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薄层农田黑土全量碳及氮磷钾含量的空间异质性

      2008(2):1-5. CSTR:

      摘要 (1251) HTML (0) PDF 632.82 K (1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地统计学对黑龙江省双城市薄层农田黑土的全碳、全氮、全磷、全钾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养分含量分布均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全碳含量的空间分布主要受黑土层厚度的影响,与全磷含量的空间分布吻合度高;土壤全钾的空间异质性最差,只是中部沿西南方向区域略低外,其余变化较小。土壤全碳与全氮、全磷,全氮与全磷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全钾与全碳、全氮、全磷为负相关,但不显著。全量碳、氮、钾主要受结构性因子的影响,分别占86.8%,85.4%,81.8%,全磷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影响各占1/2。

    • 南方花岗岩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地产流与侵蚀产沙研究

      2008(2):6-10. CSTR:

      摘要 (1227) HTML (0) PDF 575.25 K (1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自然坡面径流小区,分析了南方花岗岩红壤区5种典型土地利用下坡面地表径流与侵蚀产沙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地表径流与侵蚀产沙分异规律明显。裸露荒地、坡耕地、旱地和疏林地的地表径流分别是典型林分林地的1354.9%,1099.9%,712.3%和285.4%;不同地类土壤侵蚀强度排序为裸露荒地>坡耕地>旱地>疏林地>典型林分林地,说明植被能较好地调蓄地表径流和减少侵蚀产沙。在不同降雨强度和雨型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的坡面产流与侵蚀产沙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裸露荒地、坡耕地、旱地、疏林地是研究区主要的侵蚀产沙地类。基于径流小区次降雨条件下径流和侵蚀产沙观测资料,建立了不同地类坡面径流与侵蚀产沙的回归方程。

    • 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沙变化特征及趋势性分析

      2008(2):11-16. CSTR:

      摘要 (1182) HTML (0) PDF 446.93 K (1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治理黄河泥沙的重点核心地区。根据1960—1999年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和佳芦河径流及输沙资料,以流域为单元,分析了区内各流域径流量、输沙量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区内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在季节上,除秃尾河径流量集中期为6月份外,其余4条流域径流量的集中期均为8月份;5条流域输沙量的集中期均为8月份。各流域径流量、输沙量的突变时间均在20世纪70年代,说明各流域水沙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尤以20世纪90年代减少最明显。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影响该区内各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

    • 黑麦草对土壤中Pb的富积作用及耐受性研究

      2008(2):17-21. CSTR:

      摘要 (1179) HTML (0) PDF 346.09 K (1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土培实验研究了在单一因素影响下,不同浓度的Pb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其抗性生理指标的改变以及地上部分和根系对Pb的富集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b(<500mg/kg)单一污染时,对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500~2000mg/kg),抑制作用和毒害作用都加强,各项指标均出现显著降低。同时,随Pb浓度增加,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先增后减,呈负相关。黑麦草对Pb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当Pb浓度为500mg/kg时,地上部分相对累计量达到最大。

    • 陕北黄土丘陵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2008(2):22-26. CSTR:

      摘要 (1062) HTML (0) PDF 839.86 K (1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对延安中尺度生态建设试验示范区(简称延安试区)近30a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做出初步的分析,利用1975,1986,1997和2003年延安试区的遥感影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得到延安试区的土地利用图。然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得到的土地利用图进行分析,得出近30a延安试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化方向、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近30a间,耕地面积的总趋势是减少,草地面积不断减少,而林地和居民地面积都有很大幅度的增加;居民地和林地的年变化速率一直高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向林地变化;林地的变化区域主要在南部林区,耕地和草地的变化在整个研究区域均有发生,居民地和水体的变化主要分布在沟道和河道两岸。

    • 阳洼流域土壤137Cs的空间分布及侵蚀研究

      2008(2):27-30. CSTR:

      摘要 (1144) HTML (0) PDF 517.07 K (17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宁南黄土高原阳洼流域土壤137Cs的空间分布和侵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流域137Cs背景值为1966.99Bq/m2,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137Cs比活度不同,且有比较明显的137Cs比活度分异。流域内林草地土壤剖面137Cs呈现指数分布模式,坡耕地剖面的137Cs则呈均匀分布模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137Cs的面积活度表现为沟台>林草地>农耕坡地,其中农耕坡地、沟台地土壤侵蚀、沉积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达65%以上。阳洼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与137Cs比活度呈现出相反的分布趋势,但都明显具有斑块状和条带状分布的特点。流域土壤以中、强度侵蚀为主,中、强度侵蚀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46%,在流域土壤侵蚀防治中坡耕地仍是治理的关键。

