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冻融作用对黑土区侵蚀沟发育的影响

      2015, 35(3):1-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08 CSTR:

      摘要 (889) HTML (0) PDF 383.25 K (1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冻融作用是黑土区的主要自然现象之一。研究黑土区冻融作用对侵蚀沟发育的影响,以便防止冻融侵蚀,保护黑土资源。[方法] 采取室内试验与野外定点定位观测相结合方法,开展冻融作用对黑土物理性状、冻胀量以及侵蚀沟岸冻裂融塌的试验观测。[结果] 冻融作用使土壤水分增加,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土壤团聚体总量降低,冻胀量加大。[结论] 冻融作用导致土壤抗蚀能力降低,是加剧侵蚀沟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 黄土高原不同生长年限植被减水减沙效益整合分析

      2015, 35(3):6-1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09 CSTR:

      摘要 (790) HTML (0) PDF 434.44 K (1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恢复年限植被减水减沙效益变化特征,为黄土高原地区进一步合理配置林草措施和生态恢复的可持续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共收集到18篇相关文献,运用整合分析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恢复年限增加对植被减水减沙效益的影响。[结果] 4年生以上草地植被和5年生以上林灌植被可以发挥稳定的减水减沙效益,且减沙效益基本保持在80%左右。林地枯落物对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 受不同恢复阶段限制因素的影响,林草植被减水减沙效益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栽植扰动阶段、水土保持阶段、水分限制阶段。

    • 典型淤地坝坝控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性分析

      2015, 35(3):12-1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10 CSTR:

      摘要 (878) HTML (0) PDF 356.18 K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淤地坝坝控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性,为黄土高原的淤地坝建设与规划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两座典型淤地坝进行分层土样采集,通过室内试验用常规方法对土样的颗粒组成进行了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计算了分层土样颗粒组成的分形维数,分析了两座淤地坝坝地分层淤积物颗粒组成与其分形维数随淤积年限的变化趋势。[结果] 两座典型淤地坝粒径组成的分形维数随淤积年限的增大都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结论] 该典型淤地坝坝控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或者更深层的土壤存在沙化趋势,淤积年限内坝控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不合理。

    • 冻融循环作用对黑土有效磷含量变化的影响

      2015, 35(3):18-2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11 CSTR:

      摘要 (1085) HTML (0) PDF 296.15 K (1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冻融循环作用和土壤含水率对土壤磷素的有效性产生的影响,为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明确冻土区土壤的磷素循环过程和准确评估区域的磷素收支提供依据。[方法] 以东北黑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冻融次数、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有效磷背景值对黑土有效磷含量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冻融循环的方法,冻融循环次数为30次,冻融温差为-10~7 ℃,监测冻融条件下黑土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结果] 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它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逐渐下降,至20~30次循环中不具有显著性影响,有效磷背景值的影响在5~20和20~30次循环中占主导地位;在0~30次冻融循环中,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表现出双峰型曲线特征,相邻冻融循环次数有效磷含量的变化大多具有显著性差异,变化由剧烈到平缓;土壤含水率越高,有效磷含量变化越剧烈;土壤有效磷背景值越高,有效磷含量越稳定。[结论] 冻融循环次数、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效磷背景值3个控制因子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程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变化。

    • 孤山川流域1980s以来次降雨-产流-产沙变化

      2015, 35(3):23-29.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12 CSTR:

      摘要 (1121) HTML (0) PDF 498.04 K (1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入黄支流降雨-径流-产沙变化规律,揭示黄河水沙变化成因。[方法] 获取孤山川流域1985-2010年115场降雨事件数据,运用径流系数、产沙系数和弹性系数指标,分析孤山川流域近30年降雨-产流-产沙变化。[结果] (1) 与1980s相比,1990s的降雨多为短历时、弱雨强类型,2000s的降雨多为长历时、中雨强类型;2000s的降雨-产流能力和降雨-产沙能力减小最为突出,其平均径流系数、平均产沙系数分别约为1980s的50%和23%。(2) 1980s-1990s降雨-产流弹性系数和降雨-产沙弹性系数分别为0.13,4.21;1980s-2000s降雨-产流弹性系数和降雨-产沙弹性系数分别为1.73,6.19。(3) 径流系数与林草面积比、植被盖度、梯田面积比和骨干坝控制面积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2 3,-0.911 4,-0.801 0和-0.821 4,产沙系数与林草面积比、植被盖度、梯田面积比和骨干坝控制面积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 7,-0.998 5,-0.962 9和-0.971 7。[结论] 1980s以来,孤山川流域的降雨-产流能力和降雨-产沙能力发生明显变化,尤其2000年后的变化最为突出;降雨-产沙能力比降雨-产流能力对雨强变化更为敏感;植被盖度变化是下垫面因素中影响孤山川流域产流产沙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 东北3个典型区冲沟形态发育特征及其成因

      2015, 35(3):30-33,3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13 CSTR:

      摘要 (987) HTML (0) PDF 341.02 K (1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黑土区自然环境地域性分异特征对冲沟形态的影响。[方法] 利用差分GPS测量冲沟,基于GIS平台计算冲沟形态参数,分析五一、光荣、吉兴3个典型冲沟形态特征及成因。[结果] 冲沟长度、面积、体积,宽度、深度、横断面面积之间分别成正相关关系。就冲沟长度、面积、体积而言,五一 > 光荣 > 吉兴,就冲沟深度、宽度、横断面面积而言,光荣 > 五一 > 吉兴;土壤黏粒、砾石含量,持水能力及土层厚度对冲沟形态影响显著,降雨因素对冲沟形态影响有限。[结论] 地形因子是影响冲沟形态的重要因素。随着地形因子的增加,冲沟长度、面积、体积增加显著,当地形因子为36.75时,冲沟横截面面积最大。

    • 模拟沟灌条件下辽西褐土产流起始时间的影响因素

      2015, 35(3):34-3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02 CSTR:

      摘要 (931) HTML (0) PDF 303.87 K (1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明确不同坡度、容重、含水率、灌水量对辽西褐土沟灌侵蚀产流起始时间的影响,以减少褐土沟灌侵蚀,指导农田灌溉。[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进行了室内模拟垄沟冲刷试验, 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产流起始时间、侵蚀量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 产流时间都在20.05 s之内,最小的为3.03 s;产流起始时间、侵蚀量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8 9和0.999 2。[结论] 坡度、灌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与产流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对产流时间有着显著影响,且灌水量 > 坡度 > 土壤含水率 > 土壤容重;试验中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拟合效果良好。通过数值计算,提出不同坡度下满足侵蚀量最小时的灌溉模式。

    • 围封年限对沙化草地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015, 35(3):39-4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14 CSTR:

      摘要 (786) HTML (0) PDF 297.05 K (1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围封年限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沙化草地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揭示围封沙化草地植被变化规律。[方法] 在半干旱区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法选取不同围封年限区(5, 10, 20 a)和未封育区(对照)的沙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对比研究。[结果] 1年和2年生草本是未封育区的优势种。灌木是封育5 a区的优势种,而封育10 a区的优势种是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在封育20 a区,优势种是多年生草本。与未封育区相比,围封5 a, 10 a区植被数量特征值均有显著提高,而围封20 a区特征值稍高,但相差不大。[结论] 并不是围封时间越长,植被生长状况就越好。小于5 a的封育年限可以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封育年限大于10 a,反而使物种多样性下降。围封措施对植被恢复起到了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

