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陕北地区不同类型植物生产力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2004(1):1-7.

      摘要 (1171) HTML (0) PDF 880.83 K (1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调查陕北地区不同地域作物(谷子)、人工草灌(苜蓿与柠条)和天然草地(退耕地)的生产力,土壤水分及耕层养分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植物生产力的差异,并分析了引起差异的原因及限制生产力提高的因素。结果表明,作物地(谷子)生产力占据明显优势,但稳定性较差;人工草灌(苜蓿与柠条)及天然草地的生产力较谷子低;天然草地群落的生产力、稳定性、物种丰度指数和土壤养分含量均较优越。指出除水分不足是限制不同植物生产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外,土壤养分含量低和缺乏管理也是限制植物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指出,为达到正确评价不同类型植物的生产力和长期适应性,为该地区大范围植被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应设立定位或半定位研究点进行长期测定与研究。

    • 黄花草木樨改良盐碱土的试验研究

      2004(1):8-11.

      摘要 (1175) HTML (0) PDF 2.89 M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人工种植黄花草木樨样地的监测,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研究了改良退化土壤的效果。在种植黄花草木樨后,除了土壤全钾和速效磷含量下降以外,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全氮、全磷、速效钾养分含量皆明显增加。磷、钾下降的原因与黄花草木樨生长发育过程的需肥特性有关。在黄花草木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该注意追施磷、钾肥,可达到“以磷增氮”,“以钾促氮”的目的。实践表明,种植黄花草木樨这一技术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改良退化土壤的一种优良牧草。

    • 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地退化研究

      2004(1):12-15.

      摘要 (1234) HTML (0) PDF 451.60 K (1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宏观调查和微观实验相结合,测试分析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坡耕地主要由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退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表层耕作土壤变薄和地表径流损失,还造成表土养分流失、土壤物理性能变差、土壤水分入渗能力下降。土地退化的最终结果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干旱年份水土流失造成不同坡度坡耕地不同农作物的粮食减产幅度达21.9%~80.0%。

    • 浅谈烧荒及其解决措施

      2004(1):15-15.

      摘要 (1809) HTML (0) PDF 128.73 K (1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烧荒,是指人为地点燃田野上的牧草,使其成片焚烧。鉴于烧荒的危害性大,且在农村具有普遍性,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沂蒙山区的实际,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能为解决烧荒问题提供一点借鉴。 就沂蒙山区来说,烧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4种。(1)农民在野外上坟烧香燃纸时引起的烧荒,约占总烧荒数的40%;(2)农民在田头焚烧庄稼秸秆时引起的烧荒,约占25%;(3)有些少年在野外点火取乐时引起烧荒,约占15%;(4)农民在野外劳动或照明野饮或吸烟,因不慎而引起的烧荒,约占10%。

    • >简讯
    • 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降雨和径流冲刷试验研究

      2004(1):16-18.

      摘要 (1121) HTML (0) PDF 2.43 M (1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6个不同坡度、土壤和植物措施配置的高速公路边坡模拟试验小区,探讨了暴雨和径流冲刷条件下模拟边坡的细沟形成机理及其侵蚀特征。结果表明,草地几乎郁闭的沙砾土坡面只在降雨末期产生少量细沟;而种植灌木的褐黄土和料礓石的坡面细沟发育明显、形态变化复杂,细沟最大宽度为18.4 cm,最大深度为16.5 cm。因此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二者相结合的办法,才能达到真正的边坡防护效果。

    • >研究简报
    • 重盐碱地的改造及建植草坪的研究——以河西走廓中部重盐碱低洼地的草坪建植为例

      2004(1):19-21.

      摘要 (1152) HTML (0) PDF 335.86 K (1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西走廓各县市盐渍化土地较多。在张掖市东北郊开发区盐碱低洼地建植草坪的试验表明,通过 铺设双层暗管、施用磷石膏并灌溉技术等配套技术,能诱发与防除盐生杂草,改造盐荒地、重盐碱地,从而 种植出优质的草坪并大大降低土壤盐碱程度。

    • >简讯
    • 绿色GDP,离国人有多远

      2004(1):21-21.

      摘要 (1137) HTML (0) PDF 115.43 K (1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绿色GDP概念,来自生态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指将经济增长所导致的灾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统称生态环境损失)等,从GDP中扣除,在我国,常规的GDP统计,是不扣除生态环境损失值的。这与国际上通行的规则是不相一致的。按照联合国1995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要求,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单单看其经济增长指标,而要用经济增长值减去生态环境损失值,所得的值为发展值。如果经济增长大于生态环境损失,是为发展;反之,便是负发展。

    • >研究简报
    • 基于GIS和GPS的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地资源评价

      2004(1):22-25.

