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不同沙生植被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及抗蚀性

      2012(2):1-6. CSTR:

      摘要 (1123) HTML (0) PDF 465.52 K (1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分形理论,以沙裸地为对照,不同沙生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沙生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沙生植被中,踏郎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和颗粒组成1~0.25 mm粒级含量较高;白柠条和踏郎的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较低,且显著低于沙裸地。颗粒分形维数为沙蒿和踏郎较高,白柠条最低。沙裸地可蚀性K值最大,花棒和踏郎的可蚀性K值较小。综合分析表明沙裸地种植植被后,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抗蚀性,其中踏郎较其它植被类型能更好地改善沙化土壤质量和提高土壤抗蚀性。

    • 近50年来黑河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012(2):7-11,16. CSTR:

      摘要 (1215) HTML (0) PDF 631.29 K (1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黑河上游祁连山区祁连和野牛沟气象站逐月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模型、方差分析和时间幂函数的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影响黑河出山径流的主要气象因素。气象因子与径流的相关分析表明,冬季和夏季降水量、夏季和秋季月平均最低气温这4个气象因子与出山径流的相关系数最高,可以通过这4个气象因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模拟黑河出山年径流的变化。其中夏季降水对年径流的贡献最大,夏季和秋季月平均最低气温对年径流的贡献较小,年径流量变化主要受控于夏季降水量的强弱。时间幂函数的趋势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黑河出山径流与夏季降水在年代际尺度变化的过程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岷江上游典型植被下土壤分形特征及对水分入渗的影响

      2012(2):12-16. CSTR:

      摘要 (1174) HTML (0) PDF 382.51 K (1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岷江上游5种典型植被类型下(高山栎林、岷江冷杉林、灌竹林、阔叶乔木林、高山草甸)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计算出这5种类型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研究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5个样地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为1.117~1.315。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仅与<0.002 mm的颗粒含量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根据土壤入渗过程曲线将入渗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1)入渗瞬变阶段(0~8 min);(2)入渗渐变阶段(8~30 min);(3)入渗稳定阶段(30~120 min),表明土壤入渗过程主要受土壤机械组成、团聚体和孔隙组成的综合影响。在整个入渗过程中,高山栎林、灌竹林和阔叶林的渗透速率要高于冷杉林和草甸。

    • 3种典型河岸林土壤氮磷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2012(2):17-20,25. CSTR:

      摘要 (1242) HTML (0) PDF 314.00 K (1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等距离梯度密集采样,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3种河岸林土壤全氮和全磷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种河岸林全氮储量表层显著高于中层和底层;全磷储量层次性不明显。3种河岸林中,云杉河岸林土壤的氮磷储量最大,青杨辽东栎混交林次之,落叶松辽东栎最小。影响全氮分布的主要因子为有机质和植被盖度;影响全磷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

    •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

      2012(2):21-25. CSTR:

      摘要 (1186) HTML (0) PDF 382.07 K (1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区纸坊沟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变化特征及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该流域各层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为中等变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6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为4.73×104t,天然草地和林地的储量较高,占总储量的80%。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流域内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川坝地>梯田>坡耕地>撂荒地>果园。

    • 人工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及留茬的水土保持效应

      2012(2):26-28,34. CSTR:

      摘要 (1201) HTML (0) PDF 446.91 K (1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及留茬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留茬均可延缓径流产生,其中5 000和3 000 kg/hm2秸秆覆盖分别能使初始产流时间延后427%和19%,而30 cm高留茬及15 cm低留茬覆盖则可分别延后初始产流时间107%和76%。5 000 kg/hm2覆盖量下累积径流量较对照减少了61.72%,土壤侵蚀量减少了86.7%;3 000 kg/hm2覆盖量下累积径流量减少了6.26%,土壤侵蚀量减少了60.1%,实施覆盖能够有效抑制水土流失,且以高覆盖量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30 cm高留茬的土壤侵蚀量较对照减少了62.9%,15 cm低留茬覆盖减少25.6%,留茬能够有效防止土壤侵蚀,但对径流量无明显影响。

    • 重庆市四面山典型林分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

      2012(2):29-34. CSTR:

      摘要 (1218) HTML (0) PDF 604.47 K (1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了重庆市四面山地区典型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剖面土壤饱和导水率(Ks),并运用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其与土壤物理因子和有机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饱和导水率从表层到深层呈现出负指数形式的递减规律。各林分对饱和导水率均有显著提高,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阔叶林、楠竹林、针叶林>人工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荒地。土壤黏粒、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和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影响该地区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子。各林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提高作用,有机质含量与饱和导水率符合二次曲线的关系。在植被经营过程中,建议营造针阔复层混交类型的树种配置模式。

    • 黄土区人工林与自然封育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012(2):35-39,46. CSTR:

      摘要 (1258) HTML (0) PDF 571.39 K (1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客观评价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的研究方法,分别对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和自然封育的两个流域的土壤养分及组分有机碳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11 a来,人工林流域土壤同自然封育流域土壤相比较,出现了酸化倾向。在0-60 cm土层深度内,土壤全氮、全磷以及全钾含量均表现为人工林流域高于自然封育流域,且人工林流域全氮、全磷及全钾的变异系数大于自然封育流域的养分含量。自然封育流域在0-60 cm土层积累了更多的土壤重组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土壤表层轻组有机碳含量在两种恢复方式间的差异较大,而中下层差异较小。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变异系数为人工造林流域高于自然封育流域。研究结果说明人工林和自然封育对土壤氮磷钾的改善和有机质积累方面的改善各有利弊。

