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37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封二、封三、封四、彩图

      2017, 37(4):0-0.

      摘要 (2522) HTML (0) PDF 123.05 M (1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试验研究
    • 基于野外大田试验的接菌紫穗槐生态修复效应研究

      2017, 37(4):1-5,1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01

      摘要 (1119) HTML (0) PDF 901.03 K (1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接菌紫穗槐对矿区退化植被的恢复生态效应,以期为丛枝菌根真菌应用于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生态重建提供理论基础和野外试验基础数据。[方法]以紫穗槐为宿主植物,在野外大田条件下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紫穗槐的共生状况,以及对煤矿开采沉陷区植物根际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4 a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接菌促进了紫穗槐的生长,接菌紫穗槐成活率比对照高30%以上;接菌紫穗槐菌根侵染率和菌丝密度显著高于对照;接种菌根提高了紫穗槐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且降低了pH值,取得较好的生态修复效应。[结论]在野外大田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能够促进植物-菌根共生关系的形成,改善植物-菌根共生体的营养环境。

    • 不同人工植物配置对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的影响

      2017, 37(4):6-1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02

      摘要 (1377) HTML (0) PDF 891.28 K (1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人工植被配置对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的影响,为半干旱地区露天矿区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植物配置和对照(未治理)边坡为研究区,于2014年和2015年的5-10月,对边坡径流和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1)控制坡面径流。乔灌草和灌草配置是较好选择,其坡面径流仅为对照的42.9%和52.6%,二者无显著性差异。(2)控制边坡土壤侵蚀。3种植物配置措施都与对照区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土壤侵蚀量仅为对照区的2.3%~6.7%。日降雨量与坡面径流和土壤侵蚀量之间都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结论]不同植被配置对边坡侵蚀控制优于径流深,与对照区相比侵蚀量减少93%以上,而径流深仅减少了28%~57%。

    • 基于多源地空耦合数据的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强度评价

      2017, 37(4):12-1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03

      摘要 (1336) HTML (0) PDF 1.28 M (1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成因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为研究区水土保持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方法]引入冻融侵蚀动力因子(冻融期降雨侵蚀力和冻融期风场强度)和冻融期降水量(表征冻融期土壤相变水量)构建冻融侵蚀评价模型,进而对青藏高原冻融侵蚀状况开展了定量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构建的冻融侵蚀评价模型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总体评价精度为92%;青藏高原冻融侵蚀面积分布广泛,占总面积的63.68%,而非冻融侵蚀区则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流域下游以及横断山区;冻融侵蚀强度随着坡度的上升而增加,15°~24°和≥24°坡度带上冻融侵蚀剧烈,而≤3°坡度带冻融侵蚀强度相对较小;不同植被类型区的冻融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其中草甸的冻融侵蚀强度最小。[结论]青藏高原冻融侵蚀状况总体上属于中度侵蚀,其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形、植被类型和气候影响显著。

    • 土壤因子对莫索湾梭梭林林下植被分布和多样性的影响

      2017, 37(4):20-2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04

      摘要 (1043) HTML (0) PDF 1.09 M (1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因子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莫索湾地区天然梭梭林、天然-人工梭梭林、人工梭梭林林下植被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区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和广义加型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了6个土壤因子(共8个指标)与物种分布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1)土壤水分、电导率、pH值和生物结皮的发育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刺沙蓬和狭果鹤虱主要分布在土壤水分和电导率较高的林地,细裂补血草分布在高pH值环境中,虫实分布在土壤水分和电导率较低,同时生物结皮发育较好的林地,甘新念珠芥和滨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各生境均有分布,自然更新的梭梭幼苗分布随着土壤水分、电导率降低和生物结皮增加相对重要值逐渐增大;(2)土壤水分、电导率、pH值和土壤质地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水分和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电导率和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土壤水分较低的环境条件下(2.19%~6.28%),土壤水分是影响多样性指数的最主要因子,当土壤水分>8.0%时,多样性指数趋于稳定,同时,土壤pH值>9.0时,多样性指数有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梭梭林林下植被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是由土壤水分、电导率和土壤质地为主的多种土壤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 环洞庭湖区稻田土壤中硅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17, 37(4):27-3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05

      摘要 (1090) HTML (0) PDF 776.93 K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环洞庭湖区稻田土壤中有效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期为环洞庭湖区精准农业的发展、农田的保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运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环洞庭湖区土壤中有效硅的含量与水稻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硅是水稻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环洞庭稻田土壤有效硅平均含量为155.1 mg/kg,多集中于100~200 mg/kg。有效硅含量变幅大,最低与最高含量相差27倍,在研究区域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西北最低的分布格局。土壤有效硅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类型、土壤酸碱度、成土母质等因素影响。[结论]硅在水稻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土壤类型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一样,土壤有效硅含量各异,土壤有效硅的丰缺程度受土壤成土母质的影响并与土壤pH值成显著的正相关。

    • PAM调控土壤养分元素迁移与流失试验研究

      2017, 37(4):33-39,4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06

      摘要 (1233) HTML (0) PDF 1.43 M (1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对氮磷钾素在砂土中的迁移和淋溶损失的影响,为探索PAM对控制养分元素的迁移、淋溶损失,提高水肥利用率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试验,共设置5个不同质量分数水平(0,0.02%,0.05%,0.1%和0.2%)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处理组,观察PAM对氮磷钾淋溶和迁移的影响。[结果]PAM能降低土壤淋溶液中的氮浓度,各PAM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土壤淋溶液中氮浓度降低了28.8%~45.5%,同时能抑制土壤中的氮向下迁移;PAM促进了土壤对氮的吸附与固定,各处理组土壤中的氮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35.2%~285.7%;PAM能够降低土壤淋溶液中的钾浓度,各PAM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土壤淋溶液中钾浓度降低了33.2%~51.8%,同时能抑制土壤中的钾向下迁移;PAM促进了土壤对钾的吸附与固定,各处理组土壤中的钾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42.5%~65.7%;PAM不能减少土壤溶液中磷的淋溶损失,对土壤吸附固定磷没有明显的作用,反而减弱了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结论]土壤中施加PAM能有效减少氮、钾在土壤中的淋溶损失,增加土壤对氮、钾的保持固定作用,但对磷的作用效果并不理想。

    • 黑龙江省西部防护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及其预报

      2017, 37(4):40-4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07

      摘要 (1046) HTML (0) PDF 1.23 M (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三北”工程区不同类型土壤的水分动态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该地区土壤墒情预测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建立小型基准气象观测站定点观测土壤水分含量及气象因子,并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无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的预测模型。[结果](1)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化均呈现消退期的现象,其中以黑土和黑钙土表现最为显著。3种土壤类型水分含量的变异系数都随土壤深度增大呈递减趋势。(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光照强度和大气温度均表现为负相关,与空气湿度表现为正相关,与降雨量和风速相关系数较小。(3)黑土和黑钙土的土壤水分日消耗量可由光照强度(X1)、湿度(X2)、风速(X3)和大气温度(X4)的变化来解释。[结论]土壤水分受气象因子综合调控,根据气象因子建立的模型可以用来预测无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变化。

