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水土保持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1986年11月29日在山东省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87(1):1-5. CSTR:

      摘要 (771) HTML (0) PDF 2.43 M (1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东省水土保持工作3年来的主要成绩:首先在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二是在工作方针上更加明确;三是治理的路子有了新的开拓;四是综合效益有了新的提高;五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典型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这些治理好的地区仅占20—30%,还有不少地方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比较严重,治理速度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需要。今后要把水土保持作为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要搞好规划,进一步完善小流域开发治理承包责任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依法防治水土流失。要做好这些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

    • 搞好水土保持 实现脱贫致富

      1987(1):6-11. CSTR:

      摘要 (775) HTML (0) PDF 596.95 K (1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几年,山东临沂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水土保持效益,主要是由于不断深化认识,增强了搞好水土保持的自觉性;坚持改革,勇于创新,把全区水土保持工作推向新阶段;加强领导,深入宣传,认真解决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 探索黄土丘陵区的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1987(1):12-17. CSTR:

      摘要 (1097) HTML (0) PDF 553.99 K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几年来在陕北安塞县水土保持实验区的试验、示范和生产治理的结果,按照半干旱地区的特点,系统地探讨了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问题,包括土壤水分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人工林对土层的干燥状况,规划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尽力发展旱作农业,提高粮食产量;坡耕地的治理和陡坡地退耕还林等。文中提出并讨论了保护农业环境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的设想。

    • 治理黄河是长期的艰巨任务,不能掉以轻心

      1987(1):18-20. CSTR:

      摘要 (857) HTML (0) PDF 238.41 K (14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平均每年输沙量达16亿吨,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35公斤;它是世界著名的“泥河”。这条“泥河”,在历史上下游河道溃决频繁,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国以来,为了控制黄河泥沙,在它的中上游地区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大量修建大中小型水库、淤地坝、梯田,普遍植树、种草,取得很大成绩;但不能盲目乐观。须知治理黄河,是长期的艰巨任务,决不能掉以轻心。

    • 攀西地区的滑坡和泥石流的关系

      1987(1):21-26. CSTR:

      摘要 (1007) HTML (0) PDF 547.36 K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攀西地区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境内分布着50万立方米以上的自然滑坡220个、l万立方米以上的人为滑坡51个、活动的泥石流沟637条。分布在断陷槽谷或盆地周围的松散层中小型滑坡最容易转化成大规模的泥石流。分布在隆升构造单元内部高山峡谷区的大型基岩滑坡一般不容易转化成泥石流,但少数严重破碎的也可能转化成特大型泥石流。断块差异活动区大量分布着中深层大型破碎的基岩滑坡,受其影响多出现中小型的泥石流。不同岩性的滑坡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有所不同。残坡积松散堆积层滑坡和人为滑坡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昔格达组粘土岩滑坡和砂页岩及煤系地层的基岩滑坡。碳酸盐地层的崩塌型滑坡也可能引起稀性泥石流。

    • 攀西地区人为泥石流和防治对策

      1987(1):27-32. CSTR:

      摘要 (1097) HTML (0) PDF 547.12 K (1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攀西地区人类经济活动频繁之处,泥石流活动强烈。该区由于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和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例如,森林集中过伐、毁林开荒、陡坡垦殖、修路开山炸石而破坏山体、矿山开采、乱倒弃渣、过度索取生物能源等,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山地自然环境,破坏了森林而招致山地灾害发展,泥石流灾害频繁。泥石流给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极大影响,它影响矿山开发、交通运输、水电建设、城镇发展和农牧业生产等。泥石流防治对策有预防保护措施和综合治理措施。人类进行经济活动时首先要保护环境,预防泥石流发生。在短期尚不能治愈的泥石流地区,经济建设布局应避开泥石流危险区,防患于未然。对泥石流的治理应当是应急(工程)先行,生物与工程治理结合,重视社会防治措施,三者综合方能奏效。

    • 建设长江流域整体防护林体系的计划

      1987(1):33-37. CSTR:

      摘要 (1087) HTML (0) PDF 390.56 K (1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长江流域主要灾害有洪水、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其中水土流失造成地力下降,产量减低,航道缩短,水库失效。建设全流域整体防护林体系,是消除和控制这些危害的根本。它们是:一、上游高山峡谷区水源涵养林体系;二、中游水土保持林体系;三、中下游平原农田林网和护岸林体系。这些整体防护林体系建成后,长江流域的森林覆被率可达20—30%,生态系统就会实现良性循环。

