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陕西省靖边县不同土层含水量与干层差异研究

      2007(5):1-5. CSTR:

      摘要 (1159) HTML (0) PDF 513.67 K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野外考察和土层含水量的测定, 研究了靖边县沙地土层和黄土层土壤含水量。 结果表明, 靖边几个研究点的沙地土层平均含水量小于3%, 杨树林地黄土层平均含水量为7%左右; 沙地土层含水量远低于黄土层含水量, 杨树林沙地和沙柳沙地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土壤干层, 杨树林地黄土层出现了发育中等的土壤干层, 干层发育深度都已超过6m。 干旱气候是引起干层发生的主要因素, 人工灌木和树种消耗水分较多也促进了干层的发育。 沙地区应以发展耐旱草灌为主的植被, 黄土分布区也应发展草灌为主的植被, 但在黄土分布的洼地区和有外来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耐旱的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 在靖边县这一土壤干层发育较严重的地区, 造林一般不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反而会导致深部土壤水分的过量消耗等不良后果, 因此该区是不适于造林的地区。

    • 岔巴沟流域泥沙输移比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2007(5):6-10. CSTR:

      摘要 (1079) HTML (0) PDF 628.35 K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团山沟单元小流域作为流域系统产沙的源地, 将其它中小流域输沙模数与单元小流域侵蚀模数之比定义为泥沙输移比, 系统的研究了岔巴沟流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降水水文影响因子和地貌形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研究发现, 从长远来看, 流域系统的侵蚀与产沙可达到平衡, 但就次降雨或年度而言, 流域系统经常处于泥沙滞留和滞留的泥沙重新侵蚀搬运的状态, 降雨量、径流系数、降雨时间、水流平均含沙量能很好的表达岔巴沟各流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 在考虑地貌形态因子的影响后, 得到了岔巴沟流域次暴雨泥沙输移比的降水水文因子与地貌形态因子关系的综合表达式。

    • 鄂尔多斯高原梁地退化草场两种典型群落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

      2007(5):11-16. CSTR:

      摘要 (1355) HTML (0) PDF 582.70 K (1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 植被群落的变化是与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密切相关的。本文以鄂尔多斯高原梁地退化草场为研究对象, 采用地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本氏针茅群落和牛心朴子群落中小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尽管在退化过程中没有灌木的侵入, 但在两种典型群落中均存在着肥力岛的分布, 其形成及发展的机制并非灌木侵入, 而是由于植被覆盖的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加剧的结果, 因此灌木的侵入并不能作为鄂尔多斯高原梁地草场退化的评价指标。 同时也证明了多变量指标克里格法在土地养分状况的综合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

    • 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分布特征及粒度效应

      2007(5):17-21. CSTR:

      摘要 (965) HTML (0) PDF 474.60 K (1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定了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粒径组分, 对营养物质的分布特点和粒度效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主干流河道沿程分布上, 各种营养物质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低—高—低"型分布特点。有机质、全N和全P之间均呈现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特别是全N和有机质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50, 属于高度相关。 各营养物质与砂粒含量之间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各营养物质与粉砂含量之间表现出较明显的正相关性; 各营养物质与黏粒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营养物质与粒径组分之间的这种关系将丰富沉积物中污染物分布"粒度控制规律"的内容。

    •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对降水及其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2007(5):22-27. CSTR:

      摘要 (1134) HTML (0) PDF 625.32 K (1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油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穿透降水和树干茎流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 单次降雨过程中的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呈幂函数关系, 而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跟林外降水量皆呈线性相关关系, 它们占林外降水的比例分别为7.23%~87.39%, 12.56%~91.58%和0.007%~1.77%。 环境状况、气象条件和降水特性的不同是造成同一地区大气降水化学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降水透过油松林冠层后, 穿透降水和树干茎流中元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穿透降水中各元素含量变化均与降水时间间隔呈正相关, 而与降雨强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 除N外, 树干茎流中P, K元素含量与降水特性的关系与穿透降水的相同。