      摘要 (1051) HTML (0) PDF 2.52 M (1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土地资源评价理论、GIS和GPS技术,选取地处南方红壤侵蚀区燕沟小流域内某一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模糊数学方法和指数和法对研究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55.1%的土地属5等地,土地质量较差,土壤侵蚀是制约该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的瓶颈因素。提出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尽快恢复与培育土壤肥力是该区域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与方向。同时,研究表明,采用GIS,GPS技术,结合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小流域大比例尺土地资源评价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在此类土地资源评价中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 西北地区水库黄土库岸稳定分析

      2004(1):26-28.

      摘要 (1156) HTML (0) PDF 289.03 K (1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库库岸失稳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常见的边坡变形方式。由于水库蓄水,水位上涨,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岩土体内的断层、裂隙和空隙中的水压力发生变化,使岩土体的强度指标弱化,将可能引起古滑坡体复活或促成新的不稳定滑体。初步探讨了对西北地区中小型水库的库岸稳定机理,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库岸稳定预测的计算方法。

    • 种植制度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2004(1):29-31,42.

      摘要 (805) HTML (0) PDF 529.99 K (1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994-1996年和2001-2002年坡地不同种植制度与地表径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试验资料表明,荒坡地开垦为农田后地表径流量增加,但不同的种植制度对地表径流量的影响也是不同的.1994 1996年种植制度的地表径流量为:旱稻-小麦>玉米-荞麦-大麦>花生-荞麦>红薯-小麦,而2001-2002年的顺序为:花生单作>玉米-肥田萝卜>花生-油菜>果树-花生.单一种植制度的径流量大于轮作制度,轮作制度又大于果农间作种植制度.地表覆盖度与径流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不同作物的田间管理措施及其自身性质是影响地表径流量的重要因子.

    • >应用技术
    • 径流模拟对DEM分辨率的敏感性分析

      2004(1):32-35,56.

      摘要 (1126) HTML (0) PDF 713.03 K (1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SCS模型,以黄河下游支流洛河卢氏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250 000 DEM和1:1 000 000 DEM对1992-2000年的流域径流量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径流模拟对DEM分辨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50 000 DEM的模拟值比1:1 000 000 DEM为高。由不同分辨率的DEM得到流域面积、河网结构、高程等空间参数相差较小,而坡度相关的变化较大。根据SCS模型敏感参数Cn,从坡度参数变化角度分析了不同分辨率的DEM对流域径流量影响。

    • 宁南山区雨水集蓄利用模式与技术集成研究

      2004(1):36-39.

      摘要 (1181) HTML (0) PDF 525.59 K (1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集雨利用是宁南山区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宁夏南部山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结合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实际,总结提出了5种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模式:小流域集雨综合调配利用模式、坡面集雨与林草建设利用模式、道路集雨补灌农田利用模式、庭院经济集雨利用模式、旱作农田微集雨高效利用模式。并对国家在宁南彭阳县王洼集雨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区进行了规划设计和效益分析。

    • 土壤固化剂用于渠道防渗工程初探

      2004(1):40-42.

      摘要 (1081) HTML (0) PDF 2.41 M (1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简要介绍了固化剂的特点及工程应用情况,通过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水稳定性和抗冻试验等方 法,探讨了固化剂用于渠道防渗工程的可行性,得出抗冻性能成为土壤固化剂用于渠道防渗工程的制约因 素这一结论,可供同行参考。

    • 液态地膜和植生带对土壤水温和玉米成苗的影响

      2004(1):43-45.

      摘要 (1138) HTML (0) PDF 366.90 K (1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液态地膜和植生带是2类新兴的土壤改良和覆盖保水材料。通过盆栽和田间实验,比较了液态地膜和植生带及其配合使用对土壤水分和温度及玉米成苗的效应。结果证明纤维植生带和棉质植生带及其与液态地膜配合应用保持水土效果虽好,但极大影响玉米出苗;液态地膜保水增温效果明显,玉米出苗率最高,是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新型保墒抗旱成苗措施。

    • >综合治理
    • 黄土高原山坡道路侵蚀与防治

      2004(1):46-48.

      摘要 (1112) HTML (0) PDF 312.10 K (1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黄土高原不同区域山坡道路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效应,不同区域道路侵蚀类型,地貌演化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充分考虑植物抗旱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道路适生植物资源及植物抗旱性初步研究,提出了道路防治体系设计与植物路植物措施配置原则、技术体系,提出了适应路面、路坡栽种的草灌种类。

    • 新疆焉耆盆地土壤盐渍化特征分析

      2004(1):49-52.