    • 滦河典型林分枯落物层与土壤层的水文效应

      2015, 35(3):44-4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05 CSTR:

      摘要 (812) HTML (0) PDF 292.53 K (1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滦河上游典型林分的枯落物层与土壤层的水文效应,为森林健康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对滦河上游3种林分的枯落物层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 油松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12.03 t/hm2,最大持水量为19.4 t/hm2,有效拦蓄量为23.52 t/hm2;落叶松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9.51 t/hm2,最大持水量为11.9 t/hm2,有效拦蓄量为17.03 t/hm2;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枯落物生物量为5.54 t/hm2,最大持水量为13.0 t/hm2,有效拦蓄量为13.7 t/hm2。(2) 半分解层枯落物浸泡8 h已基本达到饱和,而未分解层需浸泡10 h。枯落物在浸水的前0.5 h内吸水速率最大,6 h左右时吸水速率明显减缓。(3) 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土壤层持水能力最强,为375.92 t/hm2;油松林土壤层的持水能力最差,为248.04 t/hm2。利用幂函数对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其相关系数R2均在0.98以上。[结论] 油松林枯落物层的生物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都最大,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枯落物的土壤持水能力最强。

    • 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特征

      2015, 35(3):49-5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15 CSTR:

      摘要 (1008) HTML (0) PDF 419.36 K (1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季节变化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评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方法] 以浙江省凤阳山不同植被群落为对象,在野外调查和实验测定的基础上,通过相邻样地比较法进行研究。[结果] 不同植被群落0-60 cm土层平均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大小关系为:35 a杉木人工林(0.299 7 g/kg) > 40 a常绿阔叶次生林(0.271 7 g/kg) > 35 a针阔混交次生林(0.258 6 g/kg) > 40 a杉木人工林(0.252 9 g/kg) > 30 a柳杉人工林(0.252 8 g/kg) > 30 a针阔混交次生林(0.248 0 g/kg),相邻样地基本表现为人工林大于天然次生林;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最小值均出现在夏季。[结论]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及容重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 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呼吸特征

      2015, 35(3):55-6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16 CSTR:

      摘要 (943) HTML (0) PDF 664.93 K (1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复垦模式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同时为矿区复垦土地质量评价、复垦模式的筛选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对露天煤矿复垦区5块永久性样地土壤呼吸作用及其相关组分的日变化及季节动态进行跟踪测定。[结果] 各样地土壤呼吸作用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日变化趋势却各不相同。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在5,9,10月份变幅较为平缓,6,7,8月份变幅较大,且在7,8月份达到最大值。去根系后,土壤温度及水分与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土壤呼吸速率值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19%~46%。土壤总呼吸速率和去根系土壤呼吸速率均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双因子呈幂或指数函数关系。[结论] 刺槐纯林模式更有利于土壤的熟化与肥力的提高。

    • 1978-2011年呼图壁河径流的变化趋势

      2015, 35(3):62-6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17 CSTR:

      摘要 (1148) HTML (0) PDF 603.70 K (1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河径流变化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呼图壁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变差系数法、距平累积法、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及Morlet连续复小波变换对呼图壁河石门水文站1978-2011年实测日流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呼图壁河径流的年内变化主要受降水与气温的影响,其主要径流产生于5-9月,汛期为6-8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9.4%,枯水期为12月至次年3月。呼图壁河的Cv平均值为0.149。近34 a来径流量整体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小,年际间持续枯水与持续丰水的时间几乎相同。此外,呼图壁河年径流存在4个较为显著的周期波动,其中18和29 a分别为径流量年际变化的第Ⅰ、第Ⅱ主周期。[结论] 呼图壁河近34 a来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周期性,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 复合缓释保水保肥材料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2015, 35(3):68-7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18 CSTR:

      摘要 (855) HTML (0) PDF 401.73 K (1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复合缓释保水保肥材料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探索适宜苗木生长的复合材料。[方法] (1) 选用4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的皂角树进行盆栽试验,对苗木的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1) 复合缓释保水保肥材料能够显著提高苗木的地径,增加叶片数量和叶面积,增大新梢长度,增加苗木生物量; (2) 能够显著提高苗木的叶水势以增强水分利用率,提高苗木对肥料的利用效率,维持苗木的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长期处于较高的数值。[结论] 复合缓释保水保肥材料能够显著促进苗木生长。

    • 樱桃栽培中施用蚯蚓粪对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2015, 35(3):73-7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19 CSTR:

      摘要 (908) HTML (0) PDF 331.61 K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樱桃栽培中蚯蚓粪与化肥以不同比例配施对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为提高土壤质量管理和增强农业固碳减排潜力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5 a的大田试验,研究N100(尿素提供100%的氮),M10N90(蚯蚓粪和尿素分别提供10%和90%的氮),M30N70(蚯蚓粪和尿素分别提供30%和70%的氮)和M50N50(蚯蚓粪和尿素各提供50%的氮)等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碳(ROC)含量、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结果] M30N70和M50N50处理的SOC含量分别比N100处理高出12.07%和18.75%; M30N70处理的MBC,ROC含量和CPMI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ROC含量分别比N100,M10N90和M50N50处理提高51.34%,15.16%和6.47%,CPMI分别高出73.07,30.06和20.71;但M30N70处理的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明显低于其他处理,比N100处理降低36.22%。[结论] 在樱桃栽培中配施蚯蚓粪措施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其中蚯蚓粪与化肥以3:7比例搭配的影响作用最显著。

    • 黄土区两种植物篱不同部位土壤持水特征对比

      2015, 35(3):78-8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20 CSTR:

      摘要 (791) HTML (0) PDF 516.87 K (1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植物篱不同部位土壤持水性能的分异特征,指导植物篱系统的设计与经营管理。[方法] 在测定柠条、山杏两种典型植物篱土壤水分物理参数的基础上,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比较分析植物篱系统带内、带间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其参数。[结果] (1) 两种植物篱在土壤总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渗透系数等方面均高于耕地(对照),其中柠条植物篱带内土壤总孔隙度(66.36%)、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35.50%)和有机质含量(44.1 g/kg)比带间分别高7.34%,1.95%和25.64%。山杏植物篱的这3项指标带内比带间分别高11.93%,29.33%和21.48%。(2) 柠条、山杏植物篱带内土壤脱湿过程中凋萎系数分别是耕地的7倍和3.25倍,田间持水量分别是耕地的1.46和1.25倍,柠条植物篱土壤保水优势更明显。(3) 在相同的土壤水吸力下,土壤吸湿与脱湿过程中带内土壤的水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带间,带内土壤的持水性更高,这与带内较高的黏粒含量相一致;柠条带内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山杏带内,二者均高于耕地。[结论] 植物篱的二相结构能明显促进带内黏粒、微团聚体和养分的富集(有机质),进而提高带内土壤的持水性能和饱和渗透性能。

    • 甘蔗冠层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

      2015, 35(3):85-8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21 CSTR:

      摘要 (964) HTML (0) PDF 198.52 K (1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作物植被对于土壤侵蚀的防治作用,为砖红壤区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作物参数。[方法]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测定了甘蔗不同生育期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的穿透雨量、茎杆流量和冠层截留量,分析叶面积指数对于降雨再分配的影响。[结果] 穿透雨量、茎杆流量和冠层截留量分别从甘蔗幼苗期的94.7%,5.1%,0.3%变化为成熟期的49.4%,47.3%和3.4%。[结论] 叶面积指数与穿透雨量呈显著负线性相关,与茎杆流量和冠层截留量呈显著正线性相关。

    • 欧洲鹅耳枥幼苗对盐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

      2015, 35(3):88-94,10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22 CSTR:

      摘要 (935) HTML (0) PDF 743.17 K (1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耐盐性。[方法] 以两年生欧洲鹅耳枥幼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Cl(0%,0.1%,0.2%,0.3%,0.4%,0.5%)溶液处理幼苗,研究不同盐分胁迫对其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1) 随着盐胁迫的加剧,欧洲鹅耳枥幼苗受到损害程度逐渐加重,相对苗高生长、相对地径生长和总干重均呈下降趋势,而根冠比则逐渐增大; (2) 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下降,且盐浓度越高,时间越久,变化幅度越大; (3) 叶片叶绿素总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4) 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和盐害时间的持续,幼苗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总体上呈增大趋势,并在胁迫末期达到最大值。[结论] 欧洲鹅耳枥幼苗在0.1%~0.2%盐胁迫下能通过调节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来减轻危害;而在0.3%胁迫下,幼苗自我调节能力受影响,0.4%~0.5%胁迫对其造成严重的损害,表明欧洲鹅耳枥耐盐性较弱,不宜在滨海地区生长。

    • 退耕对滇池湖滨土壤理化性质与无机磷分布的影响

      2015, 35(3):95-10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23 CSTR:

      摘要 (1014) HTML (0) PDF 532.27 K (1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明晰退耕对滇池湖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磷素形态分布的影响,进而评价退耕的土壤恢复效应和环境效应。[方法]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对比研究滇池湖滨缓冲带和设施农田剖面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无机磷剖面分布特征,并且以滇池湖滨3个区域(牛恋、海埂、兴隆)相同退耕方式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 退耕3 a后,牛恋缓冲带浅表地下水埋深明显变浅,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全磷,Olsen-P,Al-P和Fe-P含量均明显降低,O-P含量明显增加。但是浅表地下水埋深较深的海埂缓冲带土壤理化性质和无机磷组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兴隆缓冲带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明显降低。3 a内退耕没有直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无机磷组分产生明显影响,浅表地下水埋深改变是影响土壤恢复和无机磷组分变化的直接原因之一。[结论] 滇池湖滨缓冲带和设施农田土壤磷素均存在淋失风险,退耕活动通过抬高浅表地下水位加速土壤磷素淋失从而降低土壤潜在淋失风险。

    • 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黑土坡耕地产流和产沙特征

      2015, 35(3):101-104,11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24 CSTR:

      摘要 (942) HTML (0) PDF 370.09 K (1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的水土侵蚀特征,为该区作物种类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在位于东北典型黑土带上的黑龙江省红星农场径流小区内,开展了玉米、大豆、大豆-玉米间作3种农田植被条件下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特征研究。[结果] 玉米的径流拦蓄和土壤侵蚀控制的效果最好,间作次之,大豆位居最后;玉米和间作模式的地表径流分别较大豆减少了15.8%和10.7%,土壤侵蚀量亦分别减少了10.47%和5.35%。[结论] 在较低降雨强度下玉米和间作的减流减沙效果差别不甚明显,在较高强度下玉米和间作减流减沙效果明显好于大豆。

    • 栓皮栎林分枯落物对土壤-植物系统水分运动的影响

      2015, 35(3):105-11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25 CSTR:

      摘要 (1005) HTML (0) PDF 523.35 K (1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枯落物层对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作用。[方法]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在旱季和雨季栓皮栎木质部水分以及枯落物层和不同土壤层水分的同位素特征。通过对比不同环境条件下(干旱期和降雨前后)枯落物层和土壤水分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并根据其与植物茎水分同位素特征的差异判断栓皮栎不同季节的水分利用来源。[结果] 在旱季,随着干旱期的进行,对于平均枯落物层厚度,表层0-30 cm土壤水分同位素特征由于蒸发分馏的影响逐渐变得富集,而对于因为特殊地形而造成的未分解枯落物层较厚的地方,则土壤水分同位素特征随着干旱期的进行几乎不发生变化;栓皮栎的水分来源主要集中在表层,随着干旱期的延长没有发生变化;在雨季,极端降雨后,土壤同位素特征表明枯落物截留降雨的效应明显,被枯落物截留的雨水以活塞流的形式继续向土壤入渗,栓皮栎的水分来源主要来自于表层0-10 cm枯落物层(分解层)的土壤;土壤剖面水分同位素特征呈现的梯度变化与土壤层的结构有关。[结论] 枯落物层的厚度,特别是未分解层,对土壤水分的同位素特征影响有差异;枯落物层的水文效应也间接改变了植物的水分利用。

    • 土壤对城市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作用

      2015, 35(3):112-115,14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26 CSTR:

      摘要 (935) HTML (0) PDF 313.22 K (1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城市雨水径流在土壤中的净化情况及径流污染物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方法] 在充分了解陕西省西安市某地土壤特性和当地雨水径流水质的基础上,模拟城市土壤表层系统和雨水径流装置,研究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在下渗过程中土壤表层对它们的削减作用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 在土壤层厚度为20 cm,雨水渗透量为6 000 ml,径流时间3 h的条件下,裸土和绿地表层土壤对模拟雨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达到40%以上;土壤的密度及pH值基本未发生变化,氮的含量由原土的54.95 mg/kg分别增加到65.10(绿地)和68.60 mg/kg(裸土),有效磷的含量由原土的59.23 mg/kg变化到82.39 mg/kg(裸土)和39.93 mg/kg(绿地),有机质的含量由原土的18.32 mg/kg变化到19.28 mg/kg(裸土)和14.04 mg/kg(绿地)。[结论] 绿地对雨水径流处理效果较好。在渗流过程中,土壤对氨氮的截留效果较为明显,短时间内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变化不大。

    • >水保监测与应用技术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分类与分类管理对策

      2015, 35(3):116-12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27 CSTR:

      摘要 (901) HTML (0) PDF 280.29 K (1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总结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分析管理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实行分类管理的具体意见。[方法] 采用调查分析法,调查国家级、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省级及其典型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的经验与成效,分析生产建设项目分类管理的实践经验。[结果] 按照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特征、影响程度以及项目所在地域地形特点和水土保持敏感程度,进行分类管理。[结论] 根据分类结果,将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划分为报告书、报告表和报告简表三类,在方案审批中的审查、审批、变更、公示环节,方案实施中的监督检查、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工作,项目竣工时的水土保持验收环节分别实行不同的管理程序并提出要求。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分类管理

      2015, 35(3):121-12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28 CSTR:

      摘要 (999) HTML (0) PDF 273.44 K (13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分类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以满足新时期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方法] 采用模糊聚类法,将全国31类生产建设项目划分为极严重、严重、一般、较轻微和轻微5个水土流失程度等级。[结果] 根据项目区域敏感性和所在地区敏感性分析结果,将生产建设项目划分为极敏感、敏感和轻度敏感3个水土保持敏感等级。综合分析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程度、水土保持敏感性和项目规模,将生产建设项目划归A,B,C 3个水土保持管理级别。[结论] 对于A类项目,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后续设计到方案审批各环节均应采取非常严格的管理措施。B类项目中极敏感和敏感程度的项目也应该采取较严格的管理措施。对于C类项目可以简化有关管理程序。