    • 近50a来接坝山地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土地沙化的影响

      2007(5):28-31. CSTR:

      摘要 (1038) HTML (0) PDF 324.29 K (1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为例, 通过对研究区近50a气象资料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的统计、分析, 总结出气温、降水、蒸发、风等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情况、周期和趋势, 以及人为经济活动干扰的强度、程度与发展态势; 结合小坝子乡近30a的土地沙化情况, 综合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接坝山地土地沙化的影响, 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

    •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2007(5):32-36. CSTR:

      摘要 (1122) HTML (0) PDF 533.71 K (1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2004年9月至2005年4月, 对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中耕地、牧草地和撂荒地3种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进行定位观测, 并研究了其受典型降雨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土地类型表层(0-20cm)土壤含水量最低但波动最大, 越到底层含水量增加且波动变小, 根系吸收和蒸腾耗水等因素使得牧草地表层土壤水分小于耕地。 典型降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十分明显, 但各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时间有所不同。 耕地和牧草地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均在雨后1d就显著增加, 底层在雨后6~8d才达到最高; 而撂荒地在雨后3d的剖面(0-30cm)土壤含水量就达到最大值。研究发现3种类型中牧草地表层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最差。 降水、土地利用(植被)和土壤质地是造成研究区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因素。

    •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及其风险评价

      2007(5):37-40. CSTR:

      摘要 (1053) HTML (0) PDF 462.93 K (1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 城市化进程快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 采用1985, 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分析15a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运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 基于流域各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a的日序列降水数据, 计算1985, 2000年这2个时段土地利用特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扩展。 全流域城镇扩展导致年平均地表径流增加1.14×10~8m~3, 约为总径流量的2.9%。 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导致苏锡常区和浦东浦西区, 分别增加了6.01%和3.91%。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沪-苏锡常城市带, 1985-2000年间城镇面积增加635.2 km~2, 相应径流量增长6.5%。基于单元格网城市化水文效应风险评价结果显示, 低、中、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占评价区面积的37.5%, 50%和12.5%。

    • 东南沿海中小流域非点源污染估算研究与分析

      2007(5):41-44. CSTR:

      摘要 (1439) HTML (0) PDF 605.38 K (1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 东南沿海地区中小城镇迅速崛起, 大大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随之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已明显影响到该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威胁到人类生存环境。 为此, 运用长期水文影响模型中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模块(L-THIA NPS), 结合GIS技术对东南沿海地区溪口流域的溶解态氮(TIN)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和空间分布模拟, 将模拟结果和土地利用/覆盖图可视化显示并进行分析, 从而使污染负荷的模拟结果可以更好地为流域非点源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 基于GIS的表征水分资源气候要素的推算及空间变化特征

      2007(5):45-48,113. CSTR:

      摘要 (1302) HTML (0) PDF 551.56 K (1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揭示水分资源的空间变化特征, 满足地质勘探、地质灾害预报、设施农牧业工程、工农业基地工程的建设以及开发利用降水资源各用户的需求, 利用GIS工作平台, 采用傅抱璞先生提出的半经验半理论气候资源回归模拟方法, 将呼伦贝尔市水分资源推算到3″×3″小网格上, 建立的41个表征水分资源空间分布模型, 34个通过了极显著性检验, 7个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有88%的模型回代检验和83%的模型模拟检验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5%~5%之间, 从而实现了水分资源快速、准确的查算。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分资源的空间变化规律, 为该地区充分合理利用水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研究简报
    • 藉河示范区淤地坝建设的特点与建设途径

      2007(5):49-52. CSTR:

      摘要 (849) HTML (0) PDF 466.65 K (1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Ⅲ副区, 地形破碎, 沟壑纵横, 沟道侵蚀明显, 淤地坝建设是该地区沟道治理的一项重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该区淤地坝建设形成了高坝小库容, 防洪要求高.工程投资大, 筑坝方式单一等区域特点。 规划以单坝为主, 技术指标适当放宽, 合理布设骨干工程, 适当提高防洪标准等技术途径, 使淤地坝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QuickBird遥感影像在区域耕地定级中的应用研究

