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1-7.
摘要:通过分析黄河峡谷区和渭北台塬对红枣、花椒和苹果的产业开发认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必须因地制宜和突出经济效益,寓水土保持效益于经济效益之中,才能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加快对水土流失的治理速度。
1994(2):8-15.
摘要:晋陕蒙接壤区位于黄土高原和风沙区交接地带,是典型的生态过渡带、生态脆弱带。同时,又是资源富集带,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之近年来煤炭开发,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恶化。本文在系统地分析了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整治的建议。并指出在这一地区开展生态环境演变和整洁技术研究的意义。
1994(2):16-21.
摘要:根据“黄土高原侵蚀环境调控与农业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和讨论,概述了目前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研究中的若干论点,其中包括侵蚀环境的内涵和侵蚀环境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控的研究内容;水土保持的有效性;自然侵蚀与人为加速侵蚀评价;防止土壤侵蚀与提高旱农生产力的关系;市场经济下的旱地农业;植被恢复或建造可能性分析等。
1994(2):22-25.
摘要:该文通过运用铯-137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陇东南小河沟老谷坡农耕地侵蚀进行研究,定量地分析了其侵蚀及产沙。结果表明:在老谷坡农地内其土壤侵蚀量很大,但其输移率却很低,即其真正流失量较小,存在大量地内堆积。通过修建梯田,可使其流失量大大减小,梯田较坡耕地拦沙效益高出96.5%。
1994(2):26-31.
摘要:该文采用对比流域的方法,定量地分析了水量平衡要素:降雨量、蒸发散量、截留量、径流量的分配规律及各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植被条件对水量平衡要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流域水量平衡分配表。研究结果表明:到达水土保持林生态系统的降水主要分配在蒸发散量、林冠截留量、极少量的地表径流上,并得出为了充分发挥黄土区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必须采用多种方法来抑制水土保持林的蒸发耗水,使更多的水分拦蓄在土壤─—转换层中这一结论,并为营造更新水土保持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4(2):32-36.
摘要:该文对我国耕地水土流失现状,及耕地退化的影响与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耕地水土流失的技术措施。
1994(2):37-39.
摘要:该文探讨了荒漠化的定义及我国荒漠化危害,从荒漠化过程监测、生物措施稳定性、荒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荒漠化土地造林技术和荒漠化的防治途径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今后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1994(2):40-47.
摘要:山丘区小流域存在的基本问题是自然、经济条件恶劣,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教育投资少,人口过多和文化素质低,这一严峻现实不允许小流域治理走高投入产出的道路。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小流域治理应在坚持公平性、持续性、和谐性、需求性、高效性和阶跃性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小流域的各种自然资源、劳动力、投入、科学技术的潜力和某些资源的潜在生产力,以求得小流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在获得短期效益的过程中,不损害后代人的长远利益。
1994(2):48-53.
摘要:山西省的拍卖“四荒”始于1983年,1992年以来形成高潮,至1993年5月底已拍卖150余万亩。拍卖“四荒”,是对以户包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责任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水土流失区非耕地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小流域经济全面进入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丘陵山区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是推进山区生产力发展的重大举措。拍卖“四荒”的主要程序是: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建立组织、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界定范围,合理估算、确定卖价,张榜公布,竞争夺标,鉴定合同、依法管理。拍卖“四荒”的好处及特点是:真正实现了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便于自我约束,自主经营,加快水土流失区的开发治理速度,有利于科学的高标准治理开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1994(2):54-58.
摘要:该文论述了西藏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中部流域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和水文特性,为该区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和流域治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1994(2):59-63.
摘要:该文介绍的是一种节水型自动洗根装置。对比实验表明:这种装置既可靠又高效,并具节水、自动化程度高、轻便、易操作、不需特别的配套设备、制作材料易得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根系研究测定。
1994(2):64-64.
摘要:我国著名旱地农业和水土保持专家山仑研究员山仑研究员,山东省黄县人,生于1933年,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1962年在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获得生物学副博士学位。1970年作为专业翻译在阿尔巴尼亚参加农业和土壤研究,1972年担...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