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团结起来,开创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局面—1986年5月26日在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986(4):1-4. CSTR:

      摘要 (988) HTML (0) PDF 368.07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国广大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盼望已久的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成立了!这是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它的成立,将有力地推动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代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小组组长钱正英同志和水利电力部预祝大会成功!热烈欢迎并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和兄弟学会的代表参加会议! 借这个机会,我想向大家汇报一下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概况。水土保持是山区建设的根本,也是改变风沙区面貌,减少水旱风沙灾害,治理江河和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是保护并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

    • 靠科学技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1986年5月26日在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一大”会议上的讲话

      1986(4):4-8. CSTR:

      摘要 (1057) HTML (0) PDF 479.56 K (10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们这次水土保持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个空前的盛会。这个盛会包括农业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科学教育部门等的代表,把大家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本身就是很大的成就,对工作会有很大的促进。这几年,大家为我国的水土保持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我作为一个农村工作的同志对会议致以热诚的祝贺。水土保持工作越关系到国家安全、民族生存的大问题。过去讲到安全,主要指国防,只要巩固国防就安全了;现在慢慢地认识到,如果生态环境很不好,土壤流失、恶化、退化很利害,这也是安全问题。丧失了生产的土地,没有生存条件了,那还不是个安全问题吗?所以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 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灾害问题的浅析

      1986(4):9-12. CSTR:

      摘要 (940) HTML (0) PDF 355.23 K (1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土流失——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水土流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几乎遍及各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农林牧生产的全面衰退,而且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威胁愈来愈大,因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据有关资料报导,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超载过牧,土壤侵蚀危害,生产力下降,最后将导致土地的完全沙漠化。据估计,受到这种威胁的耕地为世界耕地的1/3以上。

    • 三峡工程要考虑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

      1986(4):12-14. CSTR:

      摘要 (880) HTML (0) PDF 258.48 K (1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水利枢纽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由于工程巨、投资大,外国人称它是中国继修万里长城后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国际间企业界也为参加这项工程而竞争。我们认为,从微观说水库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从宏观说三峡工程的上、中、下游,即整个长江流域的山、水、林、田、路、建筑等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现分下列三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供有关方面讨论、参考。

    • 三峡工程泥沙和航运问题不容忽视

      1986(4):15-16. CSTR:

      摘要 (882) HTML (0) PDF 165.71 K (1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若能充分发挥它的巨大综合效益,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子孙后代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曾对三峡、金沙江和嘉陵江进行过几年的全江性水利考察。纵观三峡工程,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即泥沙和航运问题。特别是泥沙对库区回水段的淤积,不仅影响水库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影响回水段的通航。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世界上居第三位,但是,长江输沙量浩大,宜昌以上平均年输沙量达到5.2亿吨,居世界第四位。

    • 长江流域外动力地质现象发育规律初探

      1986(4):16-20. CSTR:

      摘要 (1085) HTML (0) PDF 453.65 K (1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流域范围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工程设施密集,是我国国土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强烈而频繁的人类活动,稍有不慎就可诱发大量的外动力地质现象。因此,研究长江流域外动力地质现象的发育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地质矿产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主编的《长江流域地貌及外动力地质现象图》及其说明书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一点粗浅认识。外动力地质现象因其发生在地壳浅层,并经常受到外营力的作用而得名。

    • 观音岩滑坡险情告急及防治途径

      1986(4):20-25. CSTR:

      摘要 (1076) HTML (0) PDF 537.73 K (1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2年7月27—28日,川东南地区普降暴雨,江河水位陡涨,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与此同时,沿江河溪流两岸,多处发生地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有些地段迄今留下隐患,有可能进一步恶化,酿成重大灾害。当前急需查清,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患于未然。本文以观音岩滑坡险情为例,重点论述滑坡形成的自然地质环境;滑坡基本特征及成因;探讨滑坡险情及危害;并对滑坡防治途径进行对比取舍,供决策参考。

    • 铜街子水电站新华台地滑坡群研究

      1986(4):26-34. CSTR:

      摘要 (824) HTML (0) PDF 883.55 K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四川大渡河中游末端,铜街子水电站坝轴线下游的左岸,为一片平缓的台地。因它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福禄区新华乡,故称之为新华台地。对这片台地的成因,各家有不同看法。前期水电站的地质勘探工作者认为,新华台地是第四纪冰川融冻的产物,仅表面有塌滑现象。所以在原初步设计中,将左坝肩及主要水工建筑物均布设在新华台地上。1980年底至1981年初,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滑坡研究室受水利电力部第七工程局委托,到新华台地调查斜坡变形原因。

    •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工地滑坡成因分析

      1986(4):35-40. CSTR:

      摘要 (1015) HTML (0) PDF 458.39 K (1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前言天生桥滑坡位于广西隆林县坝索村南盘江右岸一级残留阶地后缘,是由于在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首部枢纽进水口拦沙坎上游右岸修建挡土墙时发生的。滑坡发生于1985年12月24日下午3时23分,总方量为7,000余立方米,属于坐滑式滑坡类型的堆积层滑坡。

