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6):1-5.
摘要:土壤侵蚀是坡耕地土壤退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坡耕地的实验表明,沿坡耕地等高线种植高密度高固氮植物篱并合理经营,可有效防治土壤侵蚀。1997年植物篱处理的土壤侵蚀量减少到对照的14.5%~23.9%,1998年侵蚀量仅为对照的1%~3%.坡耕地土壤侵蚀集中发生在雨季中期。土壤侵蚀过程也是土壤养分加速流失的过程,分析表明流失土壤中全氮和有机质在侵蚀土壤中含量分别是表土平均含量的2.3倍和2.47倍以上。在培植等高植物篱系统后,经过4~7a的正常耕作,坡耕地可形成以植物篱为地埂的梯地。
1999(6):6-10.
摘要:青海境内黄河上游地区是青海省工、农、牧、渔业生产基地,也是国家列入重点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在青海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黄河下游断流的日益严重,作为黄河水量主要供给地的青海境内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利用青海境内黄河上游主要水文测站的资料,对境内水沙来源及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面积只占黄河流域面积的23.4%,而径流量占47.5%,输沙量只占3.86%,是黄河的主要产流区和水量供给地之一。青海省境内黄河水量主要来源于青海省达日-甘肃玛曲区间及附近的地区,是黄河在青海境内的主要产流区。
1999(6):10-10.
摘要:1山川秀美的含义着眼于黄土高原乃至于全国生态环境及其建设的问题和症结,总结数十年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学习体会江总书记“山川秀美”的批示和“西部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实质,我们认为“山川秀美”的基本含义是: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
1999(6):11-15.
摘要:以吉林省西部地区乾安县为例,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趋势面分析等数学方法,对该区土壤盐渍化与地下水动态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合土壤盐渍化的预测结果及其与地下水潜水埋深之间的关系曲线,提出了防治该区土壤盐渍化的对策。
1999(6):15-15.
摘要:典型的丘陵沟壑区干旱少雨,防旱、抗旱、救灾成了党政领导和农民的经常性工作。虽然近年来的抽水灌溉,加强了沟边河边农田的抗旱力度,却又出现了沟水、河水断流现象,每年都有1~2个月的干枯,严重缺水。如果结合打坝修建蓄水池井,坝有多高井就多深,只要抽出池井水,就可浇灌坝地上的田地,放出池井水可浇灌低于坝地的田地,这样就能有效地加强抗旱力度,保证农业的增收。
1999(6):16-19.
摘要:黄土高原地区自建国以来共建淤地坝1.0×105余座,淤地3.8×105hm2,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区淤地坝的普查,充分证明了淤地坝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上的作用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淤地坝建设与利用过程中仍存在种种问题,尤其表现在坝系规划布局不合理,病险坝多;设计标准偏低,易造成坝体破坏或垮坝;建坝施工质量差,工程不配套;坝体管理水平差,维护粗放;坝地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偏低等5个方面。
1999(6):20-22.
摘要:砂页岩地区崩岗源头墙壁的后退是通过切割—下坠的方式进行的,这是水蚀和重力侵蚀共同作用的一种侵蚀方式,这明显区别于花岗岩地区的崩岗侵蚀,那里的崩岗墙壁后退主要是重力侵蚀的结果。
1999(6):22-22.
摘要: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草地资源是分布最广、最雄厚的绿色生物能源,草地的重要性不亚于森林。草虽然不能被人们所直接利用,但通过草食家畜,可以把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绿色植物转化为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另外,草地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功能。
1999(6):23-25.
摘要:人是农业系统的核心,人类行为对农业系统的演变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按照人类行为作用强度,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黄土高原地区处于第2阶段。在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人类行为“二元化”的有机统一。
1999(6):26-30.
摘要:以TM影象为信息源,在全数字方式下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甘肃省沙地的TM图象数据库、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用该方法建立空间数据库不仅速度快、精度高,而且数据库具有完整性和一致性高,不同期数据可比性强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其它空间分布问题的分析研究工作中。通过对已建立的沙地数据库的分析得出甘肃省沙地广泛分布,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全省有沙地面积2750863hm2,占全省总面积的6.054%.在86个县区级行政区域单元中32个县市有沙地分布。
1999(6):31-35.
摘要:引进景观生态学的空间结构分析思路,水土流失空间结构的4个主要元素是斑块、廊带、基面和边缘带。根据黄河河源区地质调查所获实际资料和遥感影象信息,从3个不同的等级层次对河源水土流失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河源区水土流失受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因素联合控制,但后者的作用更为重要,而且导致了河源新的危害性更大的水土流失类型。河源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制止短期经济行为。具体途径是(1)保护草场;(2)实施植被、栅栏护岸工程;(3)沙金矿开采后的植被恢复。
1999(6):36-38.
摘要:分析了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信息系统的结构,利用GIS工具软件建立水土资源数据库,探讨了在VB环境下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事件驱动编程机制。并着重介绍了“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及开发要点,可供水土保持工作者参考。
1999(6):39-44.
摘要:以甘肃省引洮灌溉工程为例,根据项目主体可行性研究的要求,论证了绿化土地的分布和面积,分析了绿化地的立地条件,提出了绿化植物种选择方案。并根据项目对绿化的特殊要求,通过对绿化方案的比选,提出了可行的绿化方案。
1999(6):45-48.
摘要:位于阴山北麓丘陵区农牧交错带的小公乌素村经过3a的生态农业建设已初见成效。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其进行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为阴山北麓丘陵区大范围的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经验。
1999(6):49-53.
摘要:在神府煤矿进行的造林种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造林以3月下旬至4月初为宜,采用覆膜、埋苗、浇水等技术。待大风过后4月下旬气温回升时将苗木刨出,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且每次浇水量以5kg/株为宜。采用容器苗和带状整地,实行径流林业能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而种草以雨季播种为宜。
1999(6):54-57.
摘要:以水利部颁发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拟定标准为基础,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比较了不同植被覆盖度下的土壤侵蚀模数。结果表明,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拟定标准与前人研究成果间均存在一定差距,说明该拟定标准的适用性值得进一步斟酌。
1999(6):58-61.
摘要:总结归纳了膨胀土胀缩变形的有关理论,在论述各理论解释膨胀土胀缩变形机理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简要评析,指出了有关理论的异同和内在联系。
1999(6):62-62.
摘要:1体制沿革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建于1960年。建所40年来,隶属关系几经变动,至198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84]19号文件决定:省水保所同朝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实行一套人马,省、地双重领导,承担省、地确定的科研任务,隶属辽宁农业学院。该体制一直沿用至今。
1999(6):63-63.
摘要:1999年8月7日朱钅容基总理视察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时,充分肯定了该所多年来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科学研究工作成绩,并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做了重要指示。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