    • 添加生物质炭对旱地红壤中硝态氮水平运移的影响

      2017, 37(4):47-51,5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08

      摘要 (1027) HTML (0) PDF 928.98 K (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条件下旱地红壤中NO3--N的含量及水平运移规律,为该地区的农田水分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水平扩散率仪测定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C0(0 t/hm2,不施用生物质炭),C1(2.5 t/hm2),C2(5 t/hm2),C3(10 t/hm2),C4(20 t/hm2),C5(30 t/hm2)和C6(40 t/hm2)〕条件下土壤中硝态氮水平运移速率和运移浓度。[结果]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中硝态氮的水平运移速率和水平运移浓度影响显著。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硝态氮的水平运移速率和水平运移浓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土壤水扩散率呈逐渐降低趋势。C5(30 t/hm2)处理下硝态氮的水平运移速率和水平运移浓度均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67 cm/min,165.52 mg/kg。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继续增加,C6(40 t/hm2)处理的硝态氮的水平运移速率和水平运移浓度较C5(30 t/hm2)处理有所降低,硝态氮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湿润峰峰面上。分析影响硝态氮水平运移规律的因素表明,生物质炭降低了土壤的容重、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孔隙度,从而导致了各处理硝态氮的水平运移规律发生了变化。[结论]生物质炭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硝态氮的水平运移,在利用生物质炭改良旱地红壤理化性状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氮素流失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其对地表水的潜在污染风险。

    •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民满意度分析

      2017, 37(4):52-5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09

      摘要 (1178) HTML (0) PDF 733.54 K (1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农民视角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弥补已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诊断中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不足。[方法]构建基于农民满意度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诊断。[结果]江苏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民满意度得分为3.683 6,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处于“良好”等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经济等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结论]基于农民视角构建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因子分析法诊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合理可行的。

    • 元谋大断裂对东山地区泥石流发育的控制作用

      2017, 37(4):58-6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10

      摘要 (1014) HTML (0) PDF 890.88 K (1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元谋断裂对东山泥石流沟的控制作用,为该区泥石流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东山地区沿线沟谷的现场调查,分析研究元谋断裂对东山泥石流沟的控制作用。[结果]元谋断裂与泥石流沟空间位置关系对泥石流的发育存在着影响,对东山地形地貌的形成起控制作用,对东山地层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起控制作用,对元谋县气候的形成起控制作用。[结论]元谋断裂对东山地区泥石流的形成起到控制作用,它决定了东山地区泥石流频发的特性。

    • 汉江流域荆门段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与污染现状评价

      2017, 37(4):63-6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11

      摘要 (1132) HTML (0) PDF 671.95 K (1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汉江流域荆门段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与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汉江水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和等标负荷估算法,对汉江流域荆门段的面源污染负荷进行了空间分析和负荷估算,包括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得出了汉江流域荆门段面源污染负荷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在所有污染源中,农村生活、畜禽养殖、降雨、土地利用和城镇径流是5个主要的面源污染源;该地区各市县总氮和总磷污染负荷与COD和氨氮污染负荷的输出量的排序均表现为:钟祥市 > 沙洋县 > 东宝区 > 掇刀区;各类污染源总氮贡献率排序为:农村生活 > 农业用地 > 畜禽养殖 > 降雨 > 非农业用地;各类污染物总磷贡献率排序为:畜禽养殖 > 农村生活 > 农业用地 > 非农业用地 > 降雨。[结论]总体来说,河流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农村污染物未经处理排放或处理措施不当引起的。

    • 敦煌沙漠绿洲过渡带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

      2017, 37(4):69-7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12

      摘要 (1144) HTML (0) PDF 826.90 K (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敦煌沙漠绿洲过渡带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为敦煌沙漠绿洲过渡带的生态恢复以及有效控制风沙灾害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对角线法对敦煌沙漠绿洲过渡带地表沉积物进行采样,采用矩值法计算粒度参数,分析其粒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环境。[结果](1)研究区地表沉积物粒级极粗砂和极细砂含量较少,沙漠和绿洲分别以粗砂和细砂为主,过渡带以中砂为主,沉积物粒径自沙漠到绿洲呈现明显减小的趋势;(2)3条样带的分选性都较好,相比而言,沙漠的分选性最好,过渡带次之,绿洲最差;(3)偏态除绿洲属于正偏外,沙漠和过渡带都属于近对称分布,频率曲线峰型都是平顶峰,说明不同沉积物粒级对风力作用响应的差异性。[结论]敦煌绿洲的沙以风成环境为主,鸣沙山主要为河湖沙或河流冲积沙,过渡带混合有风成沙和河湖或河流冲积沙。

    • 杨树苗根系特性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施用味精废浆的响应

      2017, 37(4):74-7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13

      摘要 (1159) HTML (0) PDF 742.92 K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味精废浆有机肥对杨树根系特性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效果,为杨树苗的培育和造林以及味精废浆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一年生欧美I-107杨树苗为试材,通过盆栽模拟方式,研究CK(不施肥)、CF(单施化肥)、CM(味精废浆)和CM+CF(味精废浆和化肥各提供50%的氮)等处理对杨树苗根系构建水平、根系吸收面积、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地径、苗高生长的影响。[结果]施用味精废浆显著促进了杨树苗根系的生长,尤其增加了毛细根的数量及在根体系中的比例。同CF相比,CM+CF处理显著增加了根系的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增幅分别为76.39%和121.48%;同时,CM+CF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达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此外,该处理还明显促进了杨树苗地径、苗高的生长,其中地径分别较CK,CF和CM处理显著提高45.30%,22.62%和10.78%,苗高分别显著提高42.21%,20.65%和11.46%。[结论]味精废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助于改善杨树苗根系特性,并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而促进杨树苗生长。

    • 城市绿地中臭椿更新苗空间点格局及种间关联分析

      2017, 37(4):79-84,9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14

      摘要 (1282) HTML (0) PDF 1.01 M (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城市绿地中臭椿更新苗的数量特征、存活情况及空间分布格局,为城市绿地生境下乔木的天然更新和人工干扰或促进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点格局分析法中的双关联函数Gr)、Hr)函数分析臭椿更新苗的生存状况,空间分布格局及各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更新苗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低龄级和中龄级个体数量丰富,个体死亡率和消失率在前期和后期较稳定,中期先减后增,超过第5龄级(8~10 cm)后,个体死亡率和消失率出现高峰。[结论]一侧和两侧铺装样地在空间上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尺度距离的增大呈减小趋势,一侧铺装样地在尺度接近3.7 m处有转为随机分布的趋势。龄级间,小尺度内多表现为无关联,随着尺度增加呈正显著相关;两侧铺装有正关联的龄级组合比一侧铺装样地多;较大尺度上,用径级代表龄级的更新苗间相关关系越接近,正关联越强。