    • 抽穗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2012(2):40-46. CSTR:

      摘要 (1105) HTML (0) PDF 670.83 K (1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垦鉴稻5号和垦稻12号为材料,采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土壤水势,通过防雨棚内的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抽穗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抽穗前进行-8~-10 kPa的间歇控水处理,有利于提高垦鉴稻5号的整精米率,不利于提高垦稻12号的整精米率;两品种的长/宽值呈减小趋势;两品种优势粒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均有增加,两品种中势粒的垩白率和垩白度表现为减小,这有利于两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两品种各粒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二者优势粒的米饭食味评分值提高,中势粒的米饭食味评分值降低。结实前进行-18~-20 kPa和-28~-30 kPa的持续控水处理,有利于提高垦鉴稻5号的整精米率,不利于提高垦稻12号的整精米率;两种处理减小了两品种各粒位糙米的长和宽;减少了两品种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有利于两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两种处理增加了两品种各粒位的蛋白质含量;两种处理降低了两个品种的米饭食味评分值。

    • 多功能改土剂对河西地区风沙土理化性质 以及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2012(2):47-51,55. CSTR:

      摘要 (1081) HTML (0) PDF 367.88 K (1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功能改土剂对甘肃省河西地区风沙土理化性质和玉米经济性状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牛粪(A) > 糠醛渣和保水剂(B) > 专用肥 >聚乙烯醇。因素间最佳组合是:A1B1C2D3E3﹝牛粪(A)7.82 t,糠醛渣(B)6.00 t,专用肥(C)1.04 t,聚乙烯醇(D)0.09 t,保水剂(E)0.05 t ﹞。多功能改土剂施用量与风沙土孔隙度、团粒结构、蓄水量、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和土壤电导率(EC)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pH 值呈负相关。随着多功能改土剂施用量的增加,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多功能改土剂施用量在 15.00 t/hm2的基础上,再增加 3.75 t/hm2,收益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表明,多功能改土剂最佳施用量为 15.00 t/hm2时,玉米的理论产量为 7.03 t/hm2,计算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 5 基本吻合。

    • 西鄂尔多斯4种荒漠珍稀灌木根际土壤养分特征

      2012(2):52-55. CSTR:

      摘要 (1115) HTML (0) PDF 307.70 K (1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西鄂尔多斯荒漠的沙冬青、四合木、半日花和长叶红砂这4种珍稀超旱生灌木,研究了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特征及土壤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平均提高了26.8%,19.2%和13.9%,土壤pH值平均降低了0.23个单位。除半日花外,其它3种灌木根际与非根际的土壤养分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并表现出明显的正根际效应(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1)。4种荒漠灌木的根际对土壤养分均具有富集效应,根际土壤养分的富集有利于荒漠土壤环境的改善和恢复。

    • 大巴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012(2):56-59. CSTR:

      摘要 (1288) HTML (0) PDF 703.35 K (1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998-2009年的SPOT VGT-NDVI逐旬数据集,对大巴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8-2009年大巴山地区植被NDVI值变化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NDVI值在0.54~0.64之间;大巴山弧形褶皱带植被NDVI值较高,河流附近NDVI值较低;大巴山地区植被覆盖呈显著性增加趋势,在县城城区附近有植被退化迹象,占总面积的0.24%。(2)1998-2009年,提取6种植被类型的NDVI值在四季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春季NDVI变化显著;不同类型的植被NDVI值大小顺序为:阔叶林>针叶林(冬季为针叶林>阔叶林) >灌丛>草甸>草丛>栽培植被,其中,草甸在四季的变幅最大。(3)在时间尺度上,NDVI与同期、前一个月、前两个月的气温呈极显著相关性,与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空间尺度上,6月月均NDVI与气温呈负相关的像元数占67%,表明该时段温度升高可能导致蒸发量增大,从而抑制了植物生长。

    •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壤抗冲特性研究

      2012(2):60-63. CSTR:

      摘要 (1397) HTML (0) PDF 650.85 K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对研究区梯田耕地、坡耕地、草地、梯田果园、刺槐林共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进行了抗冲试验。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冲性大小依次为:刺槐林>草地>梯田>果园>坡耕地;(2)根系对土壤抗冲性具有显著影响,有根系土壤相对无根系土壤的抗冲性有明显提高,平均提高了44.02%;(3)研究区土壤随坡度的增大抗冲能力减弱,其中22°~25°减少幅度最大;(4)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冲指数在流域尺度进行了空间异质性模拟,总体表现出越靠近流域上游和侵蚀沟坡上位置的土壤抗冲性越大的特性,其中刺槐林地和草地表现更为明显。

    • 青藏高原冻融风蚀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2012(2):64-68. CSTR:

