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2):1-12.
摘要:长江防洪工作中存在着“舍南救北”、“蓄洪垦殖”和“舍上保下”等三次错误,其中正在酝酿中的兴建三峡工程“舍上保下”的片面指导思想,可能比前两次错误铸成更大的错误。综合规划,逐步治理长江的措施有:认真加快完成平原防洪工程;清除河道障碍,要严格立法,坚决执行;荆江大堤是否会溃决,取决于隐患是否消除;扩大退田还湖,恢复鱼米之乡;洞庭湖应当积极治理;结合综合利用,抓紧兴建支流水库;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
1988(2):13-17,35.
摘要:据1982年统计,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增加到73.9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1%,比1957年增加了1倍,虽然宜昌站测定年输沙量为6亿吨,但全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可达24亿吨,比黄河流域严重得多。水土保持和防护林体系,关系到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广大农民的脱贫致富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长远利益,也关系到中下游广大地区的长治久安。
1988(2):18-24.
摘要:本文主要从半定量的角度分析了三峡库区崩塌、滑坡与斜坡岩性和斜坡结构特征(岩体结构类型、斜坡剖面结构形态、斜坡形态、斜坡坡度)的关系,总结了三峡库区崩塌、滑坡的发育规律,为初步预测崩塌、滑坡存在的可能性和斜坡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988(2):25-35.
摘要:长江和黄河对比可以看出,黄河流域的黄土层,还可以再流失几百年、几千年,而长江流域许多地方的土层,却再也经受不住冲刷了,大部分山坡,一场大雨之后,便是土净石出,地毁山光,问题十分严重。长江流域陕西省境内出现的土壤、耕地和川道危机,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治理长江流域,要有全局观点和群众观点,不仅要看到干流上的三峡高坝等骨干工程,更要看到面上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广大群众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灾难和危机。国家应该重视和加强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1988(2):36-39.
摘要:秦巴山区是陕西省唯一的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有丰富的珍贵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工农业的发展在全省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是这里长期存在着“地富人穷”的不正常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还没有找到造成贫困的根源——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危害,仍习惯于“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1988(2):40-44.
摘要: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恶果。大自然给人们一次又一次惩罚。田地冲毁,房倒屋塌,家破人亡。仅1981年和1983年两次洪水,在两个地区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2亿多元,超过解放以来给陕南总投资的100多倍。可是人们却仍不觉醒,不愿从机构、人员,经费上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用少的投资以换得大的经济效益。所以群众说这是“有钱买棺材没钱看病”。
1988(2):45-47.
摘要:由于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许多部门如工矿、交通、企业、建筑、建材、勘探、多种经营等,在生产建设中,急功近利,滥用自然资源,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乱弃废土、矿渣、碎石、尾砂,造成人为的严重水土流失。
1988(2):48-51.
摘要:造林种草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长期以来,秦巴山区在造林方法和种树种草选择上,还没有水土保持特色,不重视水土保持效益。今后应该大力推广整地造林、水平带状造林等水土保持造林法。大力选优推广适宜当地生长、水土保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的优良树种草种,如刺梨、龙须草等。
1988(2):52-56.
摘要:目前,黄土地区修建的淤地坝,一般按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30年一遇的洪水校核。实践证明,这一设计标准偏低,是造成溃坝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计算,适宜的设计洪水标准,是20年一遇的洪水设计,50—100年一遇的洪水校核。从总消耗费用检查,它将比相邻的两种设计洪水标准的总消耗费用少15—20%。对于淤地坝的骨干工程,建议采用25—30年一遇的洪水设计,100—300年一遇的洪水校核,比较经济。
1988(2):57-59.
摘要:我国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包括甘肃、宁夏和青海的海东地区,位于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类型地带。土壤水分一般处于低储量、低利用的状况,各地程度不同地保持着可供地面作物利用的土壤水分潜力。采取调整农林草的地区品种结构;采取有效办法提高地温;提高施肥水平,以肥调水;发展作用较大的乔灌混交林和改变耕作方式等,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1988(2):60-64.
摘要:黄土高原沟壑区畜牧业的发展,要求提供高产优质的牧草,建立牧草基地。为此,我们在陕西省长武县进行了优良牧草红豆草和早熟沙打旺的引种工作。观测表明,红豆草和早熟沙打旺的越冬率为100%,生长发育良好。红豆草的抗旱性强,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粗蛋白含量在各个时期均很高,适口性好,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早熟沙打旺产草量要比红豆草高。这两种牧草,尤其是红豆草是很有推广价值的。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