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4):1-5.
摘要:通过理论分析,指出土壤侵蚀坡度界限不是一个常数,是与坡面径流深、泥沙粒径以及植被等因素存在一定函数关系,得出坡度界限大于40°。
1993(4):6-14.
摘要:该文分析了黄土丘陵区陡坡侵蚀产沙的特点,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侵蚀试验和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资料,对陡坡侵蚀产沙过程及降雨侵蚀产沙量进行了研究。并对溅蚀产沙量与影响因素作了回归分析,表明:室内试验溅蚀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22%~54%。同时根据试验研究与建模,提出了陡坡降雨径流侵蚀产沙的含沙量过程计算模型。经检验,结构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1993(4):15-19.
摘要:本项研究采用正交试验,选用L9(34)正交表拟定试验方案,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集流抗旱造林技术优化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造林质量的四个因素顺序是:造林树种(A)>栽植穴覆盖材料(D)>单株集流面积(B)>造林整地工程(C)。各因素中水平顺序如下:A因素中:刺槐>白榆>侧柏;D因素中:农膜>泡沫>作物秸秆;B因素中:2.5m2>2.0m2>1.5m2;C因素中:反坡梯田>水平沟>鱼鳞坑。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集流抗旱造林技术优化模式是:A2D2B3C1,即造林树种为刺槐,栽植穴覆盖材料为农膜,单株集流面积为2.5m2,造林整地工程为反坡梯田。
1993(4):20-25.
摘要:黄土高原草地土壤的颗粒组成受草地盖度、产量的影响较小,主要受土壤地带性分布的影响。草地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受草地植物的盖度、产量的影响。盖度、产量低时,土壤容重≥1.20g/cm~3,总孔隙度在55.0%左右;盖度、产量高时,土壤容重≤1.20g/cm~3,总孔隙度≥60.0%。草地土壤的三相比:植物盖度、产量低时为1∶0.10~0.19∶0.60~0.90,反之则为1∶0.33~0.75∶1.15~1.76。土壤物理性质与草地枯枝落叶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密切关系。草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植物根系密度是改善土壤水力学特征、强化土壤抗冲性、土壤入渗性能和斜坡稳定性增值的关键所在。
1993(4):26-29.
摘要:通过对安徽大别山区的实测资料,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适用于该地区的坡耕地土壤流失量回归方程式,为水土流失的监测预报和小流域治理工作提供了定量依据。
1993(4):35-43.
摘要:该文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导出规划、设计水平槽的理论计算公式,提出了经济断面及双坡函数的计算方法,初步探讨了以水平槽为主体、开发荒坡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工程模式。同时阐述了水平槽的设计要点、布设施工特点、功能优势及适用范围。
1993(4):44-50.
摘要:通过营造沙棘林,泻溜红土表层土壤水分、地温变化趋向平稳,10龄沙棘林已显示出其对泻溜红土较好的改良作用,土壤理化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泻溜红土坡沙棘生长量在当地几种不同立地条件中仅次于阴沟坡而位于第二位。
1993(4):51-55.
摘要:根据水力喷草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应用水力喷草技术防治水土流失,达到了护坡、防止水土流失和绿化环境的目的。并分析了水力喷草技术在水土保持中推广和应用的前景。
1993(4):56-60.
摘要:土壤侵蚀研究中,应用微机制作等值线图,方法简单易学,软硬件要求不高,便于开展工作,避免了人工制作等值线图的许多缺点,为土壤侵蚀研究人员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制图技术。
1993(4):61-63.
摘要:通过对滦平中心试区黄绵土、粗骨土坡耕地两种主要耕地类型及粗骨土荒坡水土流失的观测研究,表明:粗骨土坡耕地年径流量和侵蚀量分别为黄绵土坡耕地的8%和1%,相差悬殊。指出;该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为黄绵土坡耕地。
1993(4):64-64.
摘要:仝允杲先生,河南省唐河县人,生于1913年,现高龄80岁。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43年前在扬子江水利委员会从事水道工程工作,1944至1946年从事水利教学,1946年后在黄河水利委员会从事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他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