      摘要 (1369) HTML (0) PDF 939.80 K (1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环境,冻融作用强烈,在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下,容易产生风蚀,导致沙漠化的出现。冻融风蚀作为冻融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在青藏高原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此,对青藏高原采集的土样进行了冻融风蚀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风蚀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冻融过程中含水量以及冻融温差的增大而增强,因此,在水分参与条件下,反复、剧烈的冻融作用所引起的土体结构的破坏是青藏高原冻融风蚀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挟沙风又是其主要动力。

    • 不同氮形态对铅胁迫下苏丹草根系形态及铅吸收富集特征的影响

      2012(2):69-73. CSTR:

      摘要 (1150) HTML (0) PDF 373.62 K (1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富营养化水体中不同氮形态和重金属对修复植物的交互作用,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形态氮培养对铅胁迫下苏丹草根系形态及其对铅吸收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Pb(0.5mmol/L)污染时,不同氮形态培养虽然对苏丹草根系形态有一定的影响,但没达到显著性差异,然而对苏丹草根系中丙二醛(MDA)含量及其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达显著差异(p<0.05),NH4-N营养液培养的苏丹草根系MDA含量比NO3-N,NO2-N营养液培养的分别高出了4.6和1.6倍;NO3-N营养液培养的苏丹草根、茎、叶生物量比NH4-N营养液培养的分别高出了28.7%,19.6%和23.9%,比NO2-N营养液培养的高出37.6%,30.9%和36.7%。水体Pb(0.5 mmol/L)污染时,NO3-N营养液培养的苏丹草根中Pb浓度明显比NH4-N营养液培养的高出2倍多,且其地下富集系数最大;NO2-N营养液培养的苏丹草茎中Pb浓度明显比NH4-N营养液培养的高出近8倍,且其对铅的转运能力影响作用最强。这表明受重金属污染的富营养化水体中如存在不同形态氮,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削弱重金属对修复植物的毒性作用,增大水体对某些重金属的环境容量。

    • 施氮对白羊草细根形态和生长的影响

      2012(2):74-79. CSTR:

      摘要 (1199) HTML (0) PDF 1.03 M (1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根作为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其形态和生长也受到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影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和连续扫描根系的方法,研究了6个施氮处理(0,0.02,0.04,0.08,0.16和0.32 g/kg)对白羊草1-4级根序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根序增加,各级根序上根系的平均直径和平均根长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但总根长和比根长显著下降(p<0.05);(2)除对1级根的平均直径没有显著影响外,施氮增加了白羊草其它各级根序的平均根长和平均直径,减小了比根长、总根长和生物量;(3)施氮提高了1-4级根序的根系伸长速率和直径增粗速率,且根系伸长速率和增粗速率随时间推移呈动态变化,尤其是对1,2级根序的影响较大。因此,全球氮沉降增加可能通过影响细根的平均根长、平均直径、比根长、生物量等形态特征而对草本植物地下特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C,N循环。

    • 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2(2):80-83. CSTR:

      摘要 (1098) HTML (0) PDF 356.48 K (1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泥石流,给山区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了更好地对泥石流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危险性进行预测,通过野外取样对泥石流堆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并对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形结构特征以及泥石流物源区岩性、松散物质量及沟道坡降对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组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粒度分维值介于2~3之间,平均值为2.49,标准差为0.19,分维值的离散度比较低。粉砂岩的分维值最小,其次是砂岩和泥灰岩;石英闪长岩的分维值最大,其次为石灰岩。分维值的变化趋势与松散物质量的变化趋势极为相似,分维值随着松散物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泥石流堆积物的分维还受到沟道坡降的影响,在其它影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分维值随着沟道坡降的增大而增大。地震后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形特征体现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大小,可为泥石流活动特征及危险性预测提供依据。

    • 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对多枝柽柳幼苗光合特征及生长的影响

      2012(2):84-89. CSTR:

      摘要 (1028) HTML (0) PDF 771.05 K (1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简易Lysimeter研究了不同地下水埋深(20,60,100 cm)和不同矿化度(<1.00 g/L淡水,1.0~3.0 g/L微咸水,3.0~10.0 g/L咸水)对多枝柽柳幼苗光合特征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对多枝柽柳幼苗的光合特征及生长均有影响;在地下水埋深20 cm,矿化度为3.0~10.0 g/L的咸水条件下,多枝柽柳幼苗的最大光合速率(Pnmax)为66.93μmol/(m2.s),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羧化速率(CE)对光强的响应均大于其它试验处理。不同的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可显著影响多枝柽柳幼苗的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等光合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地下水埋深20 cm,矿化度为3.0~10.0 g/L的咸水条件下,多枝柽柳幼苗的生态适应能力较强,幼苗能够适应生境变化迅速生长,获得竞争优势。

    • 基于遥测雨量数据的地形对降水特性的影响研究

      2012(2):90-95. CSTR:

      摘要 (1142) HTML (0) PDF 764.36 K (1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浙江省东部的宁波市鄞州区为例,采用15 min间隔的遥测降水数据,根据最小事件间隔时间对降水事件进行划分,探讨了地形对降水特性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复杂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年降水总量及降水频次与高程的相关关系较为显著,山区降水次数的增多对其降水量的增大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降水强度及历时与高程的关系比较复杂,地形对各种天气条件控制下不同类型降水的影响并不一致。降水强度小于2 mm/h以及降水历时介于2~5 h的降水频次随高程增大存在增加的趋势,且不同年份的这种增长趋势较为接近;而其它高强度、短历时或长历时的降水频次与高程的关系则比较复杂,地形对这些类型降水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 矿山排泥库渗漏特性的地下水示踪试验研究

