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根据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小流域试点工作的实践,系统探讨了发展小流域经济这一水土保持的热点。认为发展小流域经济将会对增强水土保持内在活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目前也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的时机已趋成熟。在具体实践中,必须在转变观念,资源配置,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搞好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方能奏效。
摘要:青藤(Sinomoniumactumvar.Cinereum(Diels)Rehcl.etwils)是我国特有的野生资源植物,在我国秦巴山区及西南山区极富有开发价值。从青藤的经济效益,社会生态效益方面阐述了青藤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解决山区剩余劳力、编织原料,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论述了陕西省开发利用青藤资源的现状以及开展青藤驯化和人工栽培应解决的有关问题。
摘要:在野外小区径流实验基础上,通过经转换的曼宁公式,对不同坡地地表的糙率系数n值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林地上的糙率系数n值与林地地表残存的枯落物量和生长的草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土地利用现状的地表糙率系数n值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依次为土质路面、农耕地、核桃果园、人工刺槐林地、灌木林地和人工油松林地。该文还探讨了糙率系数n值与地表水分渗透量的关系,初步结果表明:糙率系数n值较大的地表其水分渗透能力也较大。
摘要:试验于19911994年在固原上黄试区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rhemnoides)、山桃(Prunusdavidiana)灌木林地进行。通过对3种灌木蒸腾强度在生长期和生长末的日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灌木树种在半干旱条件下对水分的需求。并对大力发展和合理经营灌木林,充分发挥灌木林的多种生态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试验应用二次回归正文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分析研究了氮磷及播量三因素时旱地胡麻产量的效应,计算出旱地胡麻在不同气候年份的丰产优化栽培方案。即旱地胡麻的最佳施肥时和播量为:平水年──N肥为96.4kg/hm2,P2O5为92.7kg/hm2,播量为55.2kg/hm2,此时获得的胡麻产量为1921.3kg/hm2;旱年──N肥为101.2kg/hm2,P2O5为102.6kg/hm2,播量为56.4kg/hm2,此时获得的胡麻产量为1568.2kg/hm2,此方案将为旱地胡麻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该文分析了黄河中游地区典型小流域和重点支流淤地坝的资料,得出淤地坝拦泥减沙作用明显,减蚀作用也很显着。(1)淤地坝是沟道治理主要措施,坝库的减沙量约占水保措施总减沙量60%70%;(2)坝地淤积,抬高了侵蚀基准面,可以防止沟道下切和沟岩扩张;(3)黄河中游地区淤地坝的发展潜力很大,有待进一步合理规划坝系,增加投入,开发建设。
摘要:该文依据野外人工降雨试验结果,对2年生人工沙打旺、草木樨草地盖度季动态及其水土保持效益作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草地盖度季动态呈幂函数分布;盖度与产流开始时间、径流量、泥沙量之间均存在指数相关关系;人工沙打旺草地盖度峰值与黄土丘陵区多年降雨年内分布峰值出现的时间同步,加之盖度较大,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益。
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系统的不断发展,微波遥感和GPS应用,已成为两大热点,不仅取得了很大社会经济效益,而且使不少领域传统技术方法发生了根本变革。该文简要介绍了微波遥感和GPS技术,并对其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摘要:该文由社会林业概念谈起,阐述了林草间作模式的生态经济特征,举例论证了林草间作模式在解决黄土丘陵区“三料”俱缺问题方面的意义,表明:林草间作技术在黄土丘陵区有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同时,根据生产经营的侧重点,可将林草间作模式分为三类:以林为主式,以草为主式和林草均衡式。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探讨,作者认为关于林草间作模式及经营管理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