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3):1-9,15.
摘要:通过在高泉沟小流域建立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系统研究了小流域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小流域水土流失时空变化规律及小流域水流泥沙概念性耦合模型,揭示了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规律,并建立了坡面土壤侵蚀数学模型。人为因素减水减沙的贡献率分别为79.11%和85.69%,由降雨减少引起的减水减沙的贡献率分别为20.89%和14.3%;并应用水流泥沙概念性耦合模型,对“ 两期”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探索了模型法评估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总效果的途径。
1998(3):10-15.
摘要:该文根据绘制的黄河中游输沙模数与粗泥沙模数等值线图研究分析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输沙模数与粗沙模数变化规律。
1998(3):20-23.
摘要:根据515 只甘肃鼢鼠的年龄分布和性比,编制了甘肃鼢鼠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死亡曲线和存活曲线图,计算了甘肃鼢鼠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结果是: 甘肃鼢鼠种群的净增殖率R0=1.8075, 内禀增长能力r m=0.4056, 种群数量的翻倍时间大约为20个月,周限增长率λ=1.0023。以上数据表示: 甘肃鼢鼠是一个增长速度缓慢,数量相对稳定的动物种群, 这对防治比较有利。
1998(3):24-29.
摘要:经过对半干旱地区降水分布规律的调查和农田生产的实践发现, 天然降水中<10mm/次的发生频率占到70%左右, 这部分水极易被蒸发掉,多为无效降水。为了提高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以小雨量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的降水资源利用率,我们研制出了渗水地膜(专利号97115761·8), 在山西省1997年大旱发生年进行的多点试验示范证明:渗水地膜覆盖可以起到渗水、保水、增温、调温和微通气等多种功能,显著地提高了小雨量资源利用率和旱地农作物产量。这项技术可促进广大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旱地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1998(3):30-33,46.
摘要:陕西榆林地区12个县,均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县和贫困县,建国以来修水地、坝地、梯田37.8hm2 ,占粮田总面积60%。该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出大田面积与大田作物单产的回归系数为43.9,即每修1万hm2“三田”的增产效益相当于粮田总面积每1hm2 增产43.9kg 。35a来“ 三田” 总增产为726.6万t ,其相关系数0.9955,为极显著正相关。1996年农民人均占有粮444kg,比1949年人均150.5kg增加1.95倍。榆林北部风沙区水地和粮食产量的开发潜力很大,可以新开辟井灌水地13.4 万hm2,通过电脑预测,至2010 年全地区粮食总产可达187万t ,人均占粮为521kg,具有很大的可持续性发展潜力。
1998(3):34-38.
摘要:该文根据实例对沿海盐碱土地区高矿化地下水的形成和演变进行了观测研究,并结合有关海洋、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就其成因和演变规律进行初步探讨,对沿海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1998(3):39-41.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房对沟1990年7月11日泥石流实地调查及访问,分析了该沟泥石流的形成环境,分析认为房对沟是一条由非泥石流沟演化而成的一条典型人为泥石流沟,没有明显的物源补给区及通过区之分,是由许多坡面型泥石流汇合而成的复合型沟谷泥石流。如果现在不进行治理, 一旦暴雨突降, 则泥石流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1998(3):42-46.
摘要:根据我国茶园面临着多方面的生态问题,该文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初步设想,即采用不同作物的间套混等种植方式,利用生物生育过程的时空差异、生物链,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998(3):47-52.
摘要: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人口密度大,粮食供应不足,燃料、肥料、饲料“ 三料”缺乏, 水土流失严重,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类型区4条典型小流域治理实践表明:经过4~7a的综合治理, 上述矛盾可得到初步解决,小流域系统的环境人口容量一般可达到适度或者宽松状况。并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环境人口容量处于临界状态,提出了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的具体措施。同时对本世纪末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
1998(3):53-55,65.
摘要:西山小流域位于珠江源头区,因长期掠夺性开发利用,使流域基础结构脆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针对当地自然资源状况和生产特性,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等措施,建成综合网状防治体系,通过优化配置,调整生产结构,获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为山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模式。
1998(3):56-61.
摘要:研究了坝坡作为土地资源能否进行开发利用以及由此可能产生对坝体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坝坡开发利用及其防护措施的模式的建立等问题。通过试验示范和调研分析,结果认为:无论从坡度或坡长的影响看,坝坡都属最严重的土壤侵蚀地带;整地对坝坡稳定和根系对坝体渗透变形的影响不大。采取工程整地造林的方式,建立坝坡林果园,能收到良好的防护效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且技术上可行,可以在淤地坝上推广。
1998(3):66-71.
摘要:黄陵煤矿在建设和采煤期间大量排弃矸石、渣和破坏森林植被,将可能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根据设计暴雨洪水分析,设计了两座拦矸坝和两座拦矸堰及其它防护设施,以控制弃矸流失,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1998(3):72-76.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农业深层次矛盾,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以纸房沟流域的农业持续发展为中心,研究了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和系统循环机制,分析了建设农业产业化应具备的条件、农业产业化发展层次、阶段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提出了纸房沟流域近期可以进行农业产业化第一层次的建设,探讨了纸房沟流域的产业格局。
1998(3):77-81.
摘要:该文综述了香根草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概括了香根草在我国的应用地域(华东、华南、西南等省区)及其应用、研究领域的演化,由香精提取→水土保持→泥沙和污染控制、饲料、食用菌培育及土工工程防护等应用研究多元化;总结了香根草在恶劣环境条件下起着先锋植物作用,能把太阳能充分转换为生物能和有机物质,为人类利用的同时也使得环境逐步改善,因此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
1998(3):82-89.
摘要:90年代初, 荷兰学者以荷兰南部黄土区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规划研究为基地,开发了基于土壤侵蚀物理过程和GIS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LISEM(LImburg Soil Erosion Model),为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一个支持工具。该模型考虑了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过程,可以与栅格GIS集成, 并可直接利用遥感动态数据。由于对土壤侵蚀和水文学过程的认识以及土壤水分时空变异性的描述方法还不尽成熟,所以LISEM模型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1998(3):90-93.
摘要:科技论文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反映。该文以详实的资料论述了中国科技论文在国际《SCI》,《EI》,《I STP》三大检索工具中的地位;水土保持学术期刊在《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的地位,并提出吸引国内水土保持科学优秀论文的有益建议。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