    • 陕西省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2017, 37(4):85-9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15

      摘要 (1193) HTML (0) PDF 1.04 M (1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陕西省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揭示土壤有机质与地形、植被类型、气候和土壤其他属性的关系,为该区土壤碳汇(碳源)功能变化研究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通过采集陕西省12个样区不同植被类型和地形条件下的85个表层土壤样品,并利用SPSS 16.0中的K-means聚类和Canoco 4.5软件中的冗余(RDA)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土壤有机质浓度在2~6级之间;并表现为由南至北,由西至东大致呈降低趋势;在各样区,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89~14.84倍;同一样区不同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级不同;各影响因素中,除经度和无霜期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均显著,退耕年限和植被类型的影响最大,坡度和坡向的影响程度较低,且交互影响作用明显。[结论]除农地转变为果园外,农地退耕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有机质含量增加日益显著,生态系统逐渐由碳源转变为碳汇。

    • 玉米秸秆和污泥共热解制备的生物质炭及其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17, 37(4):92-98,10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16

      摘要 (1552) HTML (0) PDF 1.24 M (1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制备的玉米秸秆和污泥基生物质炭不同施加量对盐碱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盐碱土改良及土壤污染物质的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质量比5:2的玉米秸秆和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分别在300,350,400,450,500℃共5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质炭,通过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性质及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培养试验研究其对盐碱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微观结构越发达,比表面积越大,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也产生了显著性变化;同时随着热解温度逐渐升高,生物质炭C含量不断增加,而O,H和N含量却逐渐降低;添加玉米秸秆和污泥共热解制备的生物质炭能够显著增加盐碱土壤中有机碳含量,而土壤中总氮、总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幅度较小;水溶性盐含量降低明显;加入生物质炭后大幅度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添加量越大,阳离子交换量越大;但生物质炭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结论]玉米秸秆和污泥基生物质炭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肥力指标,降低了土壤盐碱性。玉米秸秆和污泥基生物质炭可用于盐碱土壤的改良。

    • 太原小店污灌区农田土壤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

      2017, 37(4):99-10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17

      摘要 (1369) HTML (0) PDF 1.00 M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太原小店污灌区农田土壤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为该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土壤污染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太原小店污灌区15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GC/MS分析16种US 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探讨。[结果]所有样品的16种PAHs均被检出,其检出率为100%。研究区农田土壤中总PAHs的浓度为0.315~7.661 μg/g,平均值为3.568 μg/g。在组成上,2,3环含量约占总量的64.2%,4环含量约占总量的14.2%,5,6环含量约占总量的21.6%,低环和中环PAHs含量所占的比例较高。根据特征比值法及调查结果判定,农田土壤中PAHs污染来源一方面与灌溉水质及灌溉历史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主要通过燃煤或化石燃料产生的PAHs在大气干湿沉降和风力输送作用下进入到土壤环境中。[结论]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比较,小店污灌区农田土壤PAHs含量处于中高等污染水平。依据Maliszewska-Kordybach建议的分级标准评价,该区域所有采样点PAHs总量均超标;但基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GB15618-2008)》提出的16种多PAHs污染物总量的农业用地标准值,该区域均未超出此标准。

    •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

      2017, 37(4):106-113,11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18

      摘要 (1251) HTML (0) PDF 1.28 M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滇池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和地形梯度格局及影响因素,为土地利用模式的优化配置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幅度和动态度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从地形因子(地形起伏度、坡度、坡向、地形位)角度用地形分布指数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格局,用定性分析法分析了地形梯度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1)2000-201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建设用地增速最快,草地减速最快。(2)土地利用在不同地形梯度上有明显的层次分布格局和变化趋势。随着地形梯度的升高,水域、耕地和建设用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林地的优势分布区逐渐升高,分别在最低、低和中低、中低、中高和高地形梯度上占绝对优势;水域、耕地和建设用地(除后两者最低一级梯度)分布指数随之减少,草地和未利用地分布指数变化不明显,林地分布指数则不断增加。(3)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受基础的地形因素、起推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宏观调控的政策因素的共同影响。[结论]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地形梯度格局变化明显,并受地形、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共同影响。

    • 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不同林地枯落物持水性能研究

      2017, 37(4):114-11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19

      摘要 (1129) HTML (0) PDF 723.12 K (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伦县不同林分类型的枯落物持水性能差异,为该区森林土壤持水性能提供基础数据理论。[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多伦县为研究区,选取代表性的10块林地,收集林地地表枯落物,测定其现存量、持水性能及拦蓄能力等,旨在分析不同林分类型下枯落物持水性能的差异及其对表层土壤(0-20 cm)含水率的影响。[结果](1)乔木林的枯落物现存量、持水能力和拦蓄能力均高于灌木林。(2)天然林的枯落物现存量、持水能力和拦蓄能力均高于人工林。(3)各林地枯落物厚度显著影响表层土壤的含水率,即枯落层越厚,表层土壤含水率越高。[结论]由于树种组成、年龄、林分密度及立地条件的影响,不同林分类型的持水能力差异较大,但变化规律为基本一致,同时,林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高于草地。

    •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土壤温度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2017, 37(4):119-12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20

      摘要 (1191) HTML (0) PDF 929.94 K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河西荒漠绿洲区(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代表)水分调控下土壤温度的基本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温度与果实品质之间的联系,为设施延后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分为5个生育期,在各个生育期设1个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田间持水率(θf)的55%的中度水分调控处理(GS,VS,FS,ES,CS),开展了上述设定条件下的研究。[结果](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土壤温度均表现为5 cm > 10 cm > 15 cm > 20 cm > 25 cm。且在葡萄全生育期内各个土层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均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分胁迫不仅提高了该生育阶段的土壤温度同时对其下一生育阶段的土壤温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果穗质量和单粒重均GS处理最高,可溶性固形物FS处理最高,总糖含量CS处理最多,可滴定酸含量CS最低。[结论]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土壤温度受环境影响明显,在白天土壤温度是由表层向深层传递,且水分胁迫具有增加土壤温度的作用。要提高葡萄甜度同时降低酸度,增加成熟度需在生育后期即果实膨大期以及着色成熟期适当程度的提高土壤温度。

    • >水保监测与应用技术
    • 四川省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致灾临界雨量阈值确定方法

