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简述了大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代表团在台湾考察水土保持的概况,台湾的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概况,水土保持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水土保持教学与科研及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
摘要:该文评述了80年代黄河中游水沙变化情况,水沙变化原因,水土保持减沙效益,及水沙变化带来的某些影响,并对今后水沙变化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初步意见。
摘要:该文以流域治理前径流站实测输沙值为依据,运用拓扑分析法预测流域治理后理论输沙值,与治理后实测输沙值对比,求得流域下垫面及坡面减沙效益。并以延河流域为例,与水保、水文法对照,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摘要:该文以齐云山客运索道建设为例,论述了山岳风景区旅游开发而引起生态环境破坏,特别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并针对齐云山丹霞地貌的特点和索道工程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摘要:该文根据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刺梨的生长状况与生态条件的关系,在汉中地区连续6年进行的刺梨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刺梨生长与土壤含水量、气温、施肥、良种,以及栽培技术有密切关系。为了达到早实丰产,特提出相应的刺梨栽培措施。
摘要:干旱草原类型区在我国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占有相当大的面积,其主要特点是干旱、风沙、水土流失,地广人稀。如何在这类地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促使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但以往还没有一个较成熟的办法。党家水小流域经过5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根据本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和科学地用洪用沙,发展聚流型农业,取得十分显着的效果,为干旱草原类型区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办法,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治理方式和途径。
摘要:水稻采用垄作覆盖免耕免灌技术,能改善和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大量储蓄利用天然降水,避免水的流失,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同时也是解决旱地灌溉、改造两用田,实现省水、省肥、省工的一套实用耕作技术。
摘要:该文分析了江西省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成因。并根据全省自然条件的差异和水土流失特点及治理方向,将全省划分为七个不同类型区,并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摘要:陕南梯地垮坎,以黄褐土山地坡改梯最为严重,一般当年修的梯地在翌年雨季中有30%~40%梯坎出现崩塌或滑塌。从1989年以来,在陕南一些地方曾试验过挡板法、掺沙法和塑料编织袋法筑坎修地,但收效甚微。梯坎难以巩固的原因有六个方面:1.土壤含粘量高,排水能力差;2.雨多强度大;3.地面坡度陡;4.筑坎质量不高;5.排水系统不完善;6.没有采取植物护埂措施,甚至破坏地边埂。实践证明:任何单一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陕南土坎梯地垮坎问题,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应建立以排水固坎为中心,坡面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这是防治土坎梯地垮坎的有效途径。
摘要:河田成为剧烈土壤侵蚀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破坏了山地植被,导致植物群落不断进行逆行演替。为了恢复河田侵蚀区的植被,促使稀疏的马尾松群落进展演替,首先要封禁山地,其次要营造阔叶树种,形成针阔叶混交林,逐步改善生态环境。经过缓慢的过程才能演替为稳定性强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
摘要:土非代换性钾在剖面分析特征,拟合是一个非线性方程,并以此可对 土进行初步的系统分类,初拟对5个剖面可分为三个类型。图中A部位反映了 土肥熟堆垫表层(或者 化过程)中土壤非代换性钾的变化状态,表现为耕作层(现代)高,以下土层则逐渐降低,这和肥熟堆垫过程,栽培作物的吸收,迁移和富集等土壤生态环境有关。也表明了在植物参与下 土剖面的非代换性钾耗竭、富集与成壤过程的同步性和异空间性。
摘要:该文系统的程序用Fobase编写,简单实用,可自动生成和修改单层或多层表格。该系统可供水土资源管理及研究中应用。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