    •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坡地产流及产沙模拟试验研究

      2008(2):31-35. CSTR:

      摘要 (1137) HTML (0) PDF 630.58 K (1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对紫色土丘陵区坡地产流及产沙特征进行了研究。(1)地表径流初始产流时间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加而加快,在0.7~9.5min之间变化;壤中流初始产流时间变化复杂,在2.6~46.4min之间变化,雨强是影响低坡度壤中流初始产流时间的主要因子;(2)地表径流累积量与雨强、坡度均成正比关系,壤中流累积量随着坡度和雨强的增大呈现出减小趋势;(3)地表径流雨后消退迅速,退水常数k(Barnes法)值为0.41~0.66,壤中流消退缓慢,退水常数为0.91~0.99;(4)同一降雨历时下,相对坡度而言,雨强是决定产沙量的主要因子,产沙量在23.4~972.3g/(m2.h)之间变化;在同一雨强下,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就紫色土坡地而言,改良耕作制度和耕作措施,实施因地制宜的水保措施,提高坡地土壤入渗率和持水量,使降雨径流以壤中流形式产生,能更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

    • 四川省紫色土地区小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探讨

      2008(2):36-40. CSTR:

      摘要 (1211) HTML (0) PDF 244.43 K (1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四川省南部县鹤鸣观小流域与李子口小流域为研究区,在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侵蚀量计算值的基础上,探讨了小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结果表明,在这两个流域,影响次降雨泥沙输移比的主要因素不同。在鹤鸣观小流域降雨量与径流深是影响泥沙输移比的主要因素,而在李子口流域,其主要因素为径流深与降雨强度。主要原因是鹤鸣观小流域的面积远小于李子口流域的面积,并且次降雨泥沙输移比随着流域面积增加而输移比逐渐减小。通过分析鹤鸣观小流域与李子口小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与降雨量、前期含水量、径流系数的关系得到了两个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公式。

    • 京西百花山区植物群落凋落物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2008(2):41-47. CSTR:

      摘要 (1105) HTML (0) PDF 783.97 K (1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种子萌发法对京西百花山区9种植物群落(以草本和灌木植物种子为主)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储量为97~1224粒/m2,物种数目为9~24种,Simpson指数为0.74~0.93,Margalef指数为1.13~4.42,Shannon—Wiener指数为0.69~0.94。凋落物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1)凋落物对土壤种子库的截留,截留率为30.8%~77.3%。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得出,凋落物对土壤种子库的截留率与凋落物的厚度成正相关。(2)凋落物对土壤种子库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中采用种子出苗3个月内死亡率来衡量)。凋落物层较厚的森林群落中,凋落物层幼苗的死亡率高于土层,凋落物层中幼苗的死亡率为11.9%~20.3%,土层中幼苗的死亡率为4.8%~8.3%;而凋落物层较薄的灌木和草本群落中,凋落物层幼苗的死亡率低于土层,凋落物层中幼苗的死亡率为2.6%~4.4%,土层中幼苗的死亡率3.2%~5.1%。凋落物层中幼苗的死亡率与凋落物厚度成正相关。

    • 施肥条件下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土壤团聚性状的影响

      2008(2):48-53,89. CSTR:

      摘要 (1203) HTML (0) PDF 338.38 K (1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两种质地土壤中施加"科瀚98"保水剂与肥料配比对土壤累积蒸发量及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变化、分布及养分状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累积蒸发量曲线可以用幂函数给予描述。土壤中的团聚体含量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质地较轻的黄绵土较质地重的土的土壤团聚体数量增加较多;保水剂与肥料共同作用时,肥料用量越大,土壤团聚体含量越低。土壤团聚体中的NO3--N和NH4+-N含量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其贮量也得到相应的增加。

    • >研究简报
    • 黄土丘陵区刺槐生长季生态需水研究

      2008(2):54-57. CSTR:

      摘要 (1391) HTML (0) PDF 217.85 K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刺槐林的生态需水量可以理解为该林地的蒸散耗水量,受大气环境、植被生长状况与生长特性、土壤水分条件的综合影响。林木暂时凋萎含水量和生长阻滞含水量分别是能保证林木基本生存和正常生长时土壤含水量的下限,因此,相应的刺槐林地耗水量分别为平均最小生态需水量和平均适宜生态需水量,其数值通过计算林地的潜在蒸散量并利用土壤水分修正系数和林木系数进行订正获得。经计算,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刺槐幼年林生长季(5—10月)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420.3mm,适宜生态需水量为506.7mm;刺槐青年林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602.4mm,适宜生态需水量为730.4mm。

    • 非统计学方法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2008(2):58-62120. CSTR:

      摘要 (1205) HTML (0) PDF 340.06 K (1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和生态环境响应研究中,通常存在着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时间序列样本量不足和"噪声"干扰等问题。系统阐述了灰色分析、最大似然法、PanelData模型的原理和应用背景,并选择洞庭湖流域的年入湖径流量变化,湘水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水文响应,以及洞庭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等作为实证分析对象。结果表明,灰色分析、最大似然法和PanelData模型不但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且通过与经典统计学方法相结合,还能使研究效率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更加科学、直观。

    • 不同地区黄土湿陷性和结构性综合分析

      2008(2):63-66. CSTR:

      摘要 (1092) HTML (0) PDF 666.53 K (1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甘肃省兰州市、陕西省杨凌区及河南省巩义市3个采样地黄土进行侧限压缩试验,分别求取了它们在不同含水率下的湿陷系数和结构性参数,较好地揭示了黄土湿陷和结构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从重塑黄土、原状饱和黄土压缩曲线的相对分布位置可以直观看出黄土的联结和排列特性对黄土结构性的贡献作用和影响;黄土结构参数在前期随含水率变化较大且无统一变化规律,但超过一定压力值之后,结构性参数与湿陷系数随含水率变化分布规律一致,即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少;各个地方黄土分界点压力值随地域变化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结构性参数在表示试验前期黄土结构变化方面要比湿陷系数灵敏有效。

    • 密云山区油松人工林内外降雨特性初步研究

      2008(2):67-70. CSTR:

      摘要 (1052) HTML (0) PDF 204.48 K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先进的LNM激光雨滴谱探测仪,连续不间断观测北京密云水库周边山区2006年8月—2007年1月的降水过程;结合以往研究雨滴所采用的方法和成果,从降雨产生能量的机理入手,观测分析了北京密云水库周边人工林林内外降雨雨滴特性和降雨动能的变化。林外天然雨滴平均直径和雨滴中数直径都有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林外的雨滴直径较林内分布范围小,林外雨滴直径与累积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较林内平滑;小雨强(≤0.35mm/h)气象条件下,林内降雨动能显著高于林外降雨动能,可初步认为在小雨强时林冠层对降雨能量有增大作用。

    • 泥石流预报中前期降水量与始发日降水量的权重关系——以云南省蒋家沟为例

      2008(2):71-75. CSTR:

      摘要 (1327) HTML (0) PDF 555.31 K (2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云南省蒋家沟1995—1997年43场泥石流数据和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泥石流暴发的前期降水与始发日降水的权重关系。研究发现,前期降水和始发日降水是泥石流启动的主要因素。依据它们之间不同的权重关系,将蒋家沟泥石流分为前期降水型、强降水型和特殊型3种形式。不同权重降水下的泥石流输沙与降水量之间均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从泥石流出现的规模和数量看,前期降水型泥石流是该地区的主要类型。

    • 中国南方湿润区水资源脆弱度评价及其管理——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2008(2):76-80. CSTR:

      摘要 (1211) HTML (0) PDF 463.70 K (1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承载脆弱性3个方面选取11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湖南省衡阳市水资源脆弱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5级100分制方法对指标数值进行量化,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定量评价,其中指标临界值的确定主要参考南方8省各指标的极值。从评价结果来看,衡阳市水资源为强脆弱。其中,少雨期干旱指数、多年平均降水量、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对水资源脆弱性贡献最大。因此,可以通过采取水资源管理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人口增长,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资源管理等措施来降低水资源的脆弱性。

    • 大庆市土地退化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2008(2):81-84,146. CSTR:

      摘要 (1023) HTML (0) PDF 526.71 K (1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不同时段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软件的支持下,提取了大庆市沙化土地和盐碱地的面积。分析了大庆市土地退化的时空变化格局以及多年平均降水量、干燥度及≥10℃积温等自然控制因子对土地退化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地退化与各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及影响土地退化的主导因子,并建立了土地退化驱动因子的诊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市退化土地面积持续增加,区域变化也比较明显;退化土地年变化率在降水量400mm,干燥度为1.14,≥10℃积温为2780℃处变化最为显著;在社会经济因子中耕地面积数量、原油产量、人口数量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导因素。

    •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研究

      2008(2):85-89. CSTR:

      摘要 (1109) HTML (0) PDF 591.72 K (1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态模拟和预测土壤侵蚀的发育及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土壤侵蚀模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稳态模型,缺乏对土壤侵蚀发生、发展及演化过程的动态模拟能力。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简称C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具有模拟复杂地理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利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将CA应用于土壤侵蚀过程模拟的基本思想。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为例,构建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小流域侵蚀产沙过程模型。

    • 褐沙蒿种子对干热生境的适应性研究

      2008(2):90-92,160. CSTR:

      摘要 (1067) HTML (0) PDF 394.54 K (1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褐沙蒿(Artemisiaintramongolica)是分布于我国典型草原带沙地中的优势灌木,由于长期生长在草原区沙地高温、干旱的环境中,形成了一系列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特性。设计不同温度,不同干湿度处理,对褐沙蒿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沙蒿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15℃和25℃,10℃和30℃时,种子萌发率比较低,萌发在35℃时受到抑制。在不同温度下对种子进行抗热抗旱的预浸—回干实验表明,在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内,预浸—回干处理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在种子萌发受抑制的温度条件下,预浸—回干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 县域尺度的空间主体功能区划分初探

      2008(2):93-97. CSTR:

      摘要 (1158) HTML (0) PDF 1005.49 K (2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GIS技术支撑下,从自然生态约束和经济开发支撑两方面,选择了山地面积比重、水网密度、湿地面积比重、主要河流长度、主要资源拥有量、交通可达性、人口学历层次、GDP等指标作为县域尺度空间主体功能分区评价因子,并通过象限图法划分县域主体功能区。以安徽省无为县为实例,以该县23个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经济社会开发支撑和自然生态约束的趋同性动态聚类和互斥性矩阵分类相结合的梯阶推进的分区方法,把无为县初步划分出4类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鼓励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最后针对不同的功能区提出了有关开发的政策建议。

    • 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土壤熟化过程中腐殖质性质的研究

      2008(2):98-102. CSTR:

      摘要 (1152) HTML (0) PDF 560.62 K (1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合研究了陇东黄土高原黄绵土不同苜蓿种植年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组成、形态及胡敏酸的光学特征等。结果表明,随苜蓿种植年限延长,黄绵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且品质得到改善,开垦地和撂荒地则相反。10~20a苜蓿地土壤表层至下层松/紧比有升高的规律,说明种植苜蓿主要对20—40cm土层肥力影响较大。胡敏酸的色调系数(△logK)和相对色度(RF)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苜蓿种植年限在5~15a间,土壤胡敏酸向着品质提高的方向演化,种植苜蓿时间过长则腐殖质品质下降,胡敏酸结构趋于老化,耕地撂荒胡敏酸品质降低。

    • 响应函数模型在含沙量预报中的应用

      2008(2):103-105. CSTR:

      摘要 (1135) HTML (0) PDF 170.21 K (1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河的泥沙问题一直是黄河治理的重点。依据黄河下游"多来多排"的输沙特性,建立了多输入单输出的含沙量过程预报响应函数模型。经对黄河下游花园口至夹河滩河段洪水含沙量过程预报的检验,并与常见的神经网络方法相比,其预报精度优于后者,且稳定性好。研究表明,响应函数模型适用于黄河下游河段的含沙量过程预报。

    • >水保监测
    • 基于暴雨径流过程监测的渭河非点源污染特征及负荷定量研究

      2008(2):106-111. CSTR:

      摘要 (1148) HTML (0) PDF 928.48 K (1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6年6—12月,对渭河临潼水文站断面5次暴雨洪水过程和3次基流的原状水和上清液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洪水期间,SS,浑水COD,浑水TP,NO2—N,NO3—N,浑水总氮(TN)等指标监测值都远大于基流监测值。浑水中COD,总磷(TP),TN监测值高与表层土壤中天然腐殖质有关。上清液中TN和TP分别以水溶性氮和固态磷为主,浑水中COD,TP,TN与SS有很好的相关性。采用平均浓度法计算了各指标的非点源污染平均浓度,运用水质水量相关法建立了各指标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地表径流量的相关方程。将以上两种方法所得非点源污染平均浓度和相关方程分别用于1991—1999年临潼断面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的结果表明,基于该监测数据的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 北京市西山地区道路边坡生态环境调查及修复对策

