm2)处理相比,产量增加28.6%和24.1%,叶片含氮量增加17.4%和11.3%,叶柄含氮量增加了40.7%和33.0%,而对于收获期和第2 a萌芽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高氮处理相对于中氮和低氮处理增加了53.8%,94.4%和41.8%,76.1%,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深度的交互效应,仅叶片含氮量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受土壤质地和传统沟灌影响,氮肥施用深度对酿酒葡萄影响效果不明显,240 kg/hm2为酿酒葡萄较为合适的氮肥施用量,但氮素也存在损失风险。所以,凉州灌区酿酒葡萄合理施肥应该和灌水方式进行结合来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耕地面积预测及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2018, 38(5):341-34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54 CSTR:

      摘要 (1215) HTML (0) PDF 930.84 K (1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以便科学预测耕地资源数量,为保护耕地资源服务。[方法]以属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甘肃省庆阳市为例,尝试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耕地面积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对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随机森林算法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小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高,结果稳定。它预测出2020,2025,2030年的耕地面积分别为4.515×105,4.513×105,4.512×105 hm2,呈现减少的趋势;主要影响因素重要程度排序为:农业机械总动力 > 农业人口 > 地区生产总值 > 固定资产投资额。[结论]随机森林算法适合于耕地面积预测,且能够测度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

    • 关键控制因子识别法筛查引黄济青干渠水质安全风险

      2018, 38(5):347-35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5.055 CSTR:

      摘要 (995) HTML (0) PDF 808.99 K (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引黄济青干渠水质安全风险,为干渠安全管理提供依据,保障青岛居民饮水安全。[方法]基于干渠沿线监测数据,识别出决定黄济青干渠水质的关键控制因子,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筛查风险因子,确定水质安全风险清单。[结果]干渠水质先好转后恶化,营养物质是影响干渠水质的主要指标,但南水北调水明显缓解了干渠的富营养化。宋庄分水闸至棘洪滩水库进水处之间的供水干渠存在较大的铁和磷污染源。[结论]关键控制因子识别法应用于长距离调水工程是可行的;干渠现有安全风险包括黄河水中氮磷营养物质及南水北调水中有机物和硫酸盐,以及干渠后半段铁、磷和有机物污染;潜在安全风险为南水北调水汇入量的变化或湿地系统失效可能造成富营养化和金属离子释出。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