      2017, 37(4):126-131,22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21

      摘要 (1278) HTML (0) PDF 1.22 M (1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确定四川省滑坡泥石流典型区域各个子区最关键的降雨因子,建立典型区域各子区临界阈值模型,为该区对滑坡、泥石流灾害进行有效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9-2014年四川滑坡泥石流灾情资料,确定出滑坡、泥石流的典型区域,根据典型区域各个子区的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比较不同降雨因子组合的阈值模型,得到各子区最关键的降雨因子,建立典型区域各子区临界阈值模型。[结果]平均降雨强度和峰值降雨强度是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阈值模型中的重要指标;诱发雨量多作为滑坡典型区域致灾临界阈值模型雨量指标,激发雨量只作为泥石流典型区域致灾临界阈值模型雨量指标;有效雨量可以在滑坡、泥石流典型区域值模型中应用。典型区域多采用多因子预报模型,只有汶川震区采用单因子预报模型,其临界阈值在震后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不同降雨参数对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作用不同,典型区域中各子区建立的预报模型及得出的临界阈值也不同。多因子预报模型考虑了多种降雨参数,比单因子模型更客观。

    • 基于RS和GIS的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

      2017, 37(4):132-13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22

      摘要 (1177) HTML (0) PDF 746.95 K (2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近年来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为生态环境的监测、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多源、多时相数据为基础,参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和模型方法,采用1 km格网作为评价单元,提取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胁迫、污染负荷5个指标,来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总指数,定量评估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结果](1)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以“一般”为主,其所占比例接近80%,其他类型面积较少,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空间分布格局明显受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及区域发展战略影响;(2)2000-2013年,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年际间变化较小,呈现出“单峰型”的变化特征,但生态环境质量为较差和优、良的区域面积都有所增长;(3)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与区域发展关系密切,13 a来,河南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存在微弱变差趋势,变差区域在空间上由中西部向东南部迁移,主要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关。[结论]基于1 km格网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更能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了持续提升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区域发展战略必须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

    • 基于RS和GIS的滨州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2017, 37(4):138-14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23

      摘要 (1173) HTML (0) PDF 620.09 K (1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山东省滨州城区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城区土地合理规划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Landsat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获取滨州城区1996-2014年5期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引入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空间重心,定量分析城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996-2014年,耕地以平均3.63%/a的速率减少,林地、水体和建设用地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变化率分别为5.43%/a,0.79%/a和5.70%/a。林地和水体以转出为主变为转入量大于转出量,2005-2009年时段林地转入量出现峰值,2001-2005年时段水体转入量达到峰值。耕地和建设用地重心分别位于市政广场的西南侧和东侧,耕地重心往西南方向远离市政广场,建设用地重心往西迁移逐渐靠近市政广场。[结论]城区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和水体面积先减后增,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的总体趋势,土地利用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和建设用地之间,林地和水体转移受城区水利工程和绿化工程实施的影响较大,建设用地重心迁移与西城区的开发建设密切相关。

    •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的土地整治生态网络构建

      2017, 37(4):143-14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24

      摘要 (1328) HTML (0) PDF 1004.84 K (1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土地整治生态网络体系,强化生态涵养功能,为减轻县域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利用ArcGIS软件的Cost Path模块生成最小路径,构建“节点-廊道-基质”为一体的生态网络结构;并运用Fragstats 4.2景观格局分析和ArcGIS缓冲区分析,对生态网络景观格局指数和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1)通过选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大的节点作为关键节点进行重点建设,充分发挥了园林的绿肺功能;(2)通过加强廊道和基质建设,增加了景观连接度,实现了景观功能优化;(3)通过生态连通度优化,改善了现存生态网络斑块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生物物种多样性。[结论]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将各种景观斑块整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稳定且连续的生态网络,使区域生态景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可为县域土地整治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微润灌溉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2017, 37(4):150-15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25

      摘要 (1858) HTML (0) PDF 935.51 K (1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微润灌溉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探讨微润灌溉的未来研究方向,为微润灌溉制度和灌溉参数的制定及该节水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微润灌溉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微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微润灌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微润灌溉技术的不足之处。[结果]微润灌溉是一种新型地下灌溉技术,以连续灌溉方式不间断地向作物根系供应适量水分,使植物吸水过程与田间灌溉过程具有同步性,灌水量与植物耗水量相匹配,实现无胁迫灌溉,改善作物品质和产量。该技术已成为国际领先的仿生型连续灌溉系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今后应加强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微润灌溉对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微润灌溉对不同种植模式作物生长的影响;微润灌溉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基于治污成本法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2017, 37(4):156-16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26

      摘要 (1077) HTML (0) PDF 640.69 K (1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河南省驻马店市小洪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研究,为建立流域水质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搜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处理资料,选取COD、氨氮和总磷3个有代表性的污染因子,采用治污成本法和统计学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西平县、上蔡县、平舆县、新蔡县的补偿值分别为0.40,0.46,0.58和0.88元/t,与相关研究结果较为相符。[结论]基于治理成本模型的水质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流域水污染因子的单位成本,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动态聚类最近邻法在湖库蓝藻水华预测中的应用

      2017, 37(4):161-16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27

      摘要 (1178) HTML (0) PDF 852.89 K (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湖库蓝藻水华的有效预测方法,为水环境污染防治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蓝藻水华演化中表现出的混沌类随机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有效性函数优化的动态聚类算法,以实现蓝藻水华动态、小范围近邻优化预测的目的。首先,基于动态聚类算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典型类的客观划分,为后续有效减小搜索空间,提高预测精度奠定基础;而后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得到各类的最佳近邻个数,以确定参与回归建模的观测值数量;最后依据最近邻观测数据建立动态回归预测模型。[结果]采用太湖金墅监测站点2011年叶绿素a浓度测定值进行建模,之后对2012年叶绿素a浓度进行短期预测。新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运行趋势一致,且相对误差为12.02%,而基于传统聚类线性回归算法的相对误差为15.21%,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的相对误差为19.51%,相空间重构算法的相对误差为38.42%。[结论]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相对较高,证明了所提优化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基于轮廓不同的DEM对宁波市姚江流域平原河网的提取研究

      2017, 37(4):166-171,17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28

      摘要 (1217) HTML (0) PDF 1.06 M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针对目前基于DEM提取平原河网所遇到的困境,采用新的视角提取平原河网,为完善水系自动化提取方法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r Hydro Tools和SWAT工具在轮廓不同的DEM下,对宁波姚江流域进行河网提取和流域确定。再以提取后的流域总面积与河流总长度为定量分析的主要指标,用相对误差公式、河网套合差公式和Visual Similarity Duplicate Image Finder软件进行综合评价与误差分析。[结果]在真实河网辅助下,Acr Hydro Tools与SWAT均是在规整型DEM基础上的提取效果很差。在临近型DEM上所提取的河网、流域和流域总出口与实际相符且精度、相似度都很高。[结论]用Acr Hydro Tools和SWAT两种工具提取流域水系都是可取的,但SWAT更加便捷;不同轮廓的DEM以及其是否与流域总出口相切会极大地影响河网提取的质量。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2017, 37(4):172-17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29