    • 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与防治技术管理

      2015, 35(3):126-13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29 CSTR:

      摘要 (926) HTML (0) PDF 305.17 K (1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了加强水土流失严重区,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和重点治理区,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等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分类管理。[方法] 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结合有关水土保持法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拟定水土保持的分类管理要求。[结果] 提出了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水土保持工程等级,严格控制地表扰动范围,最大限度减轻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等。[结论] 不同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应该执行特定的防治标准等级、防治工程设计标准等级和水土保持措施综合配置及相应的技术要求。

    • 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确定

      2015, 35(3):132-13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30 CSTR:

      摘要 (890) HTML (0) PDF 228.86 K (1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提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确定的新思路、新方法,为修订现行国家标准,实施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判别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程度和项目水土保持敏感性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结果] 提出了综合考虑项目所处水土保持一级区划情况,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情况,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程度,项目所在地水土保持敏感度等多种因素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水土流失影响程度与水土保持敏感度越高的项目,其防治标准应越高,反之应降低。[结论] 执行一、二、三级防治标准的生产建设项目数量呈现较为理想的"金字塔"形分布,能够充分体现不同类型项目间的明显区别,也便于操作,方便判定。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综合指数研究

      2015, 35(3):136-14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31 CSTR:

      摘要 (861) HTML (0) PDF 361.26 K (1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生产建设项目引发的水土流失影响综合指数,为水土保持科学分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国8个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区31类生产建设项目中,筛选出国家、省、地(州、市)、县(区、市)共2 227个项目,收集每个项目的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植被面积、土石方挖填总量、永久弃渣量、是否涉预防保护区及地貌类型等13项水土保持相关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分类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水土流失影响等级)、准则层(生产建设项目类别)、约束层(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区)、指标层(水土流失相关指标)4个层次。[结果] 线性工程的影响指数基本呈现出:西南岩溶区(西南紫色土区)>西北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南方红壤区(北方土石山区、东北黑土区)>北方风沙区的趋势。点式工程在西南岩溶区和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影响指数较高,而在北方风沙区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较小。[结论]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指标体系中层次划分合理,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的综合指数可以作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反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程度的水土流失影响潜在值。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等级划分

      2015, 35(3):143-14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32 CSTR:

      摘要 (830) HTML (0) PDF 379.78 K (1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等级,为生产建设项目全新分类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从全国8个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区31类生产建设项目中筛选出2 227个项目,采用专家咨询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各项目划分为5个等级:1级为轻微程度水土流失危害、2级为较轻微程度水土流失危害、3级为一般程度水土流失危害、4级为严重程度水土流失危害、5级为极严重程度水土流失危害。[结果] 在研究中涉及到的行业类别中,水土流失危害程度如下:公路行业、铁路行业、露天矿工程、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属于5级;机场工程、核电站工程、水利枢纽工程、水电站工程、工业园项目工程属于4级;涉水交通行业、风电行业、引调水工程、井采矿工程、油气开采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农林开发工程、火电行业属于3级;灌区工程、堤防工程、蓄滞洪区工程、其他小型水利工程、油气储存与加工工程、管网工程、加工制造行业、输变电工程属于2级;房地产工程、其他类城建工程、社会事业、信息产业、其他行业属于1级。[结论] 由于本研究水土保持分类研究数据来源可靠,因此所划分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等级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各行业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5, 35(3):149-15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33 CSTR:

      摘要 (745) HTML (0) PDF 189.46 K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为行政验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在长期的技术评估工作实践基础上,提出技术评估工作规范化、高效化和准确化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对水行政主管部门、技术评估单位和申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的业主进行调查取证分析。[结果] 现阶段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存在建设单位申请验收积极性不高,评估单位定位不准,技术评估单位资质管理不严,部门之间沟通不够等问题。[结论] 建议强化前期工作,摆好位置,提高业务水平和加强部门间沟通,使评估工作为水土保持设施行政验收真正起到技术把关的作用。

    • 3种坡面流水深测量方法比较

      2015, 35(3):152-15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34 CSTR:

      摘要 (875) HTML (0) PDF 397.34 K (1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坡面流水深的快速、准确测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超声波系统测量变坡试验水槽不同坡度和流量条件下坡面流水深,同时用测针法和染色法对其进行平行测量,利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相对均方差误差(RRMSE)和Nash-Sultcliffe系数(NSE)4个指标比较超声波法和染色法或测针法测量数据的接近程度。[结果] 通过对3种方法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不管以测针法还是以染色法的测量值为参照,超声波法测量的水深值与参照值更接近且相关程度更高。[结论] 超声波法能快速有效地测量坡面流水深,用于侵蚀静床坡面流水动力学、土壤侵蚀机理等相关的研究工作。

    • 基于模糊评判法的黄土地区铁路边坡稳定性分析

      2015, 35(3):157-16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35 CSTR:

      摘要 (723) HTML (0) PDF 376.13 K (1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黄土地区铁路沿线边坡稳定性综合评判模型,评价山西省中南部通道DK29+860处黄土边坡的稳定性。[方法] 在综合分析黄土地区铁路沿线边坡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7个评价因子,按照稳定、次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的边坡稳定性的分类标准,并利用信息扩散原理,与FLACR数值模拟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运用模糊评判法评判该边坡处于次稳定状态,使用FLACR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求解得该边坡稳定系数为1.18,两者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该评价方法真实可靠,能够准确地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 基于协整理论和VAR模型的河南省环境污染驱动因素研究

      2015, 35(3):162-16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36 CSTR:

      摘要 (908) HTML (0) PDF 464.75 K (1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河南省环境污染的驱动力机制,为经济发展与环境规划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尝试从动态的视角来解读河南省环境污染问题,借助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河南省环境污染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人均GPD,第二产业比重,总人口,外商投资强度以及政府管制水平与环境污染指数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脉冲响应函数结果显示,人均GDP,第二产业比重,总人口长期会加剧环境污染,外商投资强度对环境具有微弱地积极影响,政府管制水平对环境影响不明显;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总人口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第二产业比重和人均GDP。[结论] 调整人口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河南省未来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方向。

    • Mualem模型中的饱和导水率修正研究

      2015, 35(3):168-17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03 CSTR:

      摘要 (1190) HTML (0) PDF 305.81 K (1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高Mualem模型计算非饱和导水率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理论推导结合数据统计的方法研究该模型中的饱和导水率ks修正问题。基于Brooks-Corey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建立修正导水率ko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之间的理论关系式;通过回归分析得到ko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之间的理论关系式中相关参数。[结果] 利用原状黄土的非饱和渗透试验数据,对考虑修正导水率ko的Mualem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结论] 研究成果可用于依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直接确定非饱和土导水率,对非饱和导水率预测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基于QuickBird影像的退耕地林分类型识别方法研究

      2015, 35(3):172-17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37 CSTR:

