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2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小流域治理更有成效

      1982(4):1-7. CSTR:

      摘要 (597) HTML (0) PDF 612.02 K (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吉县位于晋西吕梁山脉南端,属于梁状黄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1,777平方公里。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4.11公里,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有11个公社,103个大队,是7.1万农业人口的山区小县。建国以后,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和广大群众的努力,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左”的影响,方向不明,措施不力,管理不善,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中全会后,我们解放思想,放宽政策,适应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三年来,我们坚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方针,大搞小流域治理,做

    • 如何加强小流域治理的技术力量

      1982(4):7-9. CSTR:

      摘要 (1069) HTML (0) PDF 241.76 K (1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五十年代初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治理试点的水土保持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几经周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应有的发展。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小流域治理工作才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由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便于上下游、左右岸、坡沟滩、农林牧统筹安排,克服了东沟打坝、西坡修地、南山栽树、北梁种草等零敲碎打,治理分散的弊病,具有速度快,质量高,投资少,效果好的优点,所以仅两年多时间(1980—1982年),陕西省治理的小流域就达到561余条(其中有中游治理局试点流域10条,省重点流域68条),治理速度为面

    • 汾河水库上游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分析及治理意见

      1982(4):10-12. CSTR:

      摘要 (1126) HTML (0) PDF 240.70 K (1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基本情况及治理现状山西省忻县地区汾河流域,地处汾河水库上游,包括宁武、静乐两县,有44个公社,22.7万人。总面积592.5万亩。汾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汾源灵治,流经80公里,到静乐县的湾子大队出境。沿途有怀道、西马坊、新堡、鸣河、东西辗河等15条较大支流汇入汾河。在忻县地区范围内,流域面积为481.7万亩,占总面积的81.3%,多年平均径流3.15亿立方米,流量8.2秒立方米。地貌类型多为土石山区与黄土丘陵区,海拔1,140—2,772米。全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30.5万亩,占流域面积的68.6%。根据静乐县沙会水文站多年实测资料,从1951—1980年共流失肥土约3.16亿吨。汾河水库建库22年来,已淤积库容29,200万立方米,占总库容的41.7%。由本区输送的泥沙约有1.77亿

    • 东窑沟小流域治理措施与效益

      1982(4):13-15. CSTR:

      摘要 (1056) HTML (0) PDF 266.15 K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 东窑沟是山西省右玉县境内马营河的一条支流,属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小流域面积19.3平方公里。各种地类中,坡地占79%,沟床占11%,平地占10%,涉及3个公社的10个生产大队,1.3万亩耕地,1,280人。海拔1,305—1,630米,干沟比降3%,沟壑密度2.7公里/平方公里。年降雨量400多毫米,平均气温3.5℃,无霜期90—110天。这里气候寒冷,干旱多风,地形破碎,土地贫瘠,土质松散,植被稀少,风蚀水蚀都很严重。加之不合理的乱垦滥牧,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加剧了水土流失,每亩产量只有50—60斤。每人平均收入50余元,群众生活很苦。

    • 治理左程河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1982(4):16-20. CSTR:

      摘要 (704) HTML (0) PDF 432.51 K (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流域概况(一) 自然概况左程河小流域位于大悟县城东南50公里的刘集公社金鼓管理区,属滠水干流上游西支。流域境内有四条溪河均匀分布,汇流而成左程河。集水面积25平方公里,主流长17.3公里,河床比降为6‰,河床平均海拔高程为70米。本流域封闭状况良好,呈一典型扇形,岩性和构造奠定了本流域地形、地貌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其特征是:四周高山环抱,渐向中部低落,形成以金鼓管理区为中心的浅丘盆地。该区山重水复,路径纵横,山坡坡度平均为30°。本流域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41天左右,稳定通

    • 三门河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1982(4):21-24. CSTR:

      摘要 (604) HTML (0) PDF 337.82 K (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 三门河小流域是英山县东河的一个支流,是全县有代表性的小流域之一。流域面积49.5平方公里,其中高山区20.9平方公里,中山区23.8平方公里,低山区4.8平方公里,平均流长2.5公里。流域内有14个大队,111个生产队,3,428户,15,378人。现有耕地13,319亩,其中水田9,011亩,宜林山地面积1,455亩。每人平均8分耕地,4亩山林。境内山坡平缓,土质肥沃,日照长,积温高,水源足,水土资源和劳力资源都有优势。过去20多年来,在开发、利用流域资源时,走过一些曲折的道路。1957年,以解决水源为重点,在宋家塝高塔岩,开百里长渠引水,但因水源不足,长渠没有发挥

    • 搞好水土保持 发展山区生产——石桥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

      1982(4):24-26. CSTR:

      摘要 (716) HTML (0) PDF 256.09 K (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石桥铺小流域是长江北岸浠水西源(西河)上的一条支流,位于罗田县石桥铺公社。由方家山河、七里冲、七屋河、文斗河汇集而成,总集水面积25.2平方公里(37,800亩)。干流长6.53公里,河网密度2.24公里/平方公里。流域海拔高程124—700米,平均高程249米,平均坡度21°(379‰)。低山区占全流域总面积的5%,丘陵区占84%,河谷占11%,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年平均气温16.7℃,降雨量1,312.3毫米,蒸发量1,025.6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4—9月为汛期,暴雨集中在6—8三个月。地质主要为花岗片麻岩、角闪石片麻岩和大别山杂岩。岩层强烈风化带厚达1米左右。基岩出露面积占小流域总面积的53.4%。土壤以砂壤土为主,占流域总面积38%,其次是砂土夹块石,占5%,中壤占2%,重砾质砂壤土占1%,磷土占0.4%,亚粘土夹块石占0.2%。

    • 红卫水库上游小流域治理规划

      1982(4):27-30. CSTR:

      摘要 (846) HTML (0) PDF 317.81 K (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基本概况红卫水库位于贵州省金沙县安底镇南4公里,库区属黄泥公社三合、岐山、店明三个大队。小流域面积11.5平方公里。主沟长4公里,分布在主沟左右岸的支沟2条,全长7.5公里。入库基流50秒升,是乌江水系偏岩河流域的支流。四周山高坡陡,中部浅丘起伏,沟道纵横。海拔1,050—1,350米,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水土流失自1978年建库以来演变较快,现已发展为强度流失,年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平均在2,500吨以上。水土流失面积9,828亩,占总面积的57.1%,其中年侵蚀量每平方公里达10,000吨的强度流失面积8,569亩,占流失面积的80.7%。在强度流失面积中,农耕地流失6,949亩,占农耕地的67.6%。

    • 黄土地区土壤氮素含量与提高途径

      1982(4):31-35. CSTR:

      摘要 (1121) HTML (0) PDF 502.98 K (1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地区土壤氮素含量变幅明显,平均含量从0.01—0.094%。土壤氮素年流失量为5.775—40.65公斤/公顷。按照总氮量和氮素流失量,黄