      摘要 (1505) HTML (0) PDF 875.85 K (1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社会经济、水资源量、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4个方面选取18项指标,建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水资源赋存条件、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以及水污染治理水平的提高是水资源承载力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东部和中部地区总体较好,西部地区除四川省外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差。[结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主要受所在地区的水资源赋存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 基于Visual Modflow的某油库地下水污染模拟

      2017, 37(4):179-18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30

      摘要 (1398) HTML (0) PDF 844.11 K (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陕西省黄陵县某油库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模拟,为油库区地下水污染的辅助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通过野外调查试验获得初始参数,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模型,进行模型识别验证,获得最终水文地质参数。耦合水流方程与污染物迁移方程,得到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结果]模拟了两种假设情形下运移情况:正常工况和油罐漏油。数值模拟预测了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到预测时间20 a,污染物影响范围最大。[结论]污染物主要沿水流方向运移,对水环境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大,污染浓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小;两种情况下,油罐漏油时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加恶劣,污染范围远超出油库区。

    • 岩石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中的客土稳定性分析

      2017, 37(4):184-18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31

      摘要 (974) HTML (0) PDF 655.06 K (1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讨论岩石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中的客土稳定性计算方法,为该类工程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模拟计算抗剪型和摩擦型根系产生的作用力,转换为抗剪强度后作为客土稳定性的附加值,进而推导出稳定性计算公式,并通过济南-莱芜高速公路的客土喷播工程案例进行实测和验证。[结果](1)客土稳定性系数取决于无根土抗剪强度(Fs)、客土容重(γ)、客土厚度(d)、根系抗剪强度增量(τR);(2)根系产生的抗剪强度可细分抗剪型根系抗剪应力(τRg)和摩擦型根系抗剪应力(τRf)二者之和;(3)稳定性计算值始终小于实测值,分布规律及偏差值较稳定,植被恢复初期的3~5 a内客土稳定性系数与植被恢复期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客土稳定性系数计算可以作为岩石边坡植被恢复工程的参数设计和稳定性评价方法。

    • 基于DEM的水系提取及集水阈值确定方法研究

      2017, 37(4):189-19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32

      摘要 (1304) HTML (0) PDF 1.09 M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确定适宜的集水阈值,使自动提取的水系河网与实际河道相符。[方法]以DEM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水文分析模块对研究区流域河网水系进行自动提取,基于河网密度与集水阈值的相关性,在已提出的拟合函数一阶导数求转折点、二阶导数求拐点法确定集水阈值的基础上,以龙川江流域为例,提出求解河网密度变化率等于集水阈值变化率的数值方法,得到适宜的集水阈值。[结果]通过设置不同集水阈值生成河网,发现不同集水阈值对主河道长度及地理空间位置影响较小,但对提取的河网特征影响较大,最终确定龙川江流域集水阈值设置为0.12 km2为宜。[结论]集水阈值的确定影响着河网提取的精度,通过变化率确定集水阈值的方法主观因素较少,避免了人为干扰,相对客观,可对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提供一定依据。

    • 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在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2017, 37(4):194-20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33

      摘要 (1158) HTML (0) PDF 917.60 K (1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4,2009和2014年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特征及主要障碍因子进行分析,为区域土地利用决策和生态维护提供方法基础和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引入安全水平变化动态度、安全水平标准差,开展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分析,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因子和障碍度。[结果](1)2004-2014年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总水平缓慢提升,但安全水平处于低层次的低度安全等级,环境子系统从缓慢提升跌入缓慢退化阶段,经济子系统经历了由快速提升到缓慢提升阶段的变化,社会子系统始终处于缓慢提升变化状态,土地生态安全系统的内部协调性逐渐提高;(2)南昌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障碍因子类别、障碍度及因子排序在时序上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障碍因子经历了从经济类因素向资源环境类因素的转变过程;(3)南昌市应针对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暴露的问题,从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健康城镇化入手,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结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并针对土地生态系统暴露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 层次分析法在太行山中南部造林树种选择中的应用

      2017, 37(4):201-20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34

      摘要 (1104) HTML (0) PDF 738.07 K (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太行山中南部不同林种树种适宜性进行了研究,为太行山生态脆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和提高植被恢复效果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常见的17种造林树种进行适宜性评价。依托9个评价指标,用9点数值量表法设计专家调查表,经指标筛选,建立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值。根据权重值,将树种划分为:I级(最适宜)、Ⅱ级(较适宜)、Ⅲ级(不太适宜)、Ⅳ级(不适宜)。[结果](1)9个指标入选水土保持林评价指标体系,4个指标入选用材林评价指标体系;(2)水土保持林权重值0.022 7~0.088 9;(3)用材林权重值0.024 1~0.144 1。[结论]水土保持林I级树种为侧柏、桧柏、山杏、山桃;Ⅱ级树种为:白皮松、辽东栎、山杨、樟子松、油松、杜松、华北落叶松;Ⅲ级树种为:白桦、刺槐、翅果油树、火炬树;Ⅳ级树种为:臭椿、青杨。用材林I级树种为:华北落叶松、油松、辽东栎;Ⅱ级树种为:樟子松、侧柏、青杨、山杨、白桦、臭椿、白皮松;Ⅲ级树种为:刺槐、火炬树;Ⅳ级树种为:桧柏、杜松、山杏、山桃、翅果油树。

    •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桦叶四蕊槭扦插生根的影响

      2017, 37(4):207-21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35

      摘要 (1224) HTML (0) PDF 638.75 K (1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外源激素类型、不同浓度水平以及不同直径插穗对桦叶四蕊槭扦插生根的影响,为探寻高效繁殖体系以及为人工栽培和园林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利用扦插试验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经过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赤霉素(GA)这4种外源激素处理的插穗扦插生根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IBA处理的效果最好;(2)在0~400 mg/L这4个水平浓度中,IAA,IBA,NAA和GA分别在50,200,50,50 mg/L时,所处理的插穗扦插达到其各自生根率的最大值;(3)粗插穗(D≥7 mm)的平均生根率最高,达54%,其中以200 mg/L的IBA处理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77%。[结论]桦叶四蕊槭扦插生根的最优组合为,9月上旬,选用直径D≥7 mm的插穗,用200 mg/L的IBA处理。