      摘要 (828) HTML (0) PDF 246.23 K (1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减少遥感数据的噪声影响,提高光谱信息的传统林分类识别方法的提取精度。[方法] 在MNF变换融合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光谱和空间信息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融入空间信息对研究区不同林分遥感信息进行提取。[结果]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分类结果的"麻点"现象,对各类型林分信息的平均提取精度达83.6%,高于传统最大似然法11.6%。[结论] 融入空间信息的林分信息提取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分类效果,能够提高分类精度,在退耕地林分信息提取和变化监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植草沟对北京市道路地表径流的调控效应

      2015, 35(3):176-18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38 CSTR:

      摘要 (822) HTML (0) PDF 405.63 K (1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植草沟对北京城市道路径流的水量和水质的调控效应,为北京市雨洪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实地建立植草沟,并根据北京市多年降雨资料和主干道路径流水质2010-2012年的监测结果设置径流水量和水质。[结果] (1) 降雨历时短,降雨强度低时植草沟的调控水量的功能明显。在降雨历时为3 h,降雨重现期为0.33 a时,50 m2的植草沟可削减50 m2沥青道路上产生的66%的径流量,降雨强度相对降雨历时来说对植草沟传输入渗的影响更大。(2) 植草沟对水质污染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达不到完全净化。建设的植草沟能够削减径流中的氨氮达20%,总磷达35%,COD达22%。(3) 植被覆盖度能影响植草沟的调控能力。植被覆盖度增加60%,植草沟对0.33年重现期降雨1 h的雨量入渗率提高了8%。(4) 若建立与北京市城六区道路等长度、宽2 m的植草沟,对1 a, 2 a重现期24 h降雨形成的道路径流削减率分别为96.3%和56.0%,但对50 a极端降雨道路径流量的削减率仅为13.0%。[结论] 植草沟对北京市道路地表径流具有一定的调蓄洪峰流量,延缓产流时间,减少径流污染的作用,但无法单独作为有效控制城市道路地表径流水量的管理措施。

    • 东北黑土区埂带植物树莓栽培技术及其水土保持效益

      2015, 35(3):182-18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39 CSTR:

      摘要 (862) HTML (0) PDF 246.32 K (1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树莓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水土保持和经济效益,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新的水土保持埂带经济植物。[方法] 在东北黑土区进行梯田埂和地埂栽植试验。[结果] 树莓在埂带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栽植第3 a树莓小区土壤侵蚀量低于东北黑土区容许土壤流失量〔200 t/(km2·a)〕,保水率达到86.6%以上。树梅在梯田埂上产值达17 200元/hm2,在地埂上产值达16 800元/hm2。[结论] 树莓在埂带上水土保持效益显著,可以在东北黑土区埂带上栽植推广应用。

    • 村级农田施肥专家系统设计与应用

      2015, 35(3):186-19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40 CSTR:

      摘要 (920) HTML (0) PDF 360.48 K (1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实现田块尺度的施肥决策和精准施肥,达到测土配方施肥成果数字化延伸。[方法] 采用GIS组件ArcEngine,将GIS,RS,GPS和农业专家技术进行集成,以遥感影像为索引,建立基于农户田块为基本管理单元的触摸屏村级农田施肥专家系统。并以犍为县定文镇炮房村为案例区进行了实际应用。利用四川省2005-2009年"3414"试验数据,结合区域实际,构建了系统的主要粮油作物推荐施肥模型。[结果] 该系统不但实现了田块尺度的施肥决策和养分管理,同时还具备农田基本信息、缺素诊断、病虫害防治、政策法规和安全常识等查询功能。[结论] 该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明了的特点,并在村级田块尺度上实现了精确施肥。

    • 基于PSR模型的宁夏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研究

      2015, 35(3):191-19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41 CSTR:

      摘要 (847) HTML (0) PDF 379.16 K (1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和评价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为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熵值法系统评价宁夏地区1986-2012年生态环境变化及其特征。[结果] (1) 1986-2012年,宁夏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呈波动增加趋势,需加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措施的力度。伴随着气候的暖干化,未来宁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将面临新的挑战; (2) 宁夏地区生态环境状态得分呈波动增加趋势,生态环境逐渐趋于好转; (3) 宁夏地区生态环境响应得分呈增加趋势,说明宁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投入水平提高;在相关生态建设措施的实施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有所减少,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好转; (4) 宁夏地区生态环境综合得分呈波动上升趋势。[结论] 近27 a来,宁夏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提高。

    • 基于熵权法的焦作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评价

      2015, 35(3):197-20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42 CSTR:

      摘要 (902) HTML (0) PDF 427.09 K (1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焦作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以便进一步提高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确保污染物的持续减排。[方法] 以综合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形势要求,从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群健康5个要素入手构建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从时间序列角度评价健康水平的相对状况。[结果] 2006-2012年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逐年提高,活力和人群健康指数不断增加,组织结构指数小幅波动,恢复力和服务功能指数显著增加但显现波动。其中,经济结构变动是组织结构小幅波动的原因,污染物排放量和固废综合利用率的变化是城市恢复力及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 优化经济结构,确保污染物的持续减排是提高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关键。

    •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绿化关键技术

      2015, 35(3):203-206,21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43 CSTR:

      摘要 (938) HTML (0) PDF 312.03 K (1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解决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改良造林绿化的难点。[方法] 分析黄河三角洲目前的盐碱地资源和特点,阐述盐碱地改良与造林绿化现状。在此基础上,依据前人的技术和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来盐碱地生态改良的研究与实践。[结果] 提出了适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绿化的关键技术: (1) 利用传统方法造林绿化改良盐碱地; (2) 重视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结论] 利用盐碱地造林绿化关键技术,实现黄河三角形洲滨海盐碱地改良是切实可行的。

    •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分区

      2015, 35(3):207-21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44 CSTR:

      摘要 (1271) HTML (0) PDF 446.04 K (1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的地域差异造成的土地财政分区,为地方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选择有针对性的城镇化道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土地进行分区。[结果] 山东省17地市被划分为4类土地财政区:济南、青岛、济宁、枣庄属于第一类高地价区;淄博、烟台、泰安、菏泽属于第二类高土地税收规模区;东营、滨州、莱芜、聊城属于第三类低土地财政规模区;威海、潍坊、日照、临沂、德州属于第四类高土地财政规模区。[结论] 每一类土地财政区有各自的特征,应因地制宜集约利用土地,发展实体经济,避免盲目跟风依赖土地财政。

    • EN-1固化剂对土壤抗崩性的影响

      2015, 35(3):214-217,22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601.001 CSTR:

      摘要 (1028) HTML (0) PDF 337.09 K (1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EN-1固化剂对土壤抗崩性的影响,为固持河岸边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室内静水崩解试验,研究添加EN-1固化剂比例为0(素土),0.05%,0.10%,0.15%,0.20%和0.30%水平时,分别在压实度0.85,0.90和0.95状态下,养护3,7和15 d的崩解量和崩解速率。[结果] 在试验设计的EN-1固化剂掺入量、养护龄期和压实度范围内,随EN-1固化剂掺入量的增加、养护龄期的延长和压实度的增大,固化土的崩解量较素土显著减小。[结论] 从固化剂的有效利用率和经济的角度考虑,当EN-1固化剂掺量为0.20%时,养护龄期为7 d及以上时,压实度为0.90及以上时抗崩解固土性能较好。