      2007(5):53-57. CSTR:

      摘要 (1082) HTML (0) PDF 961.27 K (1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继续深入研究我国耕地定级, 对区域耕地的数量、质量等的评价以及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采用高分辨率的QuickBird遥感影像, 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农地定级的技术路线, 通过高通滤波融合、几何校正, 建立了地物解译标志和屏幕矢量化分类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图, 提高了大比例尺制图效果, 并制作出了1:2000比例尺耕地定级质量图。

    • 基于DEM的坡长计算方法比较分析

      2007(5):58-62. CSTR:

      摘要 (1334) HTML (0) PDF 771.69 K (18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坡长是重要的地形因子, 流域坡长的提取有多种方法, 国内应用到实际研究中的有基于格网的直接计算法和基于山脊线的快速计算法。 以陕西省安塞县大南沟流域5 m分辨率DEM为数据源探讨这两种方法的提取精度。 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在ArcGIS 9.0环境中分别用直接计算法和快速计算法进行坡长提取, 并与通过地形图量算的坡长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直接方法计算结果的合格率为86.9%, 与量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00, 确定性系数为0.520。 快速计算法的合格率为69.7%, 相关系数为0.276, 确定性系数为-0.150, 说明直接计算法的精度比快速计算法高。

    • 低丘红壤肥力退化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7(5):63-66,70. CSTR:

      摘要 (1201) HTML (0) PDF 623.78 K (1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对侵蚀红壤肥力退化过程分析为基础, 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评价红壤肥力退化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侵蚀退化红壤复垦后土壤肥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时间和生物因素是影响土壤肥力恢复的主要因素。 复垦时间长, 发展林业均有助于土壤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质的恢复。 因子分析能有效地减少土壤性质指标间的重复信息, 起到筛选和精简指标的作用。 精简的6项指标(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过氧化氢酶、土壤物理性黏粒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微生物量碳)能概括所测定的全部16项指标包含信息的90%以上, 能以较少的指标来反映土壤肥力的整体状况。

    • 甘肃省长江流域大(暴)雨引发泥石流危险程度评价

      2007(5):67-70. CSTR:

      摘要 (1476) HTML (0) PDF 499.69 K (1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甘肃省长江流域11个气象站1971-2000年30a整编气象资料及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0年1m土层内的土壤湿度资料, 分析了该地大(暴)雨发生频率及大(暴)雨易发时段不同深度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可容纳水量的变化, 构建了评价当地大(暴)雨引发泥石流的评价指数。 结果表明, 在发生大雨时, 西汉水流域的泥石流发生可能性大于白龙江流域。 发生暴雨时, 白龙江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大于西汉水流域。

    • 耕作措施对农田黑土入渗速率的影响

      2007(5):71-74. CSTR:

      摘要 (1214) HTML (0) PDF 419.92 K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5种耕作措施对东北农田黑土入渗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传统耕作为代表的平翻和旋松耕作的垄台容重最小, 表层土壤稳定入渗速率高于其它3种耕作措施, 分别为9.20mm/min和7.31mm/min。 免耕垄台和垄沟的容重虽较高, 但均具有较高的稳定入渗速率。 在夏季进行垄沟深松少耕, 可显著提高垄沟的稳定入渗速率。 免耕和少耕是高效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 柳枝稷的生长发育与土壤水分特征

      2007(5):75-78,88. CSTR:

