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23-27.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广西泥石流的成因及特点,因地制宜的提出了防治意见和措施:1.开展泥石流危险度评价;2.防治泥石流应采取“避”和“导”的方针;3.科学经营林业;4.搞好硅质灰岩山地的综合治理;5.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性等。
1993(2):28-32.
摘要:该文分析了松辽流域的水土流失成因,分布及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区防治对策,并根据侵蚀因子相似性原则,把松辽流域分为五个侵蚀系统区,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最后提出了松辽流域防治水土流失的主攻方向。
1993(2):33-37.
摘要:通过对宁夏固原县上黄村农业生态系统能量分析表明:能量投入是稳定增加的,而能量产出及产投比则具有波动性,但总的趋势是增加的。农业生态系统能量产投比波动在0.44~1.93之间,平均值为1.36。由于化肥投入的增加,致使有机肥投入也在增加。人工辅助能(主要是无机肥)的增加,无论在丰水年、还是平水年,都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上黄村新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1993(2):38-42.
摘要:该文对陇西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区内自然条件的差异和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治理方向,将陇西黄土丘陵划分为六个不同类型区,据此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途径和措施。
1993(2):43-46,49.
摘要:我国南方的崩岗主要分为水蚀型、水蚀——重力侵蚀型和重力侵蚀型三类。其形成机理,主要是径流冲刷、崩塌(滑塌)和滑坡、水蚀和重力侵蚀的相互效应。
1993(2):47-49.
摘要:广东省五华县乌陂河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崩岗林立,面蚀、沟蚀严重。由于该县40多年来坚持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森林覆盖率由8%提高到67%,侵蚀模数由10543t/(km2·a)降至1700t/(km2·a),流域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993(2):50-54,60.
摘要:乌陂河小流域,坚持长期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河是移质输沙量1990年比1985年下降45775.79t,减少77.3%;河床下切1.25m;植被覆盖度由1952年的15%提高到1990年的80%;土壤肥力明显提高,农作物大幅度增产,粮食总产1990年比1981年增长5.4%,人均收入增长92.8%,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993(2):55-60.
摘要:乌陂河小流域降雨量大,土壤侵蚀营为主要为水力侵蚀。十年一遇暴雨情况下,雨滴溅蚀、地表径流冲刷的能量,即可发生严重的面蚀、沟蚀、崩岗侵蚀。从分水岭顶至80~100m的坡面地段,土壤侵蚀最严重,应成为全面管护、重点治理的地段。
1993(2):61-63.
摘要:该文通过对铁芒箕茎叶持水量、地面温度、降雨、蒸发、土壤含水量的调查测量和对其生态特征,水土保持效益的分析,表明:铁芒箕喜阴喜湿,特别适合湿热多雨的亚热带生长,并具有明显的护坡保持水土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1993(2):64-64.
摘要:张心一教授,号继忠,(外文署名C.C.Chang)甘肃省临夏县人,1897年1月17日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1914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留美班,1922年公费出国,1925年毕业于美国阿荷瓦农学院畜牧系,1926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农业经济硕士学位。1927年毅然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先后在金陵大学农学院任教,历任国民党中央立法院统计科长、中国银行农贷总稽核,抗日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