    • HBV水文预报模型在白龙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2015, 35(3):218-22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46 CSTR:

      摘要 (1533) HTML (0) PDF 339.08 K (2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白龙江流域武都站以上区域构建HBV水文模型,通过对区域日径流模拟研究,来评估模型在该区域的适用性。[方法] 在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分析径流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 (1) 在率定期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0.65,确定性系数R2=0.74,验证期Ens=0.60,R2=0.70,HBV模型在该流域模拟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2) 降水量与模拟径流变化趋势对应,HBV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了洪水对降水的响应过程。[结论] HBV模型可进一步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对白龙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 林(树)冠截留容量及其近似确定

      2015, 35(3):222-224,23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47 CSTR:

      摘要 (1016) HTML (0) PDF 275.92 K (1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了克服在林(树)冠截留降雨研究中采用"截留率"和"实测截留量"指标的缺陷。[方法] 提出了截留容量的概念及近似确定方法。利用两个林分的实测资料,进一步介绍了截留容量的近似确定方法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截留容量更能体现林冠对降雨截留作用的大小,它不仅能在不同林分或树种之间进行截留作用大小的比较,而且不受地域限制。[结论] 采用截留容量指标比较不同林分之间对降雨的截留作用不仅是有效的,也是合理的。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吉林省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2015, 35(3):225-23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48 CSTR:

      摘要 (806) HTML (0) PDF 391.28 K (1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吉林省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规律, 提出土地利用优化方案。[方法]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I模型,对2002-2011年吉林省9个地市(州)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果] (1) 2002-2011年吉林省松原、白城、延边3个地市(州)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均为DEA有效;而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这6个地市的土地生态效率呈波动式变化; (2) 吉林省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呈现中部低而东、西部高的空间分布规律. [结论] 氨氮、COD、二氧化硫、废水、烟尘等排放量是影响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 陕西黄土台塬区植被-土壤系统碳收支估算

      2015, 35(3):231-234,24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49 CSTR:

      摘要 (1008) HTML (0) PDF 855.61 K (1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土地利用的低碳战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基于GIS和RS分析与处理NDVI数据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源,采用CASA光能利用模型对陕西黄土台塬区植被-土壤系统的碳收支进行估算。[结果] 1990-2010年陕西黄土台塬区植被-土壤系统碳源效应明显。其中,咸阳台塬区、宝鸡台塬区和西安台塬区有所减弱,但渭南台塬区和铜川台塬区有所增强。研究时段内,陕西黄土台塬区的高碳源区的面积由38.22%缩减为21.13%,中碳源区由57.40%扩大为67.71%,低碳塬区由3.43%扩大为7.76%;碳汇区由0.96%扩大为3.40%。[结论] 1990-2010年该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林地、草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利于碳固定,提高复种指数有利于降低植被-土壤系统的碳排放。

    • 基于Logistic回归和RBF神经网络的土壤侵蚀模数预测

      2015, 35(3):235-241.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50 CSTR:

      摘要 (951) HTML (0) PDF 1.02 M (14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寻求估算土壤侵蚀模数的新方法,并通过GIS实现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情况的预测。[方法] 采用土壤侵蚀模数作为判别条件,分别验证基于Logistic回归和RBF神经网络而建立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适用性,进而构建并验证改进模型——LOG-RBF神经网络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结果] (1) Logistic回归模型判别目标土地是否发生土壤侵蚀的优势明显,未发生和发生土壤侵蚀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77.4%和97.9%,总预测正确率为94.9%。(2) RBF神经网络模型估计土壤侵蚀模数的能力较强,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和平方和误差分别为0.612%和13.292,R2为0.57。(3) LOG-RBF神经网络土壤侵蚀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和平方和误差比RBF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结果分别降低了0.157%和2.601。R2为0.82,拟合程度上优于RBF神经网络模型。随着土壤侵蚀模数的增大,错估现象呈逐渐减少趋势。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判别,LOG-RBF神经网络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值比RBF神经网络模型大0.063,模型判断的准确性更高。[结论] 利用LOG-RBF神经网络土壤侵蚀预测模型可更准确地估计土壤侵蚀模数,基于GIS能够预测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情况。

    • >综合治理
    • 石家庄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响应

      2015, 35(3):242-249,25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51 CSTR:

      摘要 (839) HTML (0) PDF 1.11 M (1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为今后研究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稳定、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方法。[方法] 利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00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解译该2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并对2期土地利用图进行变化速度、内部转移矩阵、空间叠加分析,了解近10 a来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应用谢高地和Costanza的研究经验,结合研究区实际,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计算,并作敏感性分析。并从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影响、生态服务价值流向等方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功能响应进行研究。[结果] 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林地和低矮灌木及草地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高有显著影响。[结论] 研究区10 a间土地利用变化十分明显,土地利用整体趋势呈平衡状态,土地利用方向基本合理;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影响显著,林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服务功能影响最为显著。

    • 延河流域2013年7月连续暴雨下淤地坝毁坏情况调查与评价

      2015, 35(3):250-255.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52 CSTR:

      摘要 (1142) HTML (0) PDF 871.32 K (1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查明2013年7月延河流域连续出现的5次范围广,历时长,量级大的强降雨条件下淤地坝的运行及毁坏情况。[方法] 对延河流域3县区15个小流域45座淤地坝进行实地考察。[结果] 被调查淤地坝中35座经受住了暴雨洪水的袭击。遭毁坏的10座淤地坝中9座为已淤满变为耕地的"闷葫芦"坝(一大件)及1座新建坝。而尚未淤满正在发挥作用的淤地坝以及新旧结合的坝系大多数都正常运行。[结论] 延河流域该次淤地坝毁坏的直接原因是高强度和持续集中降雨造成的超标准暴雨洪水,同时淤地坝在建设、运行和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演变特征

      2015, 35(3):256-260,26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53 CSTR:

      摘要 (980) HTML (0) PDF 975.75 K (1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揭示重庆市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RS和GIS技术支撑下,选择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碳固定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评估模型。[结果] (1) 10 a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高等级面积增加了386.14 km2; (2) 各单项服务功能中,水源涵养功能高等级面积增加了4 016.4 km2,土壤保持功能高、较高和中等级面积分别增加了516.2 km2,2 825.9 km2和2 493.8 km2; (3) 空间分布显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开县北部、巫山县北部,奉节县南部以及长江干流支流两岸和区内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脊(呈带状分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长寿、垫江、梁平地势较平缓地区和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地势陡峭、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结论] 研究区内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10 a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保持功能、固碳功能总体较差,但两者呈上升趋势,好转区域主要集中于季节性水位淹没形成新生湿地的长江干流沿岸。

    • 川西高原雪灾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2015, 35(3):261-26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54 CSTR:

      摘要 (1016) HTML (0) PDF 1.17 M (1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掌握川西高原雪灾的空间格局和发展动向,为灾害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川西高原16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的逐日气温与降水量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对川西高原雪灾的时空特征和雪灾风险进行研究。[结果] (1) 近52 a来川西高原地区各站点累计大雪、暴雪雪灾频次均呈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分别为0.93和0.51次/10 a。(2) 川西高原地区雪灾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雪灾天气总体呈北方多而南方少的态势。(3) 雪灾发生的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石渠、色达、甘孜、红原、若尔盖、康定等地,松潘、理塘为中等风险区,德格、小金、马尔康、新龙、道孚、巴塘、稻城和九龙等地雪灾风险最低。[结论] 川西高原地区雪灾频次和程度均呈加重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雪灾的防治和管理。

