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5):1-20.
摘要:自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IE)提出以来,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并得以广泛的应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土壤、地形等因子区域变化很大,很难直接应用USLE.我国的研究者希望在对侵蚀因子进行深入分析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于我们国家或地区的侵蚀预报模型。本文主要反映和介绍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侵蚀因子定量评价研究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和成果。
1996(5):21-28.
摘要:该文根据子洲团山沟3号径流场(坡度22°,面积60m×15m=300m2)33次降雨产流产沙的过程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了不同类型降雨坡面产流过程中的降雨变化及产流产沙过程变化。
1996(5):29-35.
摘要:该文综合考虑了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及土地利用等因素,以DTM上的最小沟谷单元为侵蚀的基本单元,并把坡面侵蚀和沟谷侵蚀分别处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定量模型来计算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然后以陕西省府谷县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该模型参数的获取进行了探讨和验证。
1996(5):36-40.
摘要:植被建设是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整治的重要手段。神木试区针对该地区植被建设中的低效林草地改造、集流造林技术等重大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并对这一地区的植被建设提出了建议。
1996(5):41-44.
摘要:子午岭次生林区的植被曾经历了人为破坏过程与自然恢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恢复前该区土壤类似现在的黄绵土;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发育程度逐渐增强,具有一定的腐殖化过程和淋溶过程,土壤向褐色森林型土壤演变;林地被人为开垦破坏后,加速侵蚀迅速发展导致土壤剖面迅速遭到破坏,土壤向黄绵土演变。
1996(5):45-51.
摘要:计算了小流域小麦、豌豆、马铃薯、胡麻、玉米的有机能、无机能投入和各种作物的籽粒、秸秆、根的能量产出,以此分析了各种作物的能量产投关系、种植业子系统能量流的现状与问题,并作了种植业投能结构和数量的优化分析。
1996(5):53-56.
摘要:黄土丘陵沟壑区第I副区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淤地坝是该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之一,坝地是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作者在对淤地坝系考察、调查、试验观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该区坝系发展中。坝系的合理布设和综合运用模式,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1996(5):57-64.
摘要:该大分析了贵州省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根据水土流失面积大。发展速度快,区域性强,以坡耕地侵蚀为主的特点。提出人口增长,粮食不足造成坡地农业扩大是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水土流失使区域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旱、涝等自然灾害加剧,已成为贵州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和农村贫困的根源。从持续发展战略角度提出了贵州省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1996(5):64-64.
摘要:我国着名水土保持学、水土保持管理专家郭廷辅教授郭廷辅教授,湖南省涟源市人,1935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57年7月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专业,分配到农业部工作,1960年调入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任技术员,以后又到水电部、水利部任工程师、…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