      摘要 (1232) HTML (0) PDF 732.56 K (1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2-1998年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在山地、川地引种10份原产美国的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材料, 经过7a测定, 数据表明柳枝稷在3~5a生长高峰期对土壤水分需求最大, 产量最高。 从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来看, 柳枝稷草地在80—200cm土层已经形成土壤干层, 而且在经过生长季节降雨和休闲期的雨雪水分补充不能够补偿, 这主要是维持较大的生产力造成。柳枝稷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有较强的适应性, 这对当地人工草地建造、天然草地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柳枝稷驯化栽培的人工草地在黄土丘陵半干旱地区立地条件下生产力与土壤水分特征的比较, 以揭示柳枝稷的生态适应性对其地上生物量形成规律的影响, 为该地区合理利用牧草资源、提高草地的生产能力提供依据与参考。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重塑

      2007(5):79-82. CSTR:

      摘要 (1093) HTML (0) PDF 595.87 K (1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不同资源型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特征的差异, 结合现存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重塑了动态的、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并探讨了几种具体实用的评价方法, 以此评价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转型效果。

    • 土壤水热耦合模型的研究

      2007(5):83-88. CSTR:

      摘要 (1073) HTML (0) PDF 542.33 K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二维有限元方法和遗传算法结合起来, 求解土壤水热耦合方程, 获取土壤含水量数据。 通过遗传算法来反演水热耦合边界条件, 再应用二维有限元方法来正演土壤水热耦合方程, 并以遥感数据作为方程的初始条件, 实现对土壤水分的时空监测。 通过使用内蒙西部研究区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数据对此模型进行模拟和检验, 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合理的, 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 失稳状态下土坡稳定分析的改进条分法

      2007(5):89-91,107. CSTR:

      摘要 (1109) HTML (0) PDF 370.49 K (1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圆弧条分法是土坡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 但该法以假定各土条稳定性相等且与整个土坡相等为基础, 属于不严密的刚体极限平衡法, 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以简单土坡为研究模型, 运用改进条分法, 研究了土坡失稳且土条间稳定性不等时, 各土条间的传力特点、滑动规律及加速度协调条件; 推导出了土坡失稳情况下, 计算条间力大小及各土条稳定系数的理论公式。 算例验证表明, 这种方法不仅能准确分析整个土坡的稳定性, 而且揭示了土坡内局部土条的稳定状态, 对于实际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MODIS数据在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以湖北省为例

      2007(5):92-95. CSTR:

      摘要 (1202) HTML (0) PDF 451.15 K (1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动态监测湖北省土壤侵蚀为例, 采用三要素(即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和土地利用)专家规则模型, 应用MODIS遥感影像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快速估测。 首先, 利用MODIS数据和植被指数模型提取省内的植被覆盖度信息; 其次, 利用人工解译的TM影像获取土地利用图;然后, 利用DEM数据生成坡度图;最后, 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 将这3图叠加, 判断和计算侵蚀强度等级, 获得省内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图。 运用GIS技术, 通过对2004年和2005年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图分析比较, 从而实现动态监测。

    • 降水预测的对数马尔可夫模型及其在盐池县沙地中的应用

      2007(5):96-100. CSTR:

      摘要 (982) HTML (0) PDF 539.99 K (1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长期降水量的预测是气象科学的一个难点问题, 也是水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立对数马尔可夫模型预测降水量, 弥补了传统的马尔可夫模型降水预测中峰值的不准确性, 提高了预测精度, 并用宁夏盐池县气象站43a的降水资料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为半干旱风沙区中长期降水量预报提供了一条简便可行的途径。

    • 基于河流网络结构和NDVI集成的流域植被变化研究--以旬河流域为例

      2007(5):101-104. CSTR:

      摘要 (1051) HTML (0) PDF 395.09 K (1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GIS模拟旬河流域河流网络结构, 根据河流网络结构建立缓冲区, 分别研究了不同等级河流缓冲区内, 1997年和2004年相同时段NDVI值的分布特征, 分析了河流等级与其缓冲区内NDVI值的关系。 结果发现, 利用GIS模拟的山地数字河网能够很好地与真实河网吻合; 河流等级与其缓冲区内的ND-VI值存在负相关关系; 2004年河网缓冲区内NDVI值分布较1997年好, 说明近几年旬河流域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 英买力气田群地面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评价