    •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多情景模拟与实现

      2017, 37(4):211-21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36

      摘要 (1750) HTML (0) PDF 1.50 M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江苏省扬州市未来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多情景预测模拟,并探索不同情景下各目标土地利用结构的实现路径,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制定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模拟土地利用系统开展研究。[结果]在不同情景下几类主要用地差异明显,耕地面积在耕地保护情景下较高,而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情景下耕地缓慢下降;城镇工矿用地与交通水利用地面积在3种情景下均获得稳定增长,但经济发展情景下的增长快于其他2个情景;林地面积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出现大幅上升,在另外2个情景下则基本保持不变甚至小幅下降。结合各情景指标设定可得出,耕地保护情景下,除控制城镇扩张占用耕地外,还要加强未利用地开发与农村居民点整理以补充耕地;生态保护情景下,则需加强植树造林、保护好具有丰富生态服务价值的水域、滩涂用地。[结论]SD模型不仅可模拟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还可将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显化,有利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控。

    • >综合研究
    • 1990-2014年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响应

      2017, 37(4):219-22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37

      摘要 (1154) HTML (0) PDF 912.98 K (1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1990-2014年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以期为该区未来的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90年,2002年,2014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结果]1990-2014年流域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从10.24%增长到17.59%;1990-2014年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以草地、耕地和林地的转换为主;1990-2002年流域内各县(区)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指数介于1.38~6.65,而2002-2014年流域内各县(区)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指数介于-15.43~0.17。[结论]1990-2014年流域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利用由简单索取开发型转变为保护与生态建设型,从破坏性、粗放式和低利用效率向保护性、集约式和高利用效率发展。

    • 基于HEC-HMS的青狮潭水库入库洪水预报研究

      2017, 37(4):225-229,23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38

      摘要 (2111) HTML (0) PDF 1023.64 K (1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青狮潭水库入库洪水预报模型,为实际预报业务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桂林市上游地区无资料地区水文气象规律研究提供支撑。[方法]HEC-HMS是一个包含多个产汇流模型的水文模型系统,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水文问题分析和计算,广泛运用于洪水预报、防灾减灾等方面。利用该模型对桂林市青狮潭水库上游流域进行水文建模,模拟流域发生暴雨时青狮潭水库的入库洪水过程,以此作为研究洪水预报依据。[结果]通过研究发现HEC-HMS模型模拟的结果平均确定性系数达到0.88,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误差均达到乙级预报标准。[结论]HEC-HMS模型在青狮潭流域适用性较好,可以用于青狮潭水库入库洪水预报。

    • 城市社区洪灾抗逆力影响因素及其评价——以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为例

      2017, 37(4):230-23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39

      摘要 (1759) HTML (0) PDF 806.97 K (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城市社区洪灾抗逆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城市社区洪水防灾减灾规划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所辖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初步选取影响社区洪灾抗逆力的64个因子建立预选指标集,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64个初选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9个城市社区的抗逆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物理因素、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是影响城市社区洪灾抗逆力水平的关键因素;(2)红旗区城市社区洪灾抗逆力整体水平不高,近80%的社区洪灾抗逆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3)物理因素是影响红旗区城市社区洪灾抗逆力的主要因素,其次为经济和人口因素,制度因素影响最低。[结论]在分析城市社区洪灾抗逆力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和措施,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 甘肃省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侵蚀沟道特征

      2017, 37(4):236-24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40

      摘要 (1218) HTML (0) PDF 877.54 K (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甘肃省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侵蚀沟道的分级分类进行简要研究,为进一步推动该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甘肃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采用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定量化分级沟道,并从地质、地貌、大小以及形状对侵蚀沟道进行分类,由此来推断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的特征。[结果]甘肃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侵蚀沟道主要以Ⅰ级沟道为主,其中丘陵沟壑区主要以半开析、中度割裂、半主沟型为主;高塬沟壑区主要以半开析、中度割裂、支沟型为主。[结论]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沟壑狭窄陡峭,沟道破碎化程度高,水土流失量高,治理难度大,沟道难以利用。

    • 基于小波分析和灰色预测的莺落峡年径流量特征分析

      2017, 37(4):242-24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41

      摘要 (953) HTML (0) PDF 1.34 M (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黑河莺落峡年径流量的变化规律及周期特征,为水量调配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河莺落峡水文站1944-2014年径流量实测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和灰色预测等方法分析了莺落峡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莺落峡年径流量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年径流量距平百分率的倾向率为2.78%/10 a。在莺落峡流域径流小波方差分析图中,有4个较为明显的峰值,它们依次对应的时间尺度为43,56,12和9 a。43 a时间尺度对应的最大峰是莺落峡流域年径流变化的第一主周期。根据年径流主周期的循环交替特征推测,在2020年左右莺落峡流域处于丰水时期,年径流量预测为1.843×109 m3。[结论]莺落峡年径流量周期变化特征明显,径流量呈增加趋势。

    • 黄土浅层降雨入渗规律研究

      2017, 37(4):248-25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42

      摘要 (1250) HTML (0) PDF 1.18 M (1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黄土浅层降雨入渗规律,为研究降雨黄土滑坡机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大路沟滑坡为例,在不同深度裂缝处与非裂缝处布置监测仪器,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分析入渗规律。[结果](1)研究区浅层地表通过降雨入渗补给,蒸发排泄。降雨对土体含水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体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时间和响应程度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滞后性越明显,蒸发排泄对土体含水量的影响表现在土体的深度和受光面积上,土体的深度越大,土体体积含水量受到蒸发作用影响越小。(2)黄土浅层土体含水量对降雨十分敏感,当降雨量<3 mm/d时,黄土浅层地表土体含水量基本不受降雨的影响,当3 mm/d < 降雨量 < 40 mm/d时,土体含水量随雨水的入渗而变化,并且含水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大小成正相关。[结论]由模拟不同工况下雨水入渗过程显示,在雨水入渗过程中,浅层裂缝对降雨入渗深度影响很小,并且研究区黄土入渗深度有限。

    • 长江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及趋势预测

      2017, 37(4):254-259,26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43

      摘要 (1212) HTML (0) PDF 858.31 K (1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长江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分析及趋势预测,以期为该区未来城市发展以及制定生态环境建设补偿政策提供支持。[结果]以长江三角洲16个地市2000-2014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为数据源,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照修正后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结合敏感性分析,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规律,并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其未来3 a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区域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1 303.89亿元减少到2014年的1 294.25亿元,变化率为-0.74%,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和娱乐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上升;在空间上,常州、南京、宁波、泰州、台州、扬州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增加,而其他城市的则处于下降趋势;对长江三角洲2015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构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预测,呈现耕地、林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的趋势,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将减少276.65亿元。[结论]在未来土地调整中应更多地考虑到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意义,格外注意对耕地、水域的保护,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和林地,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

