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1):0-0.
摘要:坡耕地水土流失是现代土壤侵蚀最突出的问题,也是世界性问题,全球坡耕地年流失肥沃表土达2.5× 1010t。我国丘陵山区坡耕地面积可占耕地总面积的50%~90% ,其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50%~80% 。
1999(1):1-9.
摘要:滇东北山区是云南省“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治理计划的重点区域,该区域水土流失的主体是坡耕地。该项研究通过对32个试验小区连续3a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流失方程A=R.K.LS.C.P;并确定了方程中诸因子的求算方法和数值,以及滇东北山区土壤允许流失量,为方程的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数据。并进行了方程的验证,方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在6%以下,表明该方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可靠性。该方程的建立,为滇东北山区预测预报土壤侵蚀,制定土地合理利用规划方案和水土保持措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套可靠的科学方法和依据。
1999(1):9-9.
摘要:植物物质化学近似组成系统分析是一项复杂繁琐的测定方法(此法选自《土壤有机质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枯枝落叶有机物质的化学转化、了解植物残体、绿肥等植物物质的化学组成。此组成中半纤维、纤维素是除去水分、苯醇溶性物和水溶物质的残渣、先后经盐酸,硫酸水解而转化成还原糖,再通过测定还原糖的量来换算出半纤维素、纤维素的含量。
1999(1):10-14,32.
摘要:通过对0°~25°坡耕地240cm以上土层1a内各层土壤水分状况每周的观测,结合同期降水资源,研究土壤水分在5-9月份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土壤含水量随坡度增大呈减少趋势;距分水岭30m处土壤含水量最高(9%坡度); 土壤水分含量随雨量增大而增大;中等雨强降雨对土壤水分影响最大;高茬覆盖有利于增加土壤含水量,5-9月份, 土壤月平均含水量呈正弦曲线变化的规律。
1999(1):15-18.
摘要:由于城郊水土保持目的的多样性,其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也存在着复杂性。该文以北京郊区十三陵蓄能电站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治理为例,从安全效益、保健效益、景观视觉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以旅游为特点的城郊水土保持效益。
1999(1):19-23.
摘要:滨海地区土壤具有盐分重、养分含量低的特性,是扩大开发滨海盐土资源,提高垦殖效果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实例对滨海地区盐碱土类型与形成条件进行较系统分析,引用了统计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提出旱、涝、盐、碱、瘦综合治理方案和进一步改良利用的途径。对开发利用荒地和滩涂资源,发展我国沿海经济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和较高的科学理论价值。
1999(1):23-23.
摘要:“4D”技术是指DEM (数字高程模型)、DOQ(数字正射影像图)、DRG(数字栅格图)、DLG或DTI(数字专题图)4种地学数字处理技术及其产品。在数据结构上,“4D”技术以栅格结构为主、兼容矢量数据,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以矢量数据为主体的GIS数据结构的束缚;在表现形式上,它通过系列数字产品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为3S集成提供了最佳技术手段和途径,是当代遥感与GIS技术结合生成的数字化产品基本模式,被称为是90年代水平的遥感和GIS集成技术。
1999(1):24-27,42.
摘要:分析了目前土壤入渗试验装置的优缺点,研制了一套适用于野外坡地土壤入渗产流的试验装置,该装置模拟雨强谱宽广(0.4~10mm/min),精度较高,重复性好,误差不大于5.5%。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是研究野外坡地土壤入渗产流产沙较好的工具。
1999(1):28-32.
摘要:以塑管渗灌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简易微喷灌技术, 除具有渗灌的优点外, 还具有可移动、投资小、简便灵活、适应性广等特点。小麦越冬期即使补水量不大, 也可使土壤水分有明显的增加, 到翌年春, 50~80 cm 土层含水量补水田高于对照2.57%。小麦返青期补水0~30cm土层平均比对照高3.39%。1997-1998 年在特殊干旱条件下, 不同补水时期的增产效应为抽穗期>拔节期>返青期。补水量在450m3/hm2 以内, 随补水量的增加, 增产幅度增大。地膜覆盖加补水产量增加366.0~1324.5kg/hm2, 增产率为25.0%~90.4%。裸地麦田补水产量可增加315.0~701.6kg/hm2, 增产率为22.5%~50.2%, 产投比为1.2~1.6。实践证明该技术可操作性强, 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1999(1):33-37,42.
摘要:该文综述了浙江省小流域治理的现状,并结合湖州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实践,对小流域治理的类型、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关治理标准、配套技术以及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1999(1):43-48.
摘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现代意义是强调水土流失治理与流域经济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必须综合考虑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及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因此,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是有实际意义的。该文针对具体小流域的治理,阐述了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建立及求解,并对备选方案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
1999(1):49-51.
摘要:大田县地处特殊的地质构造部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崩岗、滑坡,严重地影响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摸清崩岗、滑坡分布、类型及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造成崩岗、滑坡主要因素,针对大田县实际提出了防治对策。
1999(1):52-55,60.
摘要:俄脚河小流域,因长期掠夺性开发利用,使植被屡遭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加上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粮食单产低,粮食产量严重不足。根据小流域的特点,通过科学配置各项治理措施,综合治理和控制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平衡,改善粮食生产的外部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的水平梯田,提高地力,改变传统的耕作制度,控制人口增长,大力推广良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促进粮食的高产、稳产,为喀斯特地区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模式。
1999(1):56-60.
摘要:江苏东新赣丘陵岗岭区,地貌形态复杂,农业生态条件优劣并存,光热资源充足,但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有效养分贫瘠,水资源短缺,季节性干旱突出。对此必须不断建设以保水为主的工程体系,拦截地表径流,蓄积一切径流水量,增强调蓄功能,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坚持植树造林,修筑梯田控制水土流失。实施深耕与培肥土壤技术,建立高效农田生态群落。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明确资源优势,逐步实现规模开发与产业化过程。这是丘陵岗岭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业综合开发的最终目标。
1999(1):61-62.
摘要: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范围呈线状,有时甚至跨越多种流域和地貌类型,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范围广。分析研究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是减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重要方面。该文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总结了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原因,提出了一般性防治措施,供有关部门参考。
1999(1):63-63.
摘要:陈国良先生,研究员,贵州省贵阳市人, 1936年9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毕业,曾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土地利用室主任,固原生态站站长等职,现任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副主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
1999(1):64-64.
摘要:1998年松花江、嫩江出现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由于洪水量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受灾人口达1575万人,倒塌房屋15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56×106 hm2 ,减产粮食7.67×106t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33亿元。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