    •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暴雨标准

      1987(1):38-44. CSTR:

      摘要 (1150) HTML (0) PDF 2.55 M (1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暴雨是引起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一个关键的、起动力作用的因子。黄土高原严重的土壤侵蚀往往是由少数几次暴雨引起,因此,研究黄土高原的暴雨标准,进而制定暴雨分区,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黄土高原的暴雨标准,过去虽曾有人拟定过几种,但主要是针对防洪等工作拟定的,从土壤侵蚀的角度考虑的不够,所以不能完全适应水土保持工作的需要。本试验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拟定了黄土高原针对土壤侵蚀的暴雨标准,即土壤侵蚀暴雨标准。初步确定,能使坡面上开始产生径流的降雨为暴雨,其中又以能使坡面上开始产生细沟侵蚀为标准,划分出普通暴雨及大暴雨。试验在20°无植被覆盖的均一黄土母质小区(面积为5×1.5=7.5平方米)上,用侧喷式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进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能量换算,拟定出黄土高原天然降雨的土壤侵蚀暴雨标准(表4)。

    • 降水在凸—凹形坡上再分配规律初探

      1987(1):45-50. CSTR:

      摘要 (1078) HTML (0) PDF 391.95 K (1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地面倾斜度大,降水常在坡面上发生再分配。通过研究,已得到几点结论: 1、坡面接收雨量与坡度的关系式为P_a=Pcosasinβ〔见文中式(1)〕;2、坡面上降水不发生再分配的临界值,7°坡面为7毫米,15°坡面为4.3毫米,27.5°坡面为3.2毫米,30°坡面为2.8毫米;3、土壤蓄水量沿坡的变化规律是,旱季,在坡的中部土壤湿度最大,雨季末,自山顶至坡脚,土壤湿度逐渐变大。

    • 山西省土地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与研究

      1987(1):51-60. CSTR:

      摘要 (1190) HTML (0) PDF 637.68 K (1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按时完成山西省水土保持规划任务,全省采用单公里网布点到位实测的数理统计法,同步查清了土地利用和治理现状,并将获得的80多万个数据输入IBM—PC/XT计算机,研制山西省土地资源数据库软件。本软件采用汉字显示,可以打印出所需的行政区和流域的数据项和图,为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使用计算机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 用公里网点编制1:50万山西省土地利用现状图

      1987(1):61-65. CSTR:

      摘要 (1123) HTML (0) PDF 369.43 K (1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西省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中,采用成数抽样调查方法,以1:5万地形图公里网格交点为抽样,对全省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获得了每个公里网点的土地资源信息,构成了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控制网。在此基础上,根据集点成像的原理,首次编成1:50万山西省土地利用现状图,为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基础图件。

    • 试论土壤侵蚀的宏观经济损失

      1987(1):66-70. CSTR:

      摘要 (968) HTML (0) PDF 441.53 K (1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侵蚀的危害不仅限于受侵蚀土地本身,同时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很大的损失。这就称作土壤侵蚀的宏观经济损失。它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降低河川径流的有效利用率,加剧洪水灾害,对河道航运的危害,引起水库淤积的危害和缩小湖泊容积的危害。

    • 四个现代化建设急需建立和发展灾害科学

      1987(1):71-75. CSTR:

      摘要 (802) HTML (0) PDF 449.49 K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社会安定与进步为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科学本身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日趋交叉、渗透和综合。国外灾害研究进展相对缓慢,措施不力,损失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灾害科学亟待建立和发展,各部门要齐心协力,互相支持,天灾人祸是能够战胜的。

    • 国外评价土壤侵蚀和土壤生产力关系的模式

      1987(1):76-80,75. CSTR:

      摘要 (775) HTML (0) PDF 481.24 K (1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 (7)固定作用。象矿化作用一样,固定作用模式也是调整帕普兰(PAPRAN)模式得来的。由于固定作用决定残茬分解速率,而残茬分解作用对土壤侵蚀有重要作用,所以固定作用是EPIC模式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日固定量是从作物残茬氮量减去微生物同化量而得到的。 WIM=(DCR)(FR)(0.016—CNFR) ……………………………………… (17) 式中:WIM—氮固定速率(公斤/公顷·天);CNFR—作物残茬中含N量(克/克),FR—水平作物残茬(公斤/公顷),假如C=0.4FR,微生物量和它们不稳定产物的C:N比等于10,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