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4):1-6.
摘要:原是山青水秀、林茂粮丰的八闽大地,由于人为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如今有些地区,青山不青,乱石嶙峋;秀水不秀,泥流滚滚。据1984年统计,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4万平方公里,比1958年增加了3倍多,占全省总面积的11.2%。水土流失严重的县市,从1966年的22个,扩大到现在的35个,而且县县都有水土流失。由于水土流失危害,使肥土流失,地力衰退;河床抬高,港道淤浅;大量水库淤死,水利工程效益下降;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加重;薪炭短缺,能源紧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水土保持的春天。从1982—1988年共7年时间,各部门协同,动员和依靠广大群众,针对实际,采取强化水土保持意识,加强领导;以防为主,以法防治;以点带面,加快治理步伐;完善承包责任制,实行户包治理;搞好部门协作,共同作战和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治理水平等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效益。
1989(4):7-11.
摘要:为了提高治理水土流失的效益,福建省根据生态经济学的观点,按照水土流失的特点,采取以植物措施为主治理水土流失的多种途径。这些途径包括封禁补植、草灌乔结合、建立立体果园、“三跑”茶园改造以及崩岗治理与利用等。依照这些治理途径,从1983年至1987年底,福建共治理41.06万公顷,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989(4):12-14,11.
摘要:当今,水土保持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讲效益、讲经济,成了广大农民的热门话。水土流失区的农民群众,迫切指望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尽快地改变贫困面貌与经济地位。这一指望能否变成现实,关键在于水土保持措施要有突出的经济效益。首先要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第二要积极发展经济林果;第三要大力推广立体种植;第四要建立商品生产基地;第五要充实完善经营体制等。
1989(4):15-18.
摘要:漳州市治理水土流失,坚持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一批薪炭林和果树生产基地,起到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速生薪炭林基地,注意了树种的选择,营养袋育苗造林和整地施肥等技术措施,提高了基地的建设质量。建立果树生产基地,注意建设标准化梯田工程,选择优良果树品种和多层次、多梯度发展立体种植,提高了成活率和保存率,果树生产旺盛。
1989(4):19-24.
摘要:在河田侵蚀区为治理水土流失,经多年的适应性观察和生长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发展经济以黑荆、南岭黄檀为主;水土保持林应营造马尾松+小叶青冈+胡枝子组成的乔灌混交林;营造薪炭林以赤桉为佳;种植果树应优先发展桃、李、梅、杨梅和板栗。
1989(4):25-27.
摘要:崩岗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南部和西部花岗岩形成的土丘地区,主要有瓢形崩岗、条形崩岗和弧形崩岗三种类型。从崩岗的形态上可分为坡面、崩岗崖壁、崩岗场和冲积扇四个部位。坡面以草灌混交好;崩岗崖壁以爬藤类植物为主,沿崖壁上下边缘种植;崩岗场依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种针叶乔木;冲积扇容易再侵蚀,应乔灌草一起上,以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治理崩岗以植物措施为主,并辅以工程措施。
1989(4):28-29.
摘要:从十九世纪开始,全世界就有不少学者为建立水土保持科学体系进行着艰苦的探索,他们发表了有关土壤侵蚀机理的成果和论文,提出了土壤流失通用方程式,并编著了《土壤侵蚀》一书,为水土保持科学体系勾绘了轮廓。但该体系仍留在“借”用其它学科的理论,解释本学科问题的阶段。南方水土保持协会组织的有关学术讨论会认为,目前,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体系,可用综合论、实用论、两栖论和独立论来概括。
1989(4):30-35.
摘要:由于各国的自然条件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也不一样。水土保持科学体系的形成过程也就各有差异,并各有其研究的侧重点。新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体系的特色,具有较完整的体系,研究对象涉及的范围广,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系统学方法、遥感技术和电子计算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武装我国的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和推广机构,还应用社会经济学、人口学和商品学等,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实施和效益分析。
1989(4):36-40.
摘要:目前,坡面小区的径流泥沙,一般采用集水池或分流式集水箱测定,只能测定一次暴雨的径流量和泥沙量,而不能测定暴雨过程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动态变化,也就难于准确地测定不同暴雨强度的径流量和泥沙量。现有的小流域测流设施大都是人工定时观测,难于准确测定径流随时间的变化,而且观测误差大,资料实用性很差。本文介绍宜川县铁龙湾林场松峪沟内两个实验小流域设置的自动径流泥沙测站,用以评价不同森林条件的减水减沙效益。这两个自动径流泥沙测站,能提供流域径流泥沙研究中极其短缺的洪水径流过程资料,是径流泥沙动态监测的有效工具。
1989(4):41-45,49.
摘要:本文评价了量测细沟侵蚀量的填土法和容积法。认为容积法简单易行,适于野外调查,但精度较低。为了提高容积法估算精度,通过资料分析,提出了野外调查量测细沟侵蚀量时的样方选择方法及具体量测和计算方法,并进一步通过资料分析,给出了根据容积法估算细沟侵蚀量的方程式。用这个方法量测和估算细沟侵蚀量简单、易行,精度也较高。
1989(4):46-49.
摘要:在测定黄土地区各土类中含氟量时,碱熔融——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同氟试制比包法、茜素黄酸锆比色法、硝酸钍滴定法等相比,具有适用范围宽、选择性好、简单快速等特点。用该法测定的结果,其回收率在93.8—101%之间,变异系数多在5%以下。通过与标准样品含氟量比较,碱熔融—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的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1989(4):50-58.
摘要:我国山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0%,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治理和开发山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他,应与重点开发沿海发达地区统筹兼顾,发挥各自优势,互相支援,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山区贫困的根源,是山区开发的主要障碍。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发展多种商品经济,脱贫致富的战略措施;是山区交通、工矿等基本建设的根本保证和开发山区的基础。治理开发山区总的方向是:预防为主,治管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发展多种经营为主,同时不放松粮食生产,尽快脱贫致富;还要把观念和职能,转到以预防为主,治管结合的轨道上来,加强以监督管理和法制来防治新的水土流失。同时还要依靠政策、科学和投入,特别要建立健全全国各级水土保持机构体系,以强化水土保持和山区开发,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1989(4):59-60.
摘要:本文着重阐明了黄山主体和松石的由来,这是天赐的旅游资源,必须精心防护,加倍珍惜,建立以黄山风景区为中心的防护体系和服务方向,发展旅游事业,振兴皖南山区。
1989(4):61-65.
摘要:新中国成立40年来,全国水土保持机构的设置处于时有时无,似有非有,似行政非行政,似事业非事业,很不稳定,很不明确的状态;对工作似抓非抓,打打停停,事倍功半,使全国处于边治理边破坏,且破坏远远大于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成倍增加,危害与日俱增。建议国家级水土保持机构,应在现有国务院水资源与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基础上加以充实,变成国务院水资源、水土保持的行政领导机构实体。常设办事机构可由现设立的副部长级办公室承担,其下设秘书处、计划财务处、监察处、治理处和科教处,同时成立水土保持学院和科学院(或研究所)。省地县亦酌情成立相应的水土保持机构。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