      2012(2):96-99,104. CSTR:

      摘要 (1270) HTML (0) PDF 586.51 K (1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广西省某排泥库为研究区,对该排泥库进行地下水示踪试验,绘制时间浓度曲线,并利用一维水动力弥散模型对试验曲线进行了研究,计算出接收点地下水的流速、弥散系数和弥散度,探讨了示踪试验中出现多峰、双峰现象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水示踪模型计算所得流速与视流速总体接近,对示踪剂投放点和接收点的渗漏途径、地下水的流向、水力联系等情况的分析与实际情况吻合,该方法可以为库外水源污染情况评价和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 半干旱区湿地植被群落结构与交错带的变化分析

      2012(2):100-104. CSTR:

      摘要 (1364) HTML (0) PDF 363.84 K (1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四儿滩湿地为例,通过2005-2010年7-9月份的野外调查,以重要值为基础数据,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对四儿滩湿地植被群落结构年际间的变化以及湿地湿生带、交错带、旱生带这3带之间植被群落结构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四儿滩湿地植被生长状态在2005-2007年呈现增长趋势,2008-2010年长势衰减,湿地出现退化情况。其中,2007年植被长势最好,2010年植被长势最差。(2)在湿地与干草原交错带中,出现明显的边缘效应。生态优势度(SP)、丰富度(R)和物种多样性(SW)均是交错带最大,其次是旱生带,湿生带最小。(3)铁路建设对湿地边缘靠近铁路的旱生带影响最大,而上游人工湖的建设对湿生带影响最大。(4)在四儿滩湿地,交错带的植被变化情况与降雨量密切相关。

    • 4种地被竹枯落物的水文特征及其截持降雨过程研究

      2012(2):105-108,113. CSTR:

      摘要 (1047) HTML (0) PDF 598.43 K (1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浸水法和人工模拟降雨法,分析了4种地被竹(铺地竹、菲白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枯落物的持水能力与截持降雨过程。结果表明,铺地竹、菲白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现存蓄积量分别为4.51,4.33,6.32和6.67 t/hm2,枯落物的持水量介于12.77~16.66 t/hm2之间。4种地被竹枯落物的截留量与枯落物厚度、含水量密切相关,4种地被竹枯落物厚度分别为1和3 cm厚度时截留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枯落物含水量达到饱和(50.81%~66.27%)的情况下,随着厚度的增加枯落物的截流量增大,铺地竹枯落物厚度3 cm比1 cm截流量提高了126%,鹅毛竹、菲白竹、黄条金刚竹截流量依次提高了51.4%,114.3%和56%。

    • 苦豆子和苦马豆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

      2012(2):109-113. CSTR:

      摘要 (1290) HTML (0) PDF 451.43 K (1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河西走廊中部荒漠边缘的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和苦马豆〔Swainsonia salsula(Pall.)DC.〕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在6种渗透势(-0.03,-0.10,-0.24,-0.42,-0.65,-0.94 MPa)条件下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两种植物种子吸胀速率、发芽率、发芽指数、生活力、苗高和根长、组织饱和含水量等指标均表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幼苗干重、根干重和根冠比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研究表明,苦豆子和苦马豆种子在适当的干旱胁迫下可以提高其幼苗的抗旱性,有利于培育壮苗。

    • 基于评估模型的陕西省水资源气候影响分析

      2012(2):114-117,121. CSTR:

      摘要 (1019) HTML (0) PDF 547.09 K (1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陕西省1961-2009年96个观测站的年降水、气温资料以及1997-2006年水利部公布的水资源资料,基于线性拟合、水资源丰枯评价指标、变差系数及产水模数等方法和指标,对陕西省近50 a来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气候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降水、气温的水资源评估模型能够对陕西省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估,且评估效果好于只考虑降水的评估模型。近50 a来陕西省气候趋于暖干,年平均气温自20世纪90年代升高,1996年前后发生突变;年降水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减少,1988年前后发生突变。受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影响,近50 a来陕西省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1991年前后发生突变,水资源量显著减少。20世纪90年代之前,陕西省水资源量正常偏多,之后水资源正常偏枯,且年际变化显著,年水资源量不稳定。陕西省属于旱年缺水类型,天然供水量的减少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供需压力增大。

    • 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体几何特征信息遥感定量提取与分析

      2012(2):118-121. CSTR:

      摘要 (1376) HTML (0) PDF 504.54 K (2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灾区107个崩塌滑坡样本,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崩塌滑坡面积,遥感影像结合DEM获取崩塌滑坡体坡高(前后缘高差)、滑移距离、视摩擦角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获取体积信息,对灾害评估中关注的两个关键因子崩塌滑坡体体积、滑移距离与各特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体积、滑移距离与相关性显著因子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崩塌滑坡体体积与崩塌滑坡面积、坡高相关性显著,且与崩塌滑坡面积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与坡高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与滑移距离、视摩擦角有一定关系,但不显著;崩塌滑坡滑移距离与坡高相关性显著,且呈线性关系,与崩塌滑坡面积也有一定关系,但不十分显著。