      2008(2):112-115. CSTR:

      摘要 (1212) HTML (0) PDF 378.19 K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调查了北京市西山地区的G108,G109国道和通往妙峰山、东灵山、百花山、谭柘寺、戒台寺各景区路段的道路生态环境。调查对象主要包括道路沿线的地质地貌、气候及土壤条件、植被情况、道路边坡的破坏情况及修复现状等。对道路边坡进行了科学评价,提出了适合北京市西山地区道路边坡生态修复对策及技术方案,可以为北京西山地区公路边坡的治理与生态恢复提供必要的科学指导。

    •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研究

      2008(2):116-120. CSTR:

      摘要 (1122) HTML (0) PDF 271.47 K (1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河源区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生态功能对黄河的安危有直接的影响。近年来,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区内的生态环境急剧退化,表现为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过程。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不但影响该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文条件构成很大威胁。在收集区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2005年TM影像的解译,对黄河源区沙漠化现状和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3434.8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4.56%。

    • 遥感及CA模型支持下的吉隆坡及其周边地区城市扩展分析与预测

      2008(2):121-126. CSTR:

      摘要 (1106) HTML (0) PDF 650.17 K (1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LandsatTM影像,对吉隆坡及其周边地区城市扩展模式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其影响因子和限制因素,并基于CA模型原理对该研究区的城市扩展进行了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吉隆坡及其周边地区城市扩展一直处于多经济核心支持下的中高速扩展阶段。吉隆坡内部的填充式扩展模式在整个城市扩展期间受周边的集中式扩展影响较大。在地形、经济及行政政策的交互影响下,研究区的扩展方向主要为西北、南、东南方向,其中以南部的城市扩展在各个时期最为突出。

    • 基于GIS的济南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研究

      2008(2):127-130. CSTR:

      摘要 (1175) HTML (0) PDF 303.50 K (1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侵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根据美国土壤侵蚀通用方程以及济南市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确定了济南市土壤侵蚀敏感性主要评价因子,包括降水、地形起伏、土壤质地和植被。在GIS系统支持下,提取单因子数据并得到单因子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而完成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评价。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到不同敏感性程度的面积与空间分布规律,从而为政府制定水土保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青海省公路弃土场土壤侵蚀规律天然降雨试验研究

      2008(2):131-134. CSTR:

      摘要 (1147) HTML (0) PDF 245.61 K (1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青海省平阿高速公路弃土场作为研究对象,在雨季进行了天然降雨试验研究,分析了弃土场土壤侵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弃土场土壤侵蚀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大部分土壤侵蚀均发生在降雨较大的7—9这3个月。在40°左右的坡度条件下,坡度变化对土壤侵蚀量的影响很大,坡度稍有增加,水土流失就会大幅增加;在植被建植初期,耕作土比红弃土更易发生水土流失。

    • 喀斯特流域枯水资源遥感反演

      2008(2):135-139. CSTR:

      摘要 (1183) HTML (0) PDF 543.11 K (1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喀斯特流域是由独特的地貌、水系结构及水文动态过程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影响喀斯特流域持水供水能力的因素复杂多样,除岩性、地貌、植被等因素外,喀斯特流域地貌特征也是影响喀斯特流域持水、保水和供水的重要因素。根据贵州省ASTER影像,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了DEM数据。以DEM数据、TM影像和CBERS影像为基础,选取28个喀斯特流域,分析了影响喀斯特流域持水供水的十大因素,并进行量化处理。借助MATLAB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构建了喀斯特流域枯水资源遥感反演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样区检验,取得了很好的识别效果。

    • 汉江流域日降水多种小波分解与重构及其时空分布

      2008(2):140-146. CSTR:

      摘要 (1067) HTML (0) PDF 1.25 M (1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汉江流域55个气象站点1981年的日降水数据作为随机信号,借助于小波分析时间变化特征,利用Haar等7种小波函数分解日降水信号,采用Kriging空间内插方法把分解得到的小波系数空间离散化,在每个100m×100m栅格上进行小波的重构,从而实现随机性较高的日降水信息的时空降尺度,以期得到较为准确的日降水时空数据集。利用该流域另外45个气象站点1981年的日降水数据进行时空模拟结果的验证。通过平均误差等指标的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采用Haar小波母函数对日降水信号进行分解与重构能够最准确地表达日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更能充分表达日降水的高度随机性本质特征。

    • 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影响因子初探——以山西省阳泉市280煤矸石山为例

      2008(2):147-152. CSTR:

      摘要 (1025) HTML (0) PDF 593.76 K (1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山西省阳泉市280煤矸石山小气候特征、地形条件、煤矸石理化性质、水分和生物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煤矸石山的小气候特征表现为以干热和干旱为主。煤矸石自燃致使地温产生较大异常,局部自燃的煤矸石坡面地表温度远高于植物生长的正常温度范围。煤矸石山坡度大,堆积松散,易产生坡面侵蚀。表层煤矸石经侵蚀后,植被根系周围缺乏附着物,生长势逐渐变弱。煤矸石物理特性与黄土相比,其持水能力差,有效水分含量低,缺乏下层水分补给,直接影响到植物正常生长。自燃后的煤矸石pH值降低,表层煤矸石养分状况差,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均偏少。煤矸石山植物生长状况显示,地表温度、侵蚀状况、酸性和含水量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地温高于50℃或pH值小于5的地区植物均不能生长。植物盖度在含水量小于15%的区域较含水量为20%的区域下降约10%~20%,在侵蚀区植物盖度下降约30%。

    • 利用SPOT数据进行干旱监测的应用研究

      2008(2):153-156,172. CSTR:

      摘要 (1179) HTML (0) PDF 486.15 K (1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被状态与环境干湿程度密切相关,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植被状态的最直接表现。利用NOAA/AVHRR对植被生长环境的干旱监测研究已较成熟,并积累了一些如距平植被指数等快速、便捷的干旱监测方法。利用比利时佛莱芒技术研究所提供的1998—2006年SPOTVGT数据,采用距平植被指数干旱监测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000年春末夏初遭遇的特大干旱进行监测,并用1998—2005年平均分布于全区的各气象监测点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SPOTVGT数据能够较准确地监测出干旱发生的范围和相应的干旱程度,基于SPOTVGT数据的距平植被指数干旱监测模型可以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干旱监测方法,在实践部门进行推广应用。

    • 杜陵生态环境演变及恢复重建研究

      2008(2):157-160. CSTR:

      摘要 (1011) HTML (0) PDF 267.37 K (1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概述了杜陵的区位、地形及自然环境条件。参照关中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具体过程,指出杜陵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因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重,人为因素是导致杜陵环境演变的主要因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杜陵生态环境现存的问题为生态景观严重不协调,商开发不合理,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等。以因地制宜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提出了杜陵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具体措施为人口措施、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技术措施及植被恢复。

    • >综合治理
    • 怀柔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环境效应分析

      2008(2):161-166. CSTR:

      摘要 (1122) HTML (0) PDF 608.36 K (1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当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北京市怀柔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了怀柔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结构、功能以及水土保护效益。分析结果认为,降雨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外营力,怀柔区近几年的降雨特征表明,该区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异性大,但降雨侵蚀力基本上呈现从中南部向南北部递减的趋势。2005—2006年监测数据表明,水土流失重点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和污染物流失强度较低,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重点治理区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相对于重点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仍然偏大,说明这个区域的水土保持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强。该区2006年的降雨量小于2005年的降雨量,而不同区域的径流强度却大于2005年径流强度,说明水土保持三道防线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泥沙,实现清水出沟的效果。

    • 吉林省西部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发展的耦合性分析

      2008(2):167-172. CSTR:

      摘要 (1239) HTML (0) PDF 611.84 K (1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吉林省西部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其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发展的耦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4年吉林省西部资源环境系统随着降水资源多寡波动性较强。由于内在的脆弱性和人为不合理的开发,资源环境系统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有降低的趋势。10a间吉林省西部经济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对农业依赖性较强。由于人口负担较重,人口福利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人口子系统发展缓慢。总体来看,虽然吉林省西部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协调性呈改善趋势,但多数年份属于人口经济滞后的失调类型或人口经济滞后临界失调类型,未来人口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资源环境系统较强的限制作用。

