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年代中期,我所受中央领导同志指示,在宁夏南部山区开展科学考察,并开始了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和示范。从生产建设方针到实用高效农业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先后提出了“草灌先行”、“出路在肥”、“优化结构”、“旱作增产体系”、“节水型早实丰产果园建设技术”等一批具有全局性的发展战略和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对本区发展高效农业的途径和基本战略进行了研究探索,认为“三缺”(缺水、缺科技、缺物质投入)是三大障碍因素,其中又以缺乏科技人才与资金是主要限制因子。因而采取“把握全局、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梯级推进”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实用高效增产技术,着力发展支柱产业,培育市场经济,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该文着重对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经济的产生背景、特点和发展途径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总结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经济活动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使水土保持小流域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
摘要:8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进入了全面、协调、稳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以小流域治理为基础,以各级重点治理项目为骨干,以重点带动面上治理开发的新格局。该文从水土保持工作内在发展动力和外部环境条件,分析了这一新局面形成的原因,宏观论述了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概括总结了10多年来的基本经验,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主要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放宽政策,加大科技资金投入,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提高和扩大各级重点治理项目,实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同时要转变观念,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突出开发经营,发展商品生产,建设小流域经济,加快黄土高原广大农村奔小康的步伐
摘要:比较几种集中程度的表达公式。结果表明:陕北黄河流域河流月径流和月输沙量的集中指数(Ag)、不均匀系数(Cl)、集中度(Cn)和吉布斯──马丁分散指数(G.M)之间的相关性极显着(α=0.001),其中以月分量向量合成的集中度(Cn)的变异系数和极差范围最大。年总径流量和年输沙侵蚀模数与月径流、输沙量的集中度及其相应的集中时相角度之间有显着的相关性。利用集中程度指标分析河流径流和输沙侵蚀模数并规划径流泥沙的调控和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途径。
摘要:该文在田间遮雨棚下模拟土柱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黄土旱塬不同供水处理玉米的产量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土柱试验中,玉米生物产量、经济产量随土壤湿度或耗水量的增大而呈抛物线变化规律递增;玉米生物量水分生产率、籽粒水分生产率则随耗水量的增大而按双曲线变化规律递减。田间小区试验中,玉米产量与耗水量之间亦呈正相关的抛物线关系,玉米籽粒水分生产率的最小值出现在灌水量为零的干旱处理,可籽粒水分生产率的最大值则出现在灌水量极少的次干旱处理,土壤耗水也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土壤耗水占总耗水量的百分比则随灌水量的增加按指数函数变化规律下降。
摘要:对大面积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保存面积进行核实是分析计算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的基础。笔者通过应用土地详查成果,对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晋西北14县及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陇东8县(市)进行了梯田、坝地,造林、种草措施保存面积的核实,得出了黄河中游两个不同类型区的大面积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保存率,并用晋西典型调查进行验证,为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本数据。
摘要:通过对陕北丘陵沟壑区梯田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监测结果的分析,认为田坎水分蒸发对田面土壤水分的减少作用,在距田坎1m距离内是明显的,它使作物单株产量较坡地减少了18.2%.理论计算表明:1m高田坎水分损失10.9%,2m高田坎水分损失11.2%.
摘要:建设商品型生态农业,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促使农民自觉地进行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此,笔者从理论上分析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的机制及黄土高原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阶段和特点。
摘要:该文以秭归县为例,充分认识三峡工程的淹占情况及水土流失的现状,并就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开发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及如何防止水土流失提出了防治对策。
摘要:陕西省水库泥沙淤积灾害十分严重,泥沙淤积不仅降低了水库的兴利效益,甚至危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文系统地阐述了水库泥沙淤积的危害性、成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我国着名水土保持专家石丁先生石丁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山东省诸城市人,生于1924年,现年70岁。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化系。1950年至1952年在陕西省米脂水土保持站任试验股股长;1953年至1954年在黄委会绥德水土保持站任试…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