    • 基于矢量属性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

      2017, 37(4):260-26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44

      摘要 (1103) HTML (0) PDF 877.04 K (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增加对土地利用变化矢量属性的认知,进一步挖掘潜藏于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特征和规律,丰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方法,为区域土地资源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土地转移流视角,提出土地转移率和土地转移链概念,采用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数据,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的土地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1978-2015年同心县耕地和草地比例增大,未利用地减少。区县尺度上土地转移率渐次降低;类型尺度上,耕地转移率先升后降,草地转移率先降后升,未利用地转移率呈“降-升-降”特征。1978-1987年的土地转移流以草地转未利用地为主,1987-1996年则呈现多元特征,1996年表现为退耕还林还草和对未利用地的改造利用。1978-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围绕着耕地的流失与保护进行,土地转移单向链以31型(草地转耕地)和61型(未利用地转耕地)为主,往复链以Ⅱa型为主,主要是161型(耕地-未利用地-耕地)和131型(耕地-草地-耕地)。[结论]同心县土地利用变化存在较大份额的“往复链”。在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中要重视往复链所揭示的内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 大通水文站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2017, 37(4):266-27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45

      摘要 (2121) HTML (0) PDF 834.29 K (1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大通水文站水文泥沙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揭示其长时间序列的特征,为河口三角洲的发育及演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大通站近60 a来径流量和输沙量时间序列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大通站年径流量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年际波动较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径流量不存在显著的突变性特征,但具有6和44 a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年输沙量具有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同时年内分配不均;年输沙量存在显著的三级突变性变化,2002年为一级突变,1984年为二级突变,1968和1991年为两个三级突变;年输沙量还存在明显的12和30 a周期性变化特征。[结论]大通站年径流量无明显的趋势性和突变性,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年输沙量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突变性和周期性。

    • 中国城市化、经济增长与氮排放的关系——基于面板数据和Granger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7, 37(4):271-27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46

      摘要 (951) HTML (0) PDF 739.63 K (1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31个省份在2001-2015年的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氮排放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为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结合协整性检验和估算、面板单位根检验和Granger统计因果检验的方法。[结果](1)中国和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增长,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均增加了排氮量。西部地区城市化对氮排放的影响大于东部和中部。经济增长对东部氮排放量影响更大。(2)面板因果关系揭示了三者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因果关系,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对氮排放有因果关系。区域层面,东部和中部土地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为双向长期因果关系。东部和中部,从土地城市化到氮排放量、从经济增长到氮排放均为单向短期因果关系。[结论]政府应通过控制经济增长和城市化速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手段降低排氮量。

    • 沿海滩涂开发空间优化与管制研究——以江苏省大丰区为例

      2017, 37(4):277-28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47

      摘要 (1102) HTML (0) PDF 745.27 K (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沿海滩涂开发空间优化方法与管制策略,为探寻滩涂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高效路径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为例,通过集成开发适宜性评估与部门规划协调方法,揭示该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空间优化格局;引入空间管制理念,讨论该区滩涂资源开发的空间管制路径。[结果]实证分析认为,该区沿海滩涂地区的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以及港口-工业-城镇开发三类空间适宜开发的规模分别为401,323和444 km2,分别占34.3%,27.7%和38.0%。[结论]生态空间的环境质量底线保护和港工城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是滩涂区域空间管制的核心准则;同时,滩涂区域开发规模和强度控制仍然需要深入跟踪与分析。

    • 基于GlobeLand 30数据和CA_Markov模型的郑州市2000-2020年地表覆盖变化特征及预测分析

      2017, 37(4):282-28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48

      摘要 (1544) HTML (0) PDF 779.96 K (1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针对不同分类算法对地物识别结果的差异性导致地表覆盖变化分析难以为城市变化提供参考信息和决策依据问题。[方法]研究以GlobeLand 30标准产品为数据源,结合CA_Markov模型,对郑州地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幅度、程度,以及熵值演变方向等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与模拟预测。[结果](1)2000-2010年,郑州地区人造地表显著增加,湿地、耕地、草地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其中人造地表和湿地的变化速度相对较快;(2)2000-2010年,郑州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8.04,土地利用信息熵和均衡度都有所提升,优势度相应降低;(3)预测2020年郑州地区地表覆盖状态同2010年相比,人造地表和草地分别增加68.88%和49.99%,水体、湿地增加幅度均在30%以上,耕地、林地有一定程度的减少。[结论]2000-2020年,郑州地区土地利用总体分布格局具有显著性差异,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 南京都市农业农地利用碳排放测算及趋势预测

      2017, 37(4):288-294,30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510.001

      摘要 (1065) HTML (0) PDF 1.09 M (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算南京市都市农业农地利用碳效应,为发展都市农业的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低碳经验。[方法]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灌溉、翻耕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南京市1996-2014年的农地利用碳排放量,综合林地、草地、园地3个主要方面的碳汇变化特征,探索农地利用方式变化导致的碳效应。并基于灰色GM(1,1)模型预测南京市农地利用碳排放量趋势。[结果]1996-2014年南京农地利用碳排放量总体呈现“上升-波动-平稳下降”的3阶段特征,纵向来看,2005-2014年林地碳汇、草地碳汇有所下降,但变化趋势不同。横向来看,由于各区承载的城市功能不同,区域碳汇差异较大。从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碳效应来看,2000-2008年南京市因生态退耕产生碳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建设占用导致的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呈现Z字形上升。基于灰色GM(1,1)模型采用等维递补预测方法,预计到2020年该市农地利用碳排放量为1.11×105 t。[结论]南京市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变化趋势与经济发展和都市农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林地、草地面积的减少降低了原本不高的碳汇效应,并且由于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需要,持续上升的建设占用碳排放对南京市碳效应影响巨大。

    • 1961-2015年吉林省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2017, 37(4):295-30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50

      摘要 (1356) HTML (0) PDF 1.86 M (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吉林省1961-2015年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趋势,为该省的农业和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吉林省46个自动气象站1961-2015年逐日降雨量资料估算吉林省逐气象站的降雨侵蚀力,并采用相关系数、气候倾向率和反距离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吉林省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吉林省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在空间分布上从集安开始呈向西北和东北逐渐递减的变化趋势,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时间分布上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征具有高度一致性,在7月达到峰值。有34.8%的气象站点降雨侵蚀力呈上升趋势,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呈下降趋势,东部有1/2以上呈上升趋势,但只有长白站的下降趋势通过显著性检验。不同地区各年代平均降雨侵蚀力变化也不一致,具有波动性。不同年代各降雨侵蚀力等值线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变化不大。[结论]吉林省降雨侵蚀力在时空变化上与降水量一致,不同地区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不一样,几乎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 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测算及时空演变实证分析