    • 新滩滑坡的变形发育和临阵预报

      1986(4):40-45. CSTR:

      摘要 (943) HTML (0) PDF 530.46 K (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新滩滑坡的变形发育阶段(1) 潜伏孕育阶段(1964年秋以前时间)。新滩滑坡的物质成分为崩坡积物。姜家坡以下(包括姜家坡)广为耕地和柑橘林。新滩滑坡的早期形变,要反映到地表是难以察觉的。直到1964年秋季,姜家坡地表出现明显的形变之前,新滩滑坡上段的变形,是堆积物深部碎屑物的缓慢位移和调整(也即蠕变),是潜伏在地表下进行的。这并非说没有反映到地表,而是这个阶段的形变量有限,加之是松散的堆积体,在地表不易被察觉。由于滑体深部物质的变化,已经孕育着滑坡的产生。我们称这一阶段为新滩滑坡的潜伏孕育阶段。

    • 华南垦区胶园梯田化与水土保持

      1986(4):46-50. CSTR:

      摘要 (1112) HTML (0) PDF 429.28 K (1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华南垦区橡胶栽培上应用梯田工程,是在解放以后党和政府积极开发热带和亚热带资源,大规模发展橡胶的初期已经开始了。30多年来,不论梯田的形式或规格都有所改进,梯田的效益显著提高。当1952—1953年大面积开荒植胶时,在丘陵和山区首先是采取等高带状或平台开垦,实际这已经是梯田化的初级形式。为了进一步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后来又在水平环山带的基础上加设土埂,称之为小梯田。1958年以后,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梯田化运动,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原有的胶园基本上实现梯田化,不少橡胶林段筑成了规格化的大梯田或中梯田。

    • 黄土塬区水平梯田效益的测算

      1986(4):50-52. CSTR:

      摘要 (845) HTML (0) PDF 2.00 M (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黄土区,大力开展兴修“四田”,是农业基本建设的基础工作,是保持水土、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措施。解放30多年来,咸阳市兴修的5.4万公顷水平梯田,为农业的稳步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水平梯田比较显著的拦泥蓄水效益、土地生态效益和增产效益。1、梯田的拦泥蓄水效益。咸阳市黄土塬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据测定,每公顷年平均流失的水量为373立方米,冲走泥土26.25吨。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使耕地肥力减退,蓄水保墒能力差,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旬邑县1978年和1979年两年,平均施入土地的氮肥和磷肥合计2,730.4吨,但却有16.1%的氮和27%的磷因水土流失而损失,造成经济损失64万元,相当于2,365吨小麦的商品价值。

    • 鱼鳞坑的水力性质及设计指标

      1986(4):53-58. CSTR:

      摘要 (882) HTML (0) PDF 414.94 K (1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平原面积仅占12%,而不同类型的山地、丘陵、高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因此坡地的改造利用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国土的整治。坡地改造利用的关键是防止水土流失。对不同类型的坡地应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而科学地配置任何一种水土保持措施,都要涉及到坡面径流及其水力性质。

    • 桐柏县长江流域部分的土壤侵蚀调查分析

      1986(4):58-61,25. CSTR:

      摘要 (863) HTML (0) PDF 433.46 K (1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概况桐柏县位于河南省的南疆,南阳盆地的东缘,地处豫、鄂交界的桐柏山腹地,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全县横跨江、淮两大流域,以固庙的西境岭和大河乡土门村的新岭为分水岭,分江、淮之水于东西。西部属于长江流域,座落在东经113°00′—113°17′和北纬32°22′—32°36′之间,总面积62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该流域现有耕地1.3万公顷,山地3.9万公顷,水面1.1万公顷,自然特点近似“六山二水二分田”。桐柏县长江流域内辖8个乡(镇),84个行政村,14.27万人,人口密度230人/平方公里,每人平均耕地0.09公顷。1984年每人平均收入160元左右。低于全省每人平均收入的一半。

    • 药姑山区森林贮水量的初步测算

      1986(4):62-64,8. CSTR:

      摘要 (1167) HTML (0) PDF 340.44 K (1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森林和水的关系,鉴定降水利用状况,1985年,在湘北临湘县县级农业区划点工作中,对全县水源区药姑山区森林贮水量进行了初步分析。药姑山区处于湘鄂赣边界,属幕阜山余脉。山区面积160平方公里,约合1.6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9,300多公顷,森林覆被率51%。药姑山区海拔由400米到1,261米。整个山体呈扇形向西开放,呈阶梯状下降。水系汇成两支:向北称长安河,经黄盖湖入长江;向西称油港河,为新墙河上源,注入洞庭湖。

    •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人选

      1986(4):64-65. CSTR:

      摘要 (781) HTML (0) PDF 163.00 K (1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