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试验研究
    •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容许流失量研究

      2003(4):1-4.

      摘要 (1144) HTML (0) PDF 415.61 K (1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理论分析、试验观测、外业调查的基础上,从黄土成土速度、坡耕地表土养分平衡、保持坡耕地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黄河河道的容许来沙量、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土壤培肥和施肥能力的巨大潜力等角度综合分析,确定2.00t/(hm2·a)作为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的土壤容许流失量,在较长时期内是比较合理的。

    • 黄土丘陵沟壑区管道建设工程土壤侵蚀预测及防治措施

      2003(4):5-8.

      摘要 (1005) HTML (0) PDF 383.21 K (1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管道建设过程中植被剔除、地表开挖、土壤堆积松散,加重了当地的土壤侵蚀。结合管道建设特点和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环境特征,以刘坪—姚店输油管道建设为例,对黄土丘陵区管道建设工程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预测,包括弃土(渣)及扰动原生地貌可能产生的土壤侵蚀量。为减少和防止土壤侵蚀,根据管道建设的特征和当地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植物等综合治理措施。

    • 建瓯市丘陵山地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循环研究

      2003(4):9-12,20.

      摘要 (1038) HTML (0) PDF 443.74 K (1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野外定位试验3a连续观测资料和实验室分析为基础,从地上部和地下部2个角度研究了建瓯市丘陵山地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循环。结果表明,草地生态系统主要营养元素在土壤分室的总贮量排序为:Al>Fe>K>Mg>Ca>Zn>N>Mn>P,体现了亚热带酸性土壤的化学组成特征;N,P,K及Ca等营养元素循环系数较大,是草地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过程中的活跃元素,Al,Fe等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循环系数较小;揭示了在丘陵山地发展草地生态系统应增加土壤分室N,P,K及Ca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和其有效性,提高土壤分室与植被分室之间营养元素循环通量,选育适合当地特点的草种,从而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系统的建设。

    • 南方高岭土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

      2003(4):13-16.

      摘要 (1016) HTML (0) PDF 398.10 K (1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高岭土矿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测定,选择了马尾松、胡枝子和香根草3种植物作生物复垦的先锋植物,并采取不同试验处理。结果表明,马尾松、胡枝子和香根草乔灌草相结合的群落配置,结合废弃地熟土回填的处理,有利于植物较快生长,能较快地达到培土熟化效果,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 >研究简报
    • 藏北高寒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过程的障碍因子初探

      2003(4):17-19.

      摘要 (1144) HTML (0) PDF 390.16 K (1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介绍藏北高寒草原现状的基础L,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对藏北高寒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障碍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一些措施,包括天然草场合理利用、土壤培育、南草北调和加强科学研究等对策。

    • 川藏公路沿河路基水毁成因分析与工程防护

      2003(4):21-23,27.

      摘要 (1130) HTML (0) PDF 392.16 K (1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川藏公路(西藏境内部分)地处青藏高原的西南部,由于其沿线所处地区的特殊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影响,因而沿河路基水毁现象十分严重。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川藏公路的水毁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井就防治方法提出了建议。最后以川藏公路K4238+196—K4239+150段典型水毁为例,分析了各种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 黑河水库汇流区土壤侵蚀评判方法研究

      2003(4):24-27.

      摘要 (807) HTML (0) PDF 360.99 K (1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已有的土壤侵蚀评判模型,对黑河水库汇流区进行了单元划分与侵蚀强度评判,评判结果与实测及已有研究吻合较好,得出了汇流区内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指出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退耕还林是减轻汇流区土壤侵蚀和延长水库寿命的根本途径。

    • 黄土高原降雨雨滴动能的分布律

      2003(4):28-29,54.

