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1):1-6.
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环境孕育、塑造人类。人通过劳动建立社会,不断地认识自然,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美好的生存环境。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8页)人类和环境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愈来愈大。在生产、生活活动中,人们不断发生违背科学规律的行为,对环境施加不当的作用,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破坏自然
1983(1):6-10.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赣南的自然条件,人类活动与环境平衡的关系。环境平衡破坏后的表现及引起环境平衡破坏的原因。
1983(1):11-15.
摘要:一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无论人类、植物、动物等都离不开水,连工业生产也需要水。水是不可代替的。地球上的总水量是巨大的,但由于水质不同,分布不均,使用受到限制,特别是人类能够用的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是有限量的,那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法是有害的。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活、生产的基础,也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
1983(1):16-21.
摘要:所谓生态关系的观点,就是要认识到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之间,水、土、光、气、热等非生物成分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为了保持水土,更好地发展农、林、牧、渔业,就要掌握生态规律性,根据这种自然规律性,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否则就会劳而无获,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
1983(1):22-26,27.
摘要: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在水土保持事业中如何去贯彻执行?从何抓起?胡耀邦同志在本届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赵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它为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1983(1):27-35,36.
摘要:本文试图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概述晋西黄土高原生态经济特征和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效益,探求水土流失规律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手段,为发展黄土高原农业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扫除障碍。晋西地区生态经济特征晋西是山西西山地区的简称,主要是指吕梁山西坡至黄河东岸,北起偏关、河曲,南至乡宁、吉县的山西西山地区28县。土地面积46,200平方公里,占山西总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320万人,占山西总人口的八分之一。这个地区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
1983(1):36-42,43.
摘要:鲁中南山丘地区主要指泰山和沂山南北,包括7个地(市)的40多个县。按自然地理条件,这里的植被应属暖温带半湿润的落叶阔叶林型,林下还应该有茂密的灌木草丛。但这些自然植被早已破坏殆尽,加上近十几年来滥砍滥伐,大面积陡坡开荒,生态环境严重失调。为了搞好水土保持,发展山区生产,根据调查资料,仅就5个县作重点,探讨鲁中南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防治途径。
1983(1):43-50,51.
摘要:松花湖是我国较大的人工湖泊,为丰满电站的库区,建成于1943年,担负着发电、灌溉和防洪任务。自开始运行至今40年来,由于湖区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已使自然生态发生了变化,水土资源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水土流失危害也逐渐加剧起来。为了了解和探讨这里的侵蚀程度、泥沙来源和防治途径,我们于1981年进行了松花湖区水土流失综合考察。考察采取深入重点,访问座谈,实地踏查,选点测验,解剖典型和分析资料等方法进行。现将考察结果分述如下。
1983(1):51-54.
摘要:一、流域概况及治理效果西岔沟流域位于甘肃省通渭县东部边缘的新景公社张家山大队,属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全流域仅一个大队10个生产队,184户,1,120人。干沟长10华里,两侧有11条毛沟,大多1—2华里长,总流域面积12,000亩。沟壑密度1.5公里/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降雨400—500毫米。流域内土壤和植被分两类:上游3个生产队属土石山区,植以酸刺、梭梭草为主,植物群体比较稳定,水土流失较轻;下游7个队为黄土山区被,植被以野蒿、宾草为主,分布稀疏,极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流域内耕地6,197亩,荒
1983(1):55-56,57.
摘要:当农业生产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后,山区的农业基本建设到底能不能搞?怎么样搞?这是在生产关系实行重大改革的情况下,遇到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在这方面,我县大成垣大队实行以户承包,联合治理小流域的做法,为在新形势下开展山区农业基本建设走出了一条新路子。1980年秋收后,柳林县高家沟公社大成垣大队,在落实1981年生产计划时,
1983(1):57-60.
摘要:山西省山区实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后,相继有很多社队出现了以户承包治理小流域的新作法。这是各级干部解放思想、放宽政策获得的新成果,也是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发展。这种把包干制扩展到水土保持领域的新形式,博得了各级干部和群众的重视和支持,共同为水土保持工作的这种新发展而感到高兴。大家说:“千家万户对准了千沟万壑,这才是水土保持的新路子。看到这个好办法,才感到有了希望”。所以,山西省以户或联户承包治理小流域的工作发展很快。
1983(1):61-62,10.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自从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以后,水土保持出现了一个低潮阶段,不少地区停滞不前,甚至还有毁林开荒、破坏水土保持工程等倒退现象。追其原因,主要是过去搞水土保持,用惯了“大兵团作战”、“群众运动突击”、“大批促大干”等吃大锅饭的作法;现在实行了责任制,群众只顾搞当年生产,多打粮食,而忽视了长远建设。干部是旧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也就放松了领导,因而形成了水土保持的自流局面。这就是近二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情况,就摆在了我们山区领导同志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如何
1983(1):63-64.
摘要: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巨大的变革都是从农业的最小单位——农户开始的。而农业的结构,正在朝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建立合理农业生态结构的方向发展。这样,任何形式的农户责任制,都必然要和社会、科学、经济、城市、环境发生联系,从而具有强烈的生态特点。这个特点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将起到更大的作用。为此,我们在陕北安塞县进行了“生态户”试验。我们将试验区的生产队,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拐沟队,多山坡地,仅有部分梯田或塌地,没有川水地;另一种是川道队,有部分川水地和部分山坡地。凡参加试验的社员户,要求:
1983(1):64-64.
摘要: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指导思想,在政治上和科学技术上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一致。
网站版权 © 《水土保持通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434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