      摘要 (1387) HTML (0) PDF 2.49 M (1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焉耆盆地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当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作者运用统计特征值、趋势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焉耆盆地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除戈壁砾石带外,区内有近60%的土地处于强盐渍化和盐土状态,且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2)荒地土壤的含盐量远大于农田区土壤;(3)表层土壤盐分具有从扇缘到湖滨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灌区内土壤盐分随灌溉和排水而呈现季节性变化,但整体上处于脱盐状态。区内土壤盐渍化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节水灌溉、合理开发地下水、完善灌排系统等措施可有效地改良盐渍土。

    •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水分管理探讨

      2004(1):53-56.

      摘要 (1128) HTML (0) PDF 483.45 K (1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荔枝、龙跟、香蕉、芒果等岭南佳果基地和高效益的蔬菜基地,是广东省以至全国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分析了南亚热带的自然概况、广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资源优势及丘陵赤红壤的特征。研究了广东省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受气候因素的制约,土壤贮水库容和有效库容小,下层非饱和导水率及土壤水力扩散度低等水分特性及问题。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利用生物或工程措施截流降雨、减少地表径流,提高降雨入流率从而增加土壤贮水量和有效贮水量。通过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土壤供水能力,采取防止或减缓土壤水分蒸发措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土壤水分调控与管理技术措施。

    • 黑河中游绿洲农田防护林发展问题探讨

      2004(1):57-59.

      摘要 (1007) HTML (0) PDF 417.22 K (1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田是绿洲的主体和主要表现形式,是绿洲社会人们重要的生产对象和生产活动空间,是绿洲的载体和基础。农田占黑河中游绿洲面积的84.2%,搞好农田防护林建设,可利用渠、路、田间地埂等边际土地做到林农复合经营,最大限度地扩大绿洲的森林覆盖率,丰富绿洲单一的农田景观,创造良好的绿洲环境。只有以农田为基础,通过林渠、林路、林田结合,发展农田防护林,才能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黑河中游绿洲的生态环境。充分重视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和意义,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加强林带更新,积极探索适合农田林网特征的节水技术是实现农田防护林进一步发展和绿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现实途径。

    • 洞庭湖流域花岗岩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及类型划分

      2004(1):60-62,73.

      摘要 (1045) HTML (0) PDF 421.97 K (1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花岗岩母质土壤区在洞庭湖流域广泛分布。由于内在机理及洞庭湖流域特殊的气候条件和人地关系状况,使这一类土壤区成为洞庭湖流域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之一,并引起了严重的环境、社会、经济后果。花岗岩分布区地形陡峭、风化速度快,风化层深厚,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在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水土流失的时序特征与风化层各层的特性紧密相关。为了科学治理,首次尝试对湿润区花岗岩水土流失区进行区域界定并作了类型区划分。

    • >综合研究
    •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现存问题及有关建议

      2004(1):63-65,78.

      摘要 (1129) HTML (0) PDF 470.41 K (1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区域广阔,推进迅速,实施经验欠缺,因此目前存在科学规划、充分论证、有序推进不力,造林成活率低,科技支撑不足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及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谨提出建议如下:(1)明确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正确定位;(2)增强退耕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实施综合治理的政策可操作性;(3)加大配套措施实施力度,确保退耕成果不反弹;(4)国家应明确政策,支持封禁,促进植被自然恢复;(5)重视粮食的风险问题与对策。

    • 保护性耕作是防止沙尘暴发生的有效途径

      2004(1):66-68.

      摘要 (1231) HTML (0) PDF 433.23 K (1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我国北方荒漠化形势和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对防止沙尘暴的作用和意义。根据生态学原理,提出了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和实施留茬、免耕、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以及加强农田防沙配套技术体系研究的一些设想。

    • 松嫩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探讨

      2004(1):69-73.

      摘要 (1025) HTML (0) PDF 712.97 K (1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利用,严重制约着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用水和工农业发展需水的趋势,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3大战略:(1)保证生态环境需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持续高效利用水资源;(3)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稳定发展。

    • 生态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2004(1):74-78.

      摘要 (1095) HTML (0) PDF 2.70 M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鉴目前国内外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成果,依据系统分析原理,建立了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与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能力、系统协调度5方面综合测度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在实证研究中,结合延安市宝塔区区域特征,运用设计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宝塔区近8a来(1992-1999年)区域发展水平进行的量化评价,得出结论:宝塔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但目前仍处于弱可持续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系统为低水平的协调状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