      摘要 (1218) HTML (0) PDF 2.35 M (1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降雨强度、雨滴速度、雨滴动能等参量与土壤侵蚀关系密切。根据Best A.C.提出的雨滴直径分布函数,从理论上导出了符合黄土高原实际情况的雨滴动能分布密度和分布函数,它们都符合不同参数的韦伯分布。不同雨型、雨强条件下的雨滴速度和降雨总动能的理论计算值与前人的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韦伯分布的确可用于描述雨滴动能分布,其参数确定也是恰当的。因此可直接由降雨强度和雨型决定的雨滴动能分布经积分得出降雨总动能,而无须通过经验回归模型(通常存在地域差异)求取降雨总动能。

    • >水保监测
    • 地形复杂地区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应用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坡耕地遥感调查为例

      2003(4):30-32.

      摘要 (1100) HTML (0) PDF 431.77 K (1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复杂,在坡耕地遥感调查中单纯采用监督分类法很难获得理想的精度。以黄土丘陵沟壑地区为研究区域,在坡耕地的分类中采用改进的分类方法,首先以非监督分类法获得初始训练样本,在对样本进行增补和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监督分类,使分类精度明显提高。研究表明,用改进的分类法提取坡耕地及其它地物的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是该地区进行坡耕地调查较为理想的方法。

    • 线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

      2003(4):33-35.

      摘要 (1066) HTML (0) PDF 288.91 K (1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线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在时空分布上具有阶段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同小流域监测和其它建设项目监测相比,其水土保持监测难度相对较大。针对线形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与治理特点,从监测内容、对象到监测项目和方法,对线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可作为同类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编制的参考。

    • 辽宁省小流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2003(4):36-37.

      摘要 (742) HTML (0) PDF 210.10 K (1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治理技术。利用3S技术建立小流域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是以遥感影像为背景,确定集水区域,以山脊为界,面积控制在10~20km2,同时考虑行政边界,在计算机上,以地理信息软件为技术平台,绘制小流域边界,并输入18位小流域编码。根据管理需要,按市、县、乡、按流域、按水库上游等各种管理方式绘制成若干种小流域图,为各级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提供服务,提高水保工作的管理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 >水资源研究
    •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用水资源利用研究

      2003(4):38-42.

      摘要 (974) HTML (0) PDF 484.08 K (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地连续10a的试验调查发现,人工草地和沙棘、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在长系列年内变化上基本一致,1m土层含水量处于100~140mm,生长期土壤水分基本上处于亏缺状态;而荒坡草地土壤含水量年内均比人工草地高约40mm,土壤水分一直处于适宜、稳定的水平。林地沙棘和油松均表现出适应该地气候特点的生长的状况,但从土壤水文循环状况看,土壤水分长时期处于亏缺状态不利于植被的再生长和生态效益的发挥。径流试验研究表明,人工草地、油松林地年内平均径流深分别为1.45mm和1.27mm,径流系数为0.08和0.07;荒坡草地和沙棘林地在年内基本上不发生大的径流,且多为清流。因此,植被恢复在治理措施上应当注重植被的自然修复和保护,并充分利用径流资源补充土壤水分,使其朝着利于植被生长的方向发展。

    • 干旱荒漠区植物骆驼刺的耗水规律

      2003(4):43-45.

      摘要 (1280) HTML (0) PDF 3.92 M (1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天然植物的耗水量是其生态需水量的一部分,也是确定其生态需水量的基础。额济纳旗位于黑河的下游,属于干旱荒漠区,全区域只在河流沿岸依靠地下水形成天然绿洲,骆驼刺是天然绿洲上的一种常见多年生天然矮灌木,具有额济纳旗天然植物根系生物量比地上部分生物量大的多且侧根十分发育的共有特点。因此搞清骆驼刺的耗水规律及耗水量将为认识额济纳旗区域内其它天然植物的耗水量及其耗水规律提供科学的基础。同时也将为维持额济纳旗现有天然生态不再恶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此本文利用由土壤含水量及根系有效长度得到的折算因子与可能蒸散量的积成功地确定了骆驼刺实际蒸散量即其耗水量。得出额济纳旗天然矮灌木骆驼刺林地的年耗水量为132.00mm。并得出额济纳旗矮灌木骆驼刺的耗水量主要来源于潜水蒸发量与土壤贮水量。

    • 库区主要经济林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2003(4):46-49.