      2007(5):105-107. CSTR:

      摘要 (1089) HTML (0) PDF 359.76 K (1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英买力气田群地面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 采取实地调查和现场勘察相结合的方法, 对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措施、工程生物防治措施、土地整治措施的实施、水土保持资金落实以及监理、监测工作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针对存在的水土保持工程质量以及与主体工程相比较严重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对促进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和特点分析

      2007(5):108-113. CSTR:

      摘要 (1181) HTML (0) PDF 614.65 K (1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相当突出, 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有内在的联系, 但又有其特殊性。 在总结分析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 揭示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9大特点, 剖析了其形成的8大原因, 为对今后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宁夏羊场湾煤矿水土保持设施及其技术评估

      2007(5):114-115,170. CSTR:

      摘要 (1073) HTML (0) PDF 344.26 K (1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开发建设项目随处可见, 人为水土流失急剧增加。 但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监理、验收工作都有不少薄弱环节, 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路线更是亟待完善和发展。 当前技术评估工作应重点核实土地扰动治理情况, 重点检查渣场、贮矸场及运矸公路, 遵循适地适树适草原则, 系统评估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等。

    • >综合治理
    • 珠江上游尖山河小流域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

      2007(5):116-119. CSTR:

      摘要 (805) HTML (0) PDF 477.37 K (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RegionManager软件的支持下, 对尖山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 对两期的土地质量等级进行了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 小流域土地总面积1883.05hm2, 治理后与治理前相比, 乔木林、灌木林、果木林及梯田面积分别增加423.5, 299.9, 17.6和32.0hm2;疏幼林、坡耕地及荒山坡面积分别减少487.4, 164.3和164.5hm2。 新增了保土耕作和经济林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水田、水域、非生产用地及难利用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 评价结果显示, 治理前尖山河小流域的土地等级主要为三等地和四等地, 占流域总面积的67.20%; 治理后主要为二等地和三等地, 占总面积的71.37%。 从总体上看, 治理后比治理前提高了一个质量等级, 治理效果显著。

    • 甘肃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及分区评述

      2007(5):120-126. CSTR:

      摘要 (1190) HTML (0) PDF 987.72 K (1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区域脆弱生态环境现状及特征, 在分析脆弱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基础上, 以甘肃省14个地区(地级市)为评价单元, 建立了甘肃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值。 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分级, 分区评述了不同脆弱生态环境区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该项研究对甘肃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 榆林沙区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效益评价研究

      2007(5):127-132. CSTR:

      摘要 (967) HTML (0) PDF 585.69 K (1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全面调查研究榆林沙区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基本特征、经营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 选取对榆林沙区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生态、经济、社会3类20个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 结果表明, 经过10a的治理和建设, 其综合效益由1995年的较差提升到了2005年的良好水平;其中生态效益由1995年的较差提升到了2005年的良好水平; 经济效益则由1995年的较差提升到了2005年的优秀水平;只有社会效益变化较小, 基本保持了中等水平。 因此, 生态环境建设仍然是榆林沙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 洛川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调查报告

      2007(5):133-136. CSTR:

      摘要 (1219) HTML (0) PDF 585.57 K (1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也是构成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破坏水土资源, 恶化生态环境。 对陕西省洛川县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全面调查, 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 就如何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气候变化对陕西省冬小麦种植区的影响

      2007(5):137-140. CSTR:

      摘要 (1137) HTML (0) PDF 491.37 K (1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全省资料年代较长的54个地面测站1961—2004年的温度、降水等基本气象要素资料, 探讨了陕西省气候变化特点, 计算了冬小麦越冬期积温变化。 研究了陕西省热量资源和水资源对冬小麦种植区的影响。 结果表明, 陕西省年、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突变, 80年代中期以前呈波动性的下降趋势, 80年代中期后开始增温, 90年代后增温迅速。 降水量呈阶段性减少趋势。 陕西省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气温明显变暖, 热量资源增加, 冬小麦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 但90年代开始干旱加剧, 水资源严重不足。 陕西省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 城市再生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2007(5):141-143. CSTR:

      摘要 (941) HTML (0) PDF 361.74 K (1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安市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 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为缓解供水紧张状况, 可以使用再生水资源作为解决的途径。 在分析西安市水资源、污水及再生水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为再生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遇到的必须解决的资金、价格、市场以及如何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宏观控制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评估--陕西省及其各市域实证分析

      2007(5):144-150. CSTR:

      摘要 (1133) HTML (0) PDF 817.29 K (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对生态足迹内涵的界定及其提出背景、研究进展的概括, 阐释生态足迹模型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以陕西省及其10个市(区)为例, 分别估算陕西省及分市域的人均生态足迹。 结果表明, 陕西省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998hm2, 人均生态赤字为1.8512hm2, 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地区生态承载力的限度, 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中对耕地的需求量最大, 化石能源用地和草地次之。 表明该区人的生活消费以主粮为主, 能源消费以煤为主, 生物资源的消费量以农产品为主。 在各市区的生态足迹供需均衡量中, 西安、咸阳、榆林和宝鸡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大于全省均值(2.5998hm2), 渭南、安康、商洛和杨凌地区皆小于该省人均生态足迹。 基于上述分析, 提出陕西省应大力发展经济, 积极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商洛山区主要药用植物土地利用配置初步研究

      2007(5):151-154,158. CSTR:

      摘要 (1270) HTML (0) PDF 684.25 K (1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治理的要求, 在调查分析商洛山区基本地貌类型、土地资源现状、特点及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保持状况的基础上, 对商洛山区重点发展的12种中药材的生境特性、药用部位、土壤要求及其土地利用配置作了初步研究。

    • 广东省土壤磷素流失和控制对策

      2007(5):155-158. CSTR:

      摘要 (1087) HTML (0) PDF 524.38 K (1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磷素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通过分析广东省的土壤磷素状况。 发现由于近20a来的高强度施肥造成了磷在土壤中大量积累, 使土壤磷素的流失风险和数量都大大增加, 给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应对土壤磷素流失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根据广东省自身的情况, 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治理对策。

    • 安塞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探索

      2007(5):159-163. CSTR:

      摘要 (1063) HTML (0) PDF 714.29 K (1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简述了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其建设原则。 安塞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应以水土保持为前提, 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地适树, 适地适林, 搞好植被建设;加强梯田、淤地坝建设, 扩大杂粮生产, 实现粮食自给。 同时应加强果园建设与管护, 加强畜牧建设, 稳定设施蔬菜栽培面积, 建立商品性果树、畜牧和设施蔬菜产业。

    • 塔里木河水质现状综合评价

      2007(5):174-178. CSTR:

      摘要 (1281) HTML (0) PDF 482.72 K (1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塔里木河水质污染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利用阿克苏河的龙口、西大桥断面以及塔里木河干流上游的阿拉尔、十四团断面2001—2005年实测数据, 在统计软件STATISTICA的支持下,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水质指数法进行了塔里木河水质评价研究。 结果表明, 龙口和西大桥断面的水质属于一级(清洁)水, 而阿拉尔和十四团断面的水质属于4级(中等污染)及5级(重污染)水。 塔里木河的主要污染物为氯化物、总硬度、矿化度、硫酸盐、亚硝酸盐等。

    • 浙江省生态旅游区的水土保持问题

      2007(5):179-182. CSTR:

      摘要 (1036) HTML (0) PDF 508.95 K (1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旅游区已经成为浙江省旅游开发的新天地, 它以其提供自然性和原始性的环境深受游客青睐。 水土流失是降低旅游区环境质量和资源质量的重要因素,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水土流失对旅游区的影响方式可分为自生型和外来型两种。 按区域地理特征不同, 浙江省生态旅游区水土保持类型可分为山区丘陵型、江河湖泊型、平原型、海岛型4类。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