      2017, 37(4):303-309,31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51

      摘要 (1011) HTML (0) PDF 1.45 M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并测算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为该区域开展减贫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从产业能力、市场能力、空间能力和软实力4个维度,构建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测算的指标体系,应用均方差权重法对2006,2010,2014年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进行测算,并分析自我发展能力及其各维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1)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总体偏低,发展不平衡;(2)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整体上属于市场能力制约-空间能力驱动型;(3)2006-2014年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都呈增强趋势,各维度时空演变格局存在差异性;(4)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内部结构存在着不合理性。[结论]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整体偏弱,区域的能力制约与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性,未来可从各子区域的产业结构、市场定位、生态功能及科技创新能力4方面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发展对策。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旅游度假区规划环评——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环评为例

      2017, 37(4):310-31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52

      摘要 (1401) HTML (0) PDF 792.51 K (1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旅游度假区规划环评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技术路线,并将其应用于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规划环评,以期为度假区开发规划提供实践指导。[方法]在综合考虑旅游度假区规划特点基础上,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开展研究。[结果]通过调整旅游开发建设规模,维护水域、湿地的服务功能,度假区可以维持原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规划调整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原规划提高了0.53亿元。[结论]建设用地增长是导致水域、湿地面积减少,以至整个度假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降低的直接原因。

    • 节水型园林建设中市民社会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2017, 37(4):315-32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53

      摘要 (1161) HTML (0) PDF 854.95 K (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西安市节水型园林建设中市民社会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建设节水型园林城市以及普及园林中再生水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SPSS与AMOS工具对西安市13个区县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西安市民有较高的节水意识,其中女性、年龄较长、受教育程度较高、经历过缺水和认为城市缺水的群体有着较高的节水意识,并且性别、年龄和对城市缺水程度的感知影响显著。对再生水用于园林的接受程度也普遍较为赞同,年龄较长、受教育程度较高、经历过缺水的人群接受度普遍较高,且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显著性。市民节水意识与园林再生水接受程度正向相关。[结论]性别、年龄、感知城市缺水正向影响节水意识;年龄、受教育程度正向影响园林再生水接受程度;节水意识正向影响园林再生水接受程度。

    • 基于SVDI的吉林省中西部干旱识别及干旱危险性分析

      2017, 37(4):321-326,33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54

      摘要 (1198) HTML (0) PDF 1.36 M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农作物生育期期间对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进行干旱的识别和量化,进行干旱危险性分析,为该地区农作物防旱减灾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5-2014年5-8月旬气象站数据和MODIS的NDVI 10 d合成产品,采用空间植被干旱指数(SVDI)研究典型年吉林省中西部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农业干旱减产及粮食产量分析其适用性,进一步利用逐旬SVDI概率密度分布计算旬时间尺度的干旱危险性及月时间尺度的干旱危险性分布。[结果](1)与VCI指数相比,在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农业干旱减产和产量波动与SVDI呈现出更高的相关系数;(2)2005-2014年吉林省中西部重旱面积波动较为明显,重旱区域呈现出向中部和西南部地区转移的趋势;(3)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内5月上旬、下旬,6和8月下旬干旱发生概率较高;8月上旬和6月下旬干旱危险性较大;通榆县5-8月间干旱危险性较高。[结论]利用SVDI指数进行干旱的识别和量化是可行的,且在吉林省中西部作物生育期不同阶段干旱有明显的区域性。

    • 近500年来骆马湖演变的驱动力探究

      2017, 37(4):327-33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55

      摘要 (1202) HTML (0) PDF 1.04 M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骆马湖的成因以及影响其演变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为该湖泊合理开发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近500 a来的历史文献数据为基础,辅助以统计学及数字化分析等方式开展研究。[结果]泇运河、中运河等水系的开通促进骆马湖发育与复生;骆马湖淤积年份与黄河泛滥年份有较强的一致性;清嘉庆朝后对骆马湖滩的围垦逐渐加剧;骆马湖区的气候呈干湿交替变化,并在1720-1765年,达到了近500 a来最湿润的时期。[结论]流域水文状况变迁与泥沙淤积是影响骆马湖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气候因素与湖滩围垦也对骆马湖的演变有一定的影响;骆马湖特殊的社会价值是决定其演变过程的更深层次原因。

    • 兰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耦合关系定量研究

      2017, 37(4):333-337,34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56

      摘要 (1311) HTML (0) PDF 924.76 K (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定量分析兰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耦合关系,以期为兰州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采取适当的土地利用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构建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城市化水平2个子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兰州市2004-2014年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耦合协调模型,测定兰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耦合协调状况。[结果](1)兰州市城市化水平从2004年的0.585 1上升到2014年的0.659 6,11 a间共上升了0.074 5,年均上升0.006 8,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4年的83.2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95.02亿元,在11 a内增加11.78亿元,年均增加1.07亿元,也呈递增趋势。[结论]兰州市2004-2014年城市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耦合关系呈现倒U形发展趋势,总体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状态之上,在2009-2012年达到协调高峰期。

    • 陕北子洲县“7·26”特大暴雨引发的小流域土壤侵蚀调查

      2017, 37(4):338-34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4.057

      摘要 (1348) HTML (0) PDF 1.99 M (1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2017年7月25日20时到26日8时陕北榆林地区突降了一场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与经济损失。通过考察该次暴雨造成的土壤侵蚀危害,旨在为今后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及暴雨灾害的防御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2-6日赴暴雨受灾区子洲县,选取了清水沟、马家沟、蛇家沟3个典型小流域作为重点调查区域,对该次暴雨下流域内坡耕地、退耕林草地、梯田、填沟造地、淤地坝、道路等的土壤侵蚀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在“7·26”特大暴雨洪水下,坡耕地细沟发育明显,甚至产生小切沟;而2000年退耕的林地和自然恢复草地以面蚀为主,无明显细沟产生;新修梯田连接两阶田面的道路及承接路面来水的田面冲毁严重,田埂部分区段被冲开,田坎发生塌落;在削坡填沟造地区域,不仅农作物和坝体遭到严重破坏,而且残蚀了田旁新修道路,切割裸露沟壁多处发生土体塌落;淤地坝或轻或重都存在损毁与隐患,但在该次暴雨中滞洪拦沙作用明显。同时,在调查中发现该区陡坡耕种现象依然普遍,小流域蓄排水系统缺乏,水土保持工程管理与维护机制缺失,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水土保持意识淡薄。[结论]“7·26”特大暴雨洪水造成的土壤侵蚀依然很严重,而退耕林草地的土壤侵蚀轻微,证明水土保持工作在该区依然十分重要。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应该继续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特别是陡坡退耕。同时,专业设计并实施小流域蓄水、引水、排水网络系统十分必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