    • 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在秦巴山区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

      2012(2):122-126,131. CSTR:

      摘要 (1343) HTML (0) PDF 355.66 K (1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秦巴山区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为例,在通过土壤调查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获得的相关耕地地力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方法改进了灰色关联模型,实现了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的定量化和自动化。结果表明,该地区耕地基础地力可分为5级,其中Ⅰ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32%,Ⅱ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5.41%,Ⅲ级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1.61%,Ⅳ级地占32.47%,Ⅴ级地占23.18%;研究区内耕地地力属中等偏差水平,其中河谷阶地的耕地地力水平状况相对较好,低山丘陵区的耕地地力水平相对较差,中低山的耕地地力水平最差。

    • 重粉质壤土泥浆泵筑坝人工管网排水技术研究

      2012(2):127-131. CSTR:

      摘要 (1221) HTML (0) PDF 493.78 K (1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管网排水技术在泥浆泵筑坝工艺中的应用,为重粉质壤土区修筑泥浆坝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也为同类地区推广应用该筑坝技术,普及该排水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以陕西省白水县西武村附近雷牙沟流域的黄土作为试验对象,对该排水系统的布设、施工方法及其排水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排水管道的材料选定和管道布设形式是影响坝体排水的决定性因素;聚乙烯微孔波纹管排水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坝体脱水固结,但效果不显著;重粉质壤土黏粒含量较高,致使泥浆排水困难。人工管网排水技术在泥浆泵筑坝试验中的应用加速了坝体脱水固结,但是效果不佳,还需不断总结经验,选取理想的管道滤水材料,合理布设排水管道并完善排水设施。

    • Gram-Schmidt算法在加工番茄病叶水分估测中的应用

      2012(2):132-136,153. CSTR:

      摘要 (1031) HTML (0) PDF 553.21 K (1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Gram-Schmidt正交变换算法通过成分提取提高了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精度。利用Gram-Schmidt正交变换算法,对加工番茄病叶相对水分含量进行了高光谱估测。研究结果表明,病叶相对水分含量的敏感波段为可见光波段R695以及近红外波段R761,R1446,R1940和R2490。对敏感波段进行正交变换,得到相对水分含量与R1940和R2490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为0.724,相对误差为0.52%,标准误差(RMSE)为0.13,真实值与预测值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623,表明该方法优于传统相对水分含量的线性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加工番茄病害胁迫下品质的精确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

      2012(2):137-141. CSTR:

      摘要 (1554) HTML (0) PDF 621.26 K (1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陕西省关中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平均温度与相对湿度月值观测数据,1971-2000年平均降水与水域比例分布图,1∶25万DEM,2005年遥感影像(TM)以及2005年关中地区人口数据等资料,以ArcGIS中的空间克里格插值、栅格计算和区域统计为基础,展现了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Hopfield神经网络聚类,对各区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因子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相互比较下得出了关中地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分析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区呈现出层状分布,越靠近人口密集区人居环境指数越小。一般适宜区分布面积最广,占关中地区总面积的42.46%;比较适宜地区次之,占29.77%;不适宜区占15.13%;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占12.64%。关中地区总人口的22.27%分布在不适宜区;总人口的61.95%分布在比较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相应面积占总面积的72.23%;(2)地形起伏度、水文指数、海拔高度和年均降水量等因素对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影响较大,即限制性较大,为主要影响因子;(3)二等一般适宜区受到自然和社会因子影响都较小,适宜人类居住。

    • 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预测及其驱动力研究

      2012(2):142-146. CSTR:

      摘要 (1145) HTML (0) PDF 317.92 K (1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990,1995,2000和2005年共4期Landsat TM数据和Markov模型,预测分析了长沙市土地利用及其结构变化,深入理解和发现导致其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0-2020年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分别从0.879 3和0.490 7上升至0.922 5和0.514 9,优势度从0.509 3下降至0.485 1,土地资源系统的有序程度呈降低趋势;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直接表现在地类变化上,且与社会经济驱动密切相关。

    • 半干旱沙地3种土壤水分测定方法对比研究

      2012(2):147-149. CSTR:

      摘要 (1211) HTML (0) PDF 233.24 K (1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分别采用烘干法、TDR法(时域反射计)和EC-5法这3种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各层土壤含水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3种方法测得结果彼此间相关性显著;EC-5在观测低含水率土壤水分中具有与烘干法和TDR法相当的效果。EC-5土壤水分传感器在组建自动化、网络化土壤监测系统中具有优势。

    •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西宁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2012(2):150-153. CSTR:

      摘要 (2062) HTML (0) PDF 329.27 K (1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进行研究,可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根据西宁市的水资源实际情况,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该区域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在各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条件下,西宁市水资源经优化配置后的总供水量有所减少,各个水源的供水量亦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减少的供水量较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多目标遗传算法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优化结果合理可靠。

    • 基于图像的CBERS-CCD数据大气校正--以四川省紫坪铺库区为例

      2012(2):154-158. CSTR:

      摘要 (1293) HTML (0) PDF 406.51 K (1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国产卫星遥感数据,CBERS-CCD的定量化研究和应用已受到我国学者高度重视,将其与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相结合更具实践价值。以四川省紫坪铺库区为例,建立了简化的大气校正模型,并采用改进的基于图像估计参数的方法,快速完成CBERS02B-CCD数据大气校正。结果证实,该模型方法能够消除大气影响,增强图像信息,并能满足一般遥感定量研究与应用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 基于三维水温模型预测有支流影响下的水库水温

      2012(2):159-161. CSTR:

      摘要 (1470) HTML (0) PDF 444.39 K (1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存在支流的新疆自治区某水库为例,分析其支流与主库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三维水温模型,对有无支流影响下的水库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水库库区的水温分布、坝前垂向水温和水库的下泄水温。结果表明,支流对水库的水温分布存在一定的影响,在有支流影响时,水库坝前底部水温较低,下泄水温也较低,并在冬季出现较大温差。通过改变主支库交汇处距坝址的距离,分析表明支流离坝址越近,对水库的水温分布影响越大。

    • 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法的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2012(2):162-167. CSTR:

      摘要 (1152) HTML (0) PDF 366.75 K (1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塔里木河流域2005年自然、社会和经济以及水资源资料,应用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该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样本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并且能够通过变化模型及其参数,合理地确定出样本的评价等级,提高对样本等级评价的可信度。(2)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2级,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应由耗水型经济结构向节水型经济结构转变,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流域内有限水资源。

    • 泥石流源地降雨渗透深度检测仪的研制及应用

      2012(2):168-171. CSTR:

      摘要 (1177) HTML (0) PDF 304.63 K (1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的泥石流预报模型主要是利用单一降雨信息为基础的统计模型,预报模糊区间较大,而泥石流形成的本质是泥石流源地土体在饱水侵润以及地表径流作用下失稳移动,因而可通过增加泥石流源地降雨后的土壤饱和渗透深度等下界面信息,为泥石流预报增加物理要素。在介绍土体渗透深度检测仪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探讨了将泥石流源地土体渗透深度信息与实时降雨信息相结合预报泥石流发生的应用技术,并进行了实测试验。实测结果表明,通过监测源地土体降雨渗透深度,可以提高预报泥石流的发生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艾比湖流域近40年来土地利用与覆被动态变化研究

      2012(2):172-177. CSTR:

      摘要 (1199) HTML (0) PDF 660.23 K (1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焦点,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干旱区典型代表区域---新疆自治区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70年和2009年2期的LUCC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和ArcGIS分析了艾比湖流域1970-2009年近40 a来土地利用与覆被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在不断增加,其中耕地面积的年平均变化率为5.21%,城乡建设用地为5.62%,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均减少;耕地和草地、未利用地与草地之间的转化比较明显;城乡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最大,水域的动态变化最小;转入贡献率中占优势的主要是未利用地、草地和耕地,转出贡献率占优势的主要是未利用地和草地。

    • 陕西省乾县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2012(2):178-181. CSTR:

      摘要 (1260) HTML (0) PDF 563.02 K (1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渭北高塬与关中平原过渡地带的陕西省乾县近16 a地下水位埋深监测资料,结合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反映的地貌和水系分布状况,选取7口地下水位监测井,对乾县城区、羊毛湾灌区和宝鸡峡灌区地下水位年际和年内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乾县城区近10 a地下水位以0.31 m/a的速度上升;羊毛湾灌区和宝鸡峡灌区近16 a地下水位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前者下降幅度大于后者;降水量偏多使得水库水位高于其附近地下水位,距离水库近的地区,地下水位受水库补给和降雨入渗补给双重作用迅速上升;距离水库远的地方,地下水位主要受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位上升具有滞后性。灌区地下水位具有在2月和10月左右达到高水位,7月降至低水位的特征。实施节水和井渠结合灌溉是保证乾县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 基于农业种植结构的黑龙港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012(2):182-185. CSTR:

      摘要 (1272) HTML (0) PDF 463.29 K (1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龙港地区是华北平原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同时又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区地表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农作物需水主要依赖降雨和开采地下水资源。分析了该区现行农业种植结构和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研究了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时空需求,并基于农业种植结构开展了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状态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普遍存在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尤以黑龙港北半部地区最为突出,种植结构与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匹配程度很差,作物需水量大,水资源供给不足。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应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研发多源水资源综合开发技术,建立分时空供水机制。

    •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2012(2):186-189. CSTR:

      摘要 (1386) HTML (0) PDF 301.90 K (1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综合分析区域水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选取了7项研究指标,运用模糊物元模型与熵权法计算了烟台市牟平区2005-2009年各年水环境承载力与标准样本之间的贴近度,揭示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烟台市牟平区2005-2009年水环境承载力与标准样本之间的贴近度分别为0.675 9,0.684 2,0.666 7,0.675 3和0.696 1,研究区域2006和2009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达到等级Ⅲ水平,其余几年均在等级Ⅲ水平以下,说明研究区水环境承载力较差。并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现状对区域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石漠化分布特征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鸭池示范区为例

