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源保护林建设是保护森林环境,实现林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北京市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以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将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划分为生态型水源保护林、生态经济型水源保护林、经济生态型水源保护林3个林种和18种类型。最后提出了各类型水源保护林合理利用和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有关决策部门和制定该区水源保护林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近年来,锡林河流域由于草场载畜过量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逐年降,低草场退化,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尤其是锡林河水库每遇大雨或暴雨,山洪暴发,形成泥石流,冲毁上坝公路、坝肩,对锡林河水库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锡林河水库地处锡林浩特市上游,距市区仅有10km余。
摘要:在测定分析黄家二岔小流域内不同林种蒸腾强度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并建立了光照、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地温等环境因子对蒸腾作用影响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地区落叶松和刺槐林生长季节的蒸腾耗水量是同期降雨量的107.9%~119.5%,土壤的降水输入量不能满足灌乔木林地的蒸腾消耗,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柠条、沙棘等灌木树种,其蒸腾耗水量占同期降雨量的61.66%~66.1%,土壤的降水输入量能满足灌木林地的蒸腾消耗
摘要: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农田基础肥力水平低下,特别是近几年新修的梯田,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速效P和阳离子代换量都处于很低和低等水平,速效K为中低程度,土壤酶活性也很低。坝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相对梯田较高,但大多也只处于中低水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土壤肥力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大量有机肥的投入、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增加养地作物种植面积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摘要:河道堤防工程系黄河下游防洪的主要屏障,适时搞好其维修加固,对抗御黄河洪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惠民县河道堤防工程老化评定,对老化评价的内容、方法及成果分析计算进行了研究,为黄河下游河道堤防工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崩岗侵蚀是华南水土流失区最严重的一种水土流失类型。崩岗由崩壁、崩积堆和冲(洪)积扇3部分,组成三者在发生上具有相关性,并且通过物质的输送和能量的转化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侵蚀地貌系统。崩岗侵蚀地貌系统的发育规模通常首先表现出一个Logistic增长过程,随后系统的演化可分持续发展、波动、稳定平衡、消亡4种趋势
摘要:根据在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观测资料,对5~7龄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及其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为提高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利用率,改善其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沙棘根系吸水范围可达2m土层以下,在0~2m土层内沙棘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特点为:随着土层深度的不断加深,土壤含水量呈减小的趋势,在30~50cm和80~100cm土层分别出现土壤水分强烈吸收层;(2)沙棘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亏缺期、积累期和消退期,1998年全年雨量分配比较均匀,土壤水分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3)年生长季中,沙棘生长与其林地土壤水分间有显着的相关关系,且生长的季节动态滞后于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
摘要:1998年9月中旬,四川省大邑县部分山区遭受了特大暴雨袭击,引发了严重的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导致2人死亡,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5×107多元。从地形、地质、暴雨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了山地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灾害防治建议
摘要:从多因子综合对比实验中,定量地分离出单因子值是定量分析中的一个难点。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模原理及对模型的解算方法,并对该原理进行了论证。举例说明了应用该原理建模和解算的方法、步骤及计算结果。
摘要:小流域治理效益的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评价过程,根据各评价指标特征值之间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论中熵这一工具,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减小人为赋权的主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评价模型,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摘要:针对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问题日趋严峻,审视和反省人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的行为,认为为保障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从自身行为及经济、社会与水的辩证关系上,为自然立法,走自然与人类和谐之路,构建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指导思想,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摘要: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环境背景特征,认为黄土高原雨水环境差;人工林草地土壤水分长期处在亏缺状态,高产农田、林草、坡地生产力受水分环境制约严重;径流水可利用程度低。生态环境的改善必须借助于水土保持的生物、工程等措施,首先改善水环境。水土保持措施对在水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在地块尺度上,可以汇集雨水、增加入渗、满足作物、植物生长的水分需求平衡。但高耗水的林草地、水分亏缺严重,在植被建造中还应因地制宜。水土保持措施在流域尺度上表现为增加流域贮水、蒸发,但使流域径流有所减小。
摘要:深圳市水土流失面积已从1995年的184.99km2减少到1998年底的96.7km2.严重级流失面积所占比重也从1995年的55.7%减少到1998年的20.6%.经分析计算,1996-1998年水土保持累计减少进入河道(排水道)的泥沙量达3.343×106t,减沙效益达2×108元。在对深圳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土流失的现状和水土保持的最新进展。概括了实施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9类途径,并对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摘要:介绍了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超负荷的人口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提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是实现整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深入分析了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在实地调研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即:(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指导思想;(2)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与发展小流域生态经济的生态建设之路;(3)实施生态建设富民的系统战略工程
摘要:针对神府榆横煤田开发区水土保持现状及社会环境的特征,分析了该区过去水土保持工作的成就、经验和问题,阐述了加强该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从治理措施、监督措施和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新的对策。
摘要:高文毓先生,男,山西省芮城县人,高级工程师,共产党员。1963年底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水土保持专业,1964年2月分配到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从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研究至今。
摘要:刘德先生,高级工程师,男,江苏省涟水县人,1947年毕业于华中行政干部学院土木工程系(后改为土木工程学校),同年分配到华东军区兵站部交通科,1950年调往山东省水利局工作。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