      摘要 (1114) HTML (0) PDF 365.43 K (1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刺槐林和灌丛草地为对照,研究了黄前库区流域主要经济林类型柿树林和板栗林对降水的截留和分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总体比较为刺槐林>柿树林>板栗林>灌丛草地,即经济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介于森林和灌丛草地之间。

    • 影响历史黄河水患因素的综合分析

      2003(4):50-54.

      摘要 (1065) HTML (0) PDF 500.68 K (1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历史记载和灾害系统分析方法,认为黄河自东汉以来确实存在相对稳定的时期。黄河水患较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原因包括3个方面:(1)由气候原因导致的黄河下游来水量的减少和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由农转牧导致的水土流失的减少,进而使黄河下游河水含沙量的减少,河道淤积速率低。(2)王景治理黄河和黄河下游大量湖泊沼泽的存在大大提高了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3)由战乱导致的华北平原人口稀疏,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低。

    • >综合治理
    • 晋西沿黄地区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

      2003(4):55-60.

      摘要 (1051) HTML (0) PDF 617.08 K (1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晋西沿黄地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水土流失面积为20777.0km2,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79.30%,较70年代末水土流失面积17912.54 km2增加了2864.46km2,平均每年以143.23 km2的速度在扩展。水土流失造成该区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田水利设施被破坏、生态失调等危害。为此,本文依据研究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提出了以山西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 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度的研究及其应用

      2003(4):61-65.

      摘要 (1050) HTML (0) PDF 474.93 K (1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评价当前关于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出发,利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县域生态示范区复合生态系统的构成,并对各层次的相互作用与功能进行阐述。构造了可持续发展度来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并对其构成部分和计算方法进行论述;最后,以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应用所构造的可持续发展度指数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

    • 河南省丹江口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现状与管理对策

      2003(4):66-68.

      摘要 (987) HTML (0) PDF 308.09 K (1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丹江口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湿地的典型代表,该区有着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本文针对该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管理措施:(1)成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采取生态林业和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建立保护区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这些措施对保证生物多样性、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化治理模式探讨

      2003(4):69-71.

      摘要 (961) HTML (0) PDF 306.57 K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流域中上游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已严重威胁到全流域的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长治”、“天保”、“退耕”三大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水土流失的加剧,但其本身仍有许多局限与不足。由于治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十分重要和紧迫,本文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征生态税、发展生态经济农业、实施生态移民、加大生态进口和发展生态旅游等一系列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生态化治理的新模式。

    • 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初探

      2003(4):72-74.

      摘要 (1046) HTML (0) PDF 314.93 K (1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小流域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过程出发,兼顾小流域综合治理的3大效益,以可持续发展发展度指数和协调度指数为基础构成了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判指标体系,并将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划分为6级。

    • >简报
    • 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总体构想

      2003(4):75-76.

      摘要 (1012) HTML (0) PDF 233.54 K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25°46′~118°53′,北纬43°26′~53°33′。东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南、北与河北省和吉林省为邻,辽东半岛及辽西走廊临渤、黄二海。全省行政区划含14个地级市、100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为1.46×105km2

    • 开展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技夏令营的思考

      2003(4):77-77.

      摘要 (754) HTML (0) PDF 133.85 K (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之大、范围之广,位居世界之首,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又指出水土保持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江河的根本措施必须抓紧抓好,这是件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在新的形势下水土保持应该有新起点、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水土保持法》第9条、《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7条明确规定要

    •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经济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2003(4):78-78.

      摘要 (751) HTML (0) PDF 112.88 K (9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现已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对水土保持项目进行经济评价以前主要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中的规定计算经济效益,列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后,经济评价还要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SL72-94)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2类,经济效益主要计算产投比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