    • 家庭牧场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2008(2):173-179. CSTR:

      摘要 (1464) HTML (0) PDF 888.73 K (1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属性细分理论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家庭牧场复合生态系统特征,构建了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指标集合。采用客观信息熵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对30个家庭牧场进行综合评价,并借鉴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思想和方法,分析了影响家庭牧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属性及其特征。该评价体系适用于小尺度复合生态系统时间维度单样本评价和空间维度多样本比较。行为决策是造成家庭牧场可持续发展水平差异的驱动因素,表现为样本间经济收益与生活水平的分异。不同家庭牧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水平间存在差异,经营规模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或较低的家庭牧场,各系统属性发展不均衡,相反,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家庭牧场,各系统属性呈现均衡发展特征。

    • 河北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分研究

      2008(2):180-183. CSTR:

      摘要 (1076) HTML (0) PDF 287.19 K (1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重要服务功能之一。选取植被结构类型、植被郁闭度、地表层覆盖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并将其量化,用ArcView软件分别作出了各指标矢量图。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专家系统意见,构建判断矩阵,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综合叠加各指标矢量图,得到了河北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分级图。研究认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范围为河北省各大城市水源区、冀北、燕山山地和太行山山地等。

    • 咸阳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2008(2):184-189. CSTR:

      摘要 (1134) HTML (0) PDF 625.65 K (1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咸阳市1997—2005年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变化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学者生态价值估算的方法与模式,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并对所研究时段内各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以及各种土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例进行了估算。(1)研究期内,研究区耕地减少最多,林地增加最多,其中,泾阳县、武功县、三原县、礼泉县是咸阳市林地变化的热点区域。(2)研究期内,咸阳市的ESV增加了44774.15万元,年增加率为0.72%,其中渭城区、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是咸阳市ESV变化的热点区域。(3)研究期内,耕地的ESV所占比例减少最多,林地的ESV所占比例增加最多。渭城区、秦都区、彬县和渭城区分别是咸阳市耕地、园地、林地和水域ESV所占比例变化最大的地区,各区县的牧草地和未利用地的ESV所占比例变化不明显。

    • 陕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及对策

      2008(2):190-194. CSTR:

      摘要 (1030) HTML (0) PDF 235.26 K (1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制定的评价方法,采用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指数5个指标,对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植被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处于优等水平。结合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分析了陕南地区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不足,认为水土流失是该区目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实施生态移民、生态安全经济效益宣传等对策与建议。

    • 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研究

      2008(2):195-198,210. CSTR:

      摘要 (1120) HTML (0) PDF 457.83 K (1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统地论述了水土保持对位配置概念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实践根源。阐述了水土保持对位配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全面地总结了我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研究的成果,并以实践为基础阐述了水土保持对位配置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浙江省临海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研究

      2008(2):199-204. CSTR:

      摘要 (1104) HTML (0) PDF 755.57 K (1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土保持规划是指导某一区域、流域在一定时期内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指导水土流失治理,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的要求,在充分理解其思想、方法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编制浙江省临海市水土保持规划,提出了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总结了规划过程中规程应用的经验,以期对相关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红壤侵蚀区优良水土保持草本植物的选择及评价

      2008(2):205-210. CSTR:

      摘要 (826) HTML (0) PDF 165.53 K (1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19种草本植物分别在江西省宁都县的花岗岩侵蚀区和德安县的第四纪红壤侵蚀区进行了3a的定位试验。通过对出苗率、成活率、平均分蘖数、覆盖度、地上部分浸水容重、根系鲜重、地上部分生物鲜重、有机质等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试验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从中优选出百喜草和宽叶雀稗2种草在花岗岩侵蚀区和第四纪红壤侵蚀区都生长良好的草种。研究结果认为,糖蜜草、柱花草、棕叶狗尾草、鸡眼草、马塘草5种草本植物在花岗岩侵蚀区生长良好。画眉草、黑麦草、狗牙根、假俭草和苏丹草5种草本植物在第四纪红壤侵蚀区生长良好。

    • 石河子垦区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008(2):211-214. CSTR:

      摘要 (816) HTML (0) PDF 363.35 K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石河子垦区属于内陆地区,水资源是垦区发展的基本条件。石河子垦区水资源总量偏少,仅相当于新疆人均占有量的1/2,水质较差,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加剧。分析了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状况,并针对垦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求缓解供需矛盾,实现垦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