    • 福建省建瓯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2015, 35(3):267-27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55 CSTR:

      摘要 (1051) HTML (0) PDF 1.11 M (1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建瓯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以便进一步做好建瓯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方法] 在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建瓯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规模、分布以及危害性等特征,总结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针对地质灾害的地形条件、地层岩性以及典型致灾土体的土工试验研究,结合对典型灾害点的讨论分析,确定建瓯市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土体抗剪强度特征。[结果] (1) 建瓯市地质灾害以小规模滑坡为主,数量众多,普遍表现为表层堆积土顺基岩面滑塌的发育特点; (2) 区内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是由于多期次构造运动导致岩体破碎,易构成不稳定结构面组合,加之表层风化土体抗剪强度较低,在人为切坡及强降雨条件诱发下,导致了斜坡的变形破坏。[结论] 建瓯市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不合理的切坡易诱发滑坡。

    • 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理论框架

      2015, 35(3):273-277,28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56 CSTR:

      摘要 (919) HTML (0) PDF 387.51 K (1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改善水源区生态环境,促进水源区和受水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在分析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定义、必要性和原则的基础上,从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行为主体确定、生态补偿量计算、生态补偿模式与途径选择等方面对水源区生态补偿理论框架进行研究。[结果] 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的核心在于回答"为什么要补偿?""谁给谁补偿?""补偿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补偿?"等问题。水源区生态补偿的途径主要包括实物和资金补偿,项目和产业扶持,政策和技术支撑,智力服务等。[结论] 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协调水源区及受水区关系,推动生态保护共建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廊坊市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关系

      2015, 35(3):278-28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57 CSTR:

      摘要 (920) HTML (0) PDF 470.63 K (1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了更好地探究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协调区域发展。[方法] 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功能,以乡级行政单位为单元,分析2010年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指标与土地利用结构双变量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 主要经济指标空间自相关系数在0.39~0.72;土地利用结构与经济指标之间具有复杂的空间自相关性,具体表现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用地比率呈负相关,与建设用地和水域呈正相关;人均企业营业收入与园地、林地呈负相关,与建设用地和水域呈正相关;地均现价农林牧渔产值与林地、交通用地、其他土地呈负相关,与建设用地呈正相关;粮食产量与园地、林地、交通用地、水域呈负相关,与建设用地呈正相关。[结论] 以自然禀赋相似区域为研究区,能更好体现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廊坊市土地利用与经济指标间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优于南部地区,且明显受到京津地区的影响;调控建设用地结构对平衡廊坊市经济发展差异具有重要作用。

    •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对武威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2015, 35(3):283-287,29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58 CSTR:

      摘要 (1022) HTML (0) PDF 372.90 K (1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甘肃省武威市水资源消费量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干旱区城市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IPAT模型的演化方程(IGT方程)以及优化建模软件LINGO 10.0。[结果] 在1998-2004年无约束的水资源供给条件下,武威市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水资源消费量。2005年开始实施限水措施后,其经济增长对水源消耗依赖程度开始大幅下降,2008年以后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下降状态。通过水资源利用情景模拟,得出最有利于减缓水资源消费量的途径。武威市2015年的水资源消费量为1.67×109 m3,地区生产总值为4.40×1010元。[结论] 在加速经济增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节水的弱控水条件下,最有利于实现武威市经济与水资源消费稳步发展。

    • 徐州市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碳储量

      2015, 35(3):288-292.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59 CSTR:

      摘要 (913) HTML (0) PDF 340.67 K (1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造林模式的碳储量,为区域碳汇森林的营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江苏省徐州市石灰岩山地分布普遍的6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计算。[结果] 6种植被恢复模式总碳储量的变化范围在28.379~46.561 t/hm2之间,表现为侧柏(Platyclatdus orientalis)×梧桐(Firmiana simplex) > 侧柏×女贞(Ligustrum lucidum) > 侧柏×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 侧柏 > 侧柏×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 侧柏×黄栌(Cotinus coggygria)。土壤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54.333%~78.290%。植被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20.213%~44.414%。枯落物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0.582%~3.897%。[结论] 土壤碳储量是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总碳储量的主体。保护石灰岩山地现有土层,防治水土流失及频繁的人为扰动对于维持土壤碳储量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对侧柏的养护管理,配置适宜的阔叶树种可以有效地增加植被的固碳潜力。

    • 旅游干扰对贺兰山典型草原生物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2015, 35(3):293-29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60 CSTR:

      摘要 (872) HTML (0) PDF 334.08 K (1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旅游干扰对贺兰山典型草原生物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旅游干扰的生态影响效应与机制,为风景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样方法对贺兰山景区主要游览线路两侧植物群落及其土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强度旅游干扰(低度旅游干扰,中度旅游干扰,重度旅游干扰)对植物群落及其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 (1) 旅游干扰显著降低了植被覆盖度、枯落物含量、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p<0.05); (2) 旅游干扰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较大影响,土壤容重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含水量和电导率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3) 在旅游干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变化幅度较大,对旅游干扰表现最为敏感; (4) 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微生物量碳、氮均明显降低,全钾和有效钾随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5) 旅游干扰区域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性基本与对照区域相一致,土壤全量养分均与其对应的有效养分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中度旅游干扰并没有影响植被属性;旅游干扰对土壤性质有一定影响,而此影响并没有改变土壤养分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

    • 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微量元素对山银花品质的影响

      2015, 35(3):299-30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61 CSTR:

      摘要 (998) HTML (0) PDF 351.14 K (1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微量元素对山银花品质的影响,筛选山银花高产优质的最佳种植年限范围。[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贵州省绥阳县不同种植年限山银花土壤微量元素对山银花品质的影响。[结果] 不同种植年限下土壤pH值为4.67~6.01,土壤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为:Cu 17.17~37.50 mg/kg,Mo 1.52~2.24 mg/kg,Mn 444.6~544.26 mg/kg,Zn 102.06~114.39 mg/kg;山银花花蕾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为:Cu 6.91~14.52 mg/kg,Mo 0.16~0.24 mg/kg,Mn 30.06~79.36 mg/kg,Zn 12.73~23.54 mg/kg;不同种植年限山银花绿原酸含量为2.988%~7.840%。[结论] 土壤中Zn,Cu含量随种植年限增加而递增,Mo,Mn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11~15 a的山银花绿原酸含量最高,植物生长状况良好,花蕾微量元素含量总体随年限增加而增加。微量元素Cu,Zn能促进山银花的生长和绿原酸的合成, Mn元素与山银花的茎粗和叶片生长有关。

    • 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2015, 35(3):305-31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62 CSTR:

      摘要 (1061) HTML (0) PDF 388.03 K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了有效保护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方法] 根据安徽省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1986,2002和2011年3期TM遥感影像,运用ERDAS,ArcGIS等软件,结合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将升金湖自然保护区试验区、核心区、缓冲区3个功能区的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划分成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交通用地和园地8个地类,并统计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 保护区整体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等级为中级,1986-2011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逐渐增强。其中,核心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相对较低,但也呈逐渐增强趋势;试验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较大,缓冲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变化明显,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较严重。[结论] 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生态风险呈上升趋势,需要采取措施,建立预警机制,有效控制升金湖的生态风险。