      2012(2):190-193. CSTR:

      摘要 (1176) HTML (0) PDF 266.70 K (1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具有温凉春干夏湿岩溶高原山地生态环境的毕节市鸭池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5 m分辨率的Spot 5遥感影像、1∶1万地形图、土地利用图等基础图件,对示范区进行了石漠化遥感解译,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发生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土地中以灌木林地、其它林地、低覆盖度草地、陡坡耕地和裸岩石砾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较大。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性是导致石漠化发生程度差异的因素之一,石漠化治理不仅要实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还要结合示范区人口社会经济情况,提高土地的生产力,采取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工程措施、以经济林种植为主的生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 城市湿地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

      2012(2):194-199,205. CSTR:

      摘要 (1342) HTML (0) PDF 407.78 K (1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利用统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及实验,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江苏省镇江市城市湿地主导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量化评估。结果表明:(1)镇江城市湿地具有巨大和多重的生态服务功能,主导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14×1010元,直接与间接使用价值所占比例分别为71.52%和28.48%。(2)3大类13亚类主导服务功能中,文化社会服务功能价值>产品服务功能价值>调节与维护服务功能价值,分别占主导服务功能总价值的39.18%,32.34%和28.48%;旅游休闲、蓄水调洪、水源供给、水稻生产的功能价值合计占主导服务功能总价值的84.22%。(3)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全球和中国的46倍,其中,自然湿地单位面积价值为5.49×105元/hm2,远大于人工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1.04×105元/hm2)。

    • 商洛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情景分析

      2012(2):200-205. CSTR:

      摘要 (1165) HTML (0) PDF 346.58 K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借助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对宏观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了情景设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10 a内,商洛市土地利用结构仍以农用地为主,适宜发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的复合经营方式,建立立体复合生态系统,保护湿地,防止水土流失;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研究表明,情景分析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具有可行性,在宏观市域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中具有有效性。

    • 基于三角模型的河北省正定县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2012(2):206-210. CSTR:

      摘要 (1236) HTML (0) PDF 453.09 K (1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三角模型定量评估了河北省正定县土地利用效益变化,根据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利用Origin软件建立了科学、直观的三角模型,并对正定县1997-2008年土地利用效益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角模型细致的分类和直观的图解展现了正定县土地利用效益的6种类型和由生态滞后的不可持续性发展到生态引领、社会引领型、经济引领的弱可持续性发展的变化趋势。

    • 甘肃省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效益分析

      2012(2):211-214. CSTR:

      摘要 (1071) HTML (0) PDF 267.44 K (1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甘肃省水土保持统计年报等统计资料和多项科研成果,确定了甘肃省水土保持各项防治措施的有效面积、蓄水保土指标和措施产投系数,分析了各项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建国60 a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 a来,甘肃省水土保持工作在面上治理的基础上,组织实施的多项国家重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甘肃省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基础平台;近30 a来甘肃省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和经济效益累计分别达到1.10×1010m3,5.90×109t和288亿元。最后针对甘肃省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 干旱区流域水文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新疆自治区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2012(2):215-221. CSTR:

      摘要 (1315) HTML (0) PDF 456.04 K (1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玛纳斯河流域水文生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由3层19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指标权重分配,确定了评价标准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水文气象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对玛纳斯河流域水文生态系统质量影响较大,两者对很差级别的隶属度分别高达38.4%和47.0%,而社会经济要素相对较好,对良级别的隶属度高达59.2%,总体来说该流域水文生态系统质量较差。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层次分析法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干旱区流域水文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2012(2):222-226. CSTR:

      摘要 (1172) HTML (0) PDF 316.76 K (1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00-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和园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和林地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快速增加;其中耕地、园地面积分别减少了8.25%和11.50%,而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水利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2.17%,16.88%和22.25%。景观格局呈现斑块数目减少,斑块密度降低,破碎度和优势度下降,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的特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19 713.46万元增加到20 462.07万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水分调节,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功能等方面有所下降,而在气体调节,气候调节,侵蚀控制,土壤形成,生物多样性,原材料提供和娱乐文化等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增强。

    • 汶川震区陇南三家地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

      2012(2):227-232. CSTR:

      摘要 (1274) HTML (0) PDF 434.26 K (1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陇南三家地老滑坡在这次地震期间前缘大规模滑动,并在前缘滑动牵引下诱发后缘形成贯通裂缝,严重威胁滑坡体上三家地村1 732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准确判断该滑坡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在对三家地滑坡进行现场勘查、室内试验和相关论证的基础上,阐述该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并运用传递系数法和数值模拟对该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及应力应变进行了计算、模拟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三家地老滑坡的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30~1.36,处于稳定状态;在地震和暴雨工况下,老滑坡的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02~1.09,处于欠稳定状态。最后,基于滑坡成因和稳定性评价结果,提出为提高滑坡稳定性应采取的加固措施。

    • 西安市土地承载力定量评价与动态分析

      2012(2):233-236. CSTR:

      摘要 (1118) HTML (0) PDF 312.35 K (1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09年为例,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并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对西安市1997-2009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盈余进行了测算,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模型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和生态压力指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1997-2009年西安市生态足迹呈增加趋势,人均增加幅度为0.509 7 hm2;(2)生态承载力呈降低趋势,人均降低幅度为0.152 0 hm2;(3)生态压力指数上升幅度很大,由1.45上升到3.88,上升幅度为2.43;(4)西安市出现严重的生态赤字现象,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西安市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 宁夏自治区永宁县2006年生态足迹分析

      2012(2):237-241. CSTR:

      摘要 (1158) HTML (0) PDF 334.16 K (1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地处黄河上游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生态足迹帐户计算表明,2006年永宁县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83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3.376 hm2,人均生态赤字0.454 hm2,资源的消耗已明显超出自然再生能力,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永宁县生态足迹主要来自于耕地、草地、化石能源消耗,畜牧业比重增加和化石能源消耗增加是永宁县生态足迹增加的主要原因。改善该区生态足迹状况的有效途径。主要有提高化石能源使用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种植饲草,压缩养殖规模等。

    •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城市再生水利用研究--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

      2012(2):242-245. CSTR:

      摘要 (1319) HTML (0) PDF 248.40 K (1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概要总结了城市再生水利用中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基于对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认识,对城市再生水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再生水利用思路。结合德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际,研究了德阳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的思路、目标、实施措施及实施意义,避免了目前再生水利用中产能不足、产能过剩、生产和利用不协调等问题,研究结果可为资源型、水质型缺水城市利用城市再生水提供借鉴和参考。

    • 黑河流域甘州区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2012(2):246-250,254. CSTR:

      摘要 (1141) HTML (0) PDF 442.14 K (1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芦苇群落和西藏嵩草两个群落为对象,研究了两个群落的植物物种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芦苇群落以芦苇为优势种,以西藏嵩草为亚优势种,二者重要值之和为0.434 2;西藏嵩草群落以西藏嵩草为优势种,重要值为0.187 6。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两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波动幅度较大,优势度(D)值波动幅度较小;芦苇和西藏嵩草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物种丰富度指数无明显相关,而与生态优势度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两群落H,D,J和丰富度指数(S)值的差异并不显著;芦苇和西藏嵩草群落的共有种有14种,相似性系数为51.85%,说明西藏嵩草群落和芦苇群落的群落组成相近,它们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 不同种植年限砂田水盐变化与砂田退化初探

      2012(2):252-254. CSTR:

      摘要 (1289) HTML (0) PDF 258.37 K (1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砂田的土砂比、土壤的水分与盐分含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加速了砂田的退化。对不同种植年限的砂田水盐变化及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砂田退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提高了砂田的土砂比,砂田的保水、蓄水、抑蒸发、抑盐作用相对减弱,砂田的水盐变化与种植年限、砾石覆盖度、砂砾粒径、砂砾所处土壤表面的位置及地下水位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砂田的退化。

    • 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与水环境变化异质性研究

      2012(2):255-260,266. CSTR:

      摘要 (1213) HTML (0) PDF 420.63 K (1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云南省9个高原湖泊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原湖泊水质与湖泊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面积数据构建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对高原湖泊水质影响的关系模型,同时运用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强度与水质动态变化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库兹涅兹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园地、湿地面积与湖泊含磷量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面积与湖泊含磷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牧草地、耕地、园地、湿地面积与湖泊含氮量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建设用地面积与湖泊含氮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园地和耕地面积与污染综合指数存在负相关关系,建设用地面积与污染综合指数存在负相关关系。滇池、泸沽湖处于流域协调区间,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程海处于流域冲突区间,洱海、异龙湖处于冲突区间向协调区间转型过程之中。

    • 青藏铁路沿线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2012(2):261-266. CSTR:

      摘要 (1244) HTML (0) PDF 593.45 K (1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新建青藏铁路沿线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新建青藏铁路沿线各样带植物丰富度(S)的变化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均随样带的递进有缓慢上升之势。优势度指数(P)呈下降趋势。物种丰富度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H指数值的大小。同时,当多样性指数相近时,均匀度小的群落比均匀度大的群落其优势种更为明显,优势度也更高。(2)在多年冻土地带植物的次生恢复过程中,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与铁路距离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75 m处达到最大值,在300 m处群落的3个指数值最小。说明受轻微干扰的植物群落在经过次生恢复后其多样性指数要高于原始群落,可达到更稳定的状态。(3)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上升和下降呈相同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主要受海拔变化影响。

    • 贝壳堤地区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2012(2):267-270. CSTR:

      摘要 (1074) HTML (0) PDF 334.54 K (1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山东省无棣县贝壳堤地区芦苇、砂引草、二色补血草、大穗结缕草、碱蓬共5种典型植被群落中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植被群落中,微生物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细菌、放线菌、真菌含量的数量级为104,104和102。8月微生物含量相比6月都有所增加,但不同菌群增幅不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别增加0.45,6.16和3.67倍。0-30 cm土层,不同植被群落的微生物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二色补血草>大穗结缕草>碱蓬>砂引草>芦苇。大穗结缕草群落中,细菌所占的百分比较大;而芦苇和碱蓬群落放线菌和真菌所占的比例较大。通过对所有植被群落中出现的物种数和土壤的微生物含量进行研究发现,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含量与植被群落的物种数均呈线性关系,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0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