    • 陕北黄土丘陵山地枣树生物量模型

      2015, 35(3):311-316.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63 CSTR:

      摘要 (1249) HTML (0) PDF 385.90 K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一种在不损伤枣树条件下估算枣树生物量的方法,为研究灌溉施肥与枣树生长关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在大量实际测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用线性和非线性生物量模型分别对枣树枝条、枣吊、叶片及果实的生物量进行建模,以相关系数R2,拟合指数W,标准误SEE,变异系数CV和预估精度p作为模型的精度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并对两类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线性模型适用于枝条生物量的预测,R2为0.980~0.984,p介于0.909~0.926;叶片生物量和枣吊生物量的最优模型为非线性模型,R2介于0.880~0.943,p介于0.897~0.976; 果实生物量最优模型为二元非线性模型,R2为0.999,p为0.998;枝条、叶片和枣吊的鲜重与干重的比例系数分别为2.085,2.854和2.675;单个枣吊长度和枣吊上的叶片数目呈现出良好的一元线性关系,R2达到0.88。[结论] 本研究中使用的枣树生物量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

    • 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以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为例

      2015, 35(3):317-32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64 CSTR:

      摘要 (1020) HTML (0) PDF 466.17 K (1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出发,就当前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寻求优化和完善耕地质量保护的对策。[方法] 选取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作为具体实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农户积极主动响应,有些只是被动响应。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二元Logistic回归处理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良好,回归结果可信度较高。[结论] 丹徒区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农户的年龄、化肥的使用情况,农户对耕地质量保护重要性和前景的判断这4个因素对农户参与耕地质量保护有显著的影响。

    • 基于DCCA的蓟县八仙山土壤种子库特征分析

      2015, 35(3):325-330.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65 CSTR:

      摘要 (930) HTML (0) PDF 375.51 K (1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天津市蓟县八仙山土壤种子库特征,为土壤种子库应用于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探究土壤种子库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 (1) 相比天津市其他样地,蓟县八仙山土壤种子库萌发物种丰富度较高,物种高达42种,但土壤种子库密度却最低,这与岩石裸露,土层薄弱,动物取食效应明显有很大关系; (2) 土壤种子库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较低,但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w均匀度指数却较高; (3)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群落结构明显变化,木本植物数量增多。随着坡向逐渐向阳,植被类型由喜阴植物逐渐变成向阳植物。[结论] 通过DCCA分析,土壤种子库物种呈现明显的3个聚类。影响土壤种子库主要的土壤因子为有机质、pH值和全磷。

    • 农民对参与式水资源管理的认知响应

      2015, 35(3):331-337.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06 CSTR:

      摘要 (842) HTML (0) PDF 544.53 K (1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促进农民充分参与水资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方法] 以甘肃省高台县农户为对象,运用参与式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民对参与式水资源管理的认知和响应。[结果] 农民的认知程度对其满意程度和参与意愿路径系数分别为0.18(t=4.08)和0.42(t=7.03),满意程度对参与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45(t=3.86)。(1) 农民的认知程度对其满意程度和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满意程度对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2) 对认知程度影响最显著的外生结构变量为个人因素,观测变量为自信程度和受教育程度; (3) 对影响满意程度影响最显著的外生变量为生产状况,观测变量为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例、家庭人均纯收入; (4) 对参与意愿影响最显著的外生变量为家庭特征,观测变量为家庭人均纯收入。[结论] 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知水平;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满意程度;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为农民参与创造条件。

    • 近60 a来淮河流域干旱变化特征

      2015, 35(3):338-34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07 CSTR:

      摘要 (1289) HTML (0) PDF 540.09 K (1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淮河流域近60年来干旱的变化特征,为以后防旱抗灾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利用WAP(weight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指数法、空间Kriging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淮河流域干旱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春季WAP指数在21世纪初下降幅度较大,易发生春旱,冬季WAP指数在1980年以后明显增加,冬旱有所减轻;年均WAP指数表征的干旱存在2~3 a的主周期和6~7 a的次主周期;在空间上,WAP指数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干旱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结论] WAP指数能够很好地表征淮河流域干旱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退耕还林植被碳储量特征

      2015, 35(3):350-353.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67 CSTR:

      摘要 (797) HTML (0) PDF 249.82 K (1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明确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6种不同林种的乔木层、地被层、枯枝落叶层碳储量差异,为南方退耕还林工程区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以野外样地调查和数理为基础,结合基本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平果县不同退耕还林地乔木含碳率相差不大,除早熟桃之外,其他树种地上平均含碳率均在0.49到0.52之间。不同林分之间和相同林分的各器官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6类退耕还林地的林地植被层总储碳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八角26.864 t/hm2,板栗23.120 t/hm2,桉树22.863 t/hm2,马尾松16.686 t/hm2,早熟桃15.393 t/hm2,任豆9.956 t/hm2,退耕还林地植被层总碳储量为1.4374×105 t。[结论] 平果县乔木层的平均储碳密度值远低于中国及世界各地森林平均储碳密度估计值。

    • 中巴公路奥依塔克-布伦口段高寒山区泥石流特征

      2015, 35(3):354-358.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68 CSTR:

      摘要 (779) HTML (0) PDF 767.62 K (1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掌握高寒山区泥石流的空间发育特征,进而分析泥石流的诱发机制及危害程度。[方法] 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对中巴公路"三高"(高寒、高海拔、高烈度)地区泥石流分布特征、诱发机制进行研究。[结果] 该区晚近构造活跃,岩体结构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再加上地处高寒山区,受气候影响,岩体冻融剥落,从而为泥石流的爆发创造物源条件。此外,天山独特的构造特征,山顶存在数百米厚的砂卵石层,保证了物源的补给速率。同时,高陡的地形提供了足够的运动势能,从而集中降水和融雪作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直接诱因,散粒体因侵蚀揭底、坍塌堵塞、溃决形成泥石流。[结论] 高寒山区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地形地貌、水力以及地质条件的影响。较普通降雨型泥石流有较大差异,高寒山区泥石流具有明显的高原特性,在物源、水源和地形条件上均有体现。

    • 陇东地区油松人工林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

      2015, 35(3):359-364.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5.03.069 CSTR:

      摘要 (1106) HTML (0) PDF 402.86 K (1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陇东地区人工林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为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对陇东地区油松人工林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并分析生态因素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结果] 油松林各器官碳含量变化范围为48.58%~53.54%,各器官碳密度按从高到低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树干 > 树枝 > 树根 > 树叶 > 树皮 > 果实;灌木层叶、茎、根的碳含量分别为43.93%,45.62%,42.38%;草本层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含量为43.04%,39.77%;枯落物层未分解和半分解层碳含量为43.79%,38.83%;植被层碳密度按从高到底的大小顺序为:乔木层 > 草本层 > 灌木层。土壤层(0-100 cm)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不同土壤层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以50-100 cm碳密度最高。油松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52.86 t/hm2,其空间分布排序为土壤层(75.15%)>植被层(24.14%)>枯落物层(0.71%)。[结论] 油松人工林生态因子中,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均与各层碳密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林分枯落物未分解干质量与各层碳密度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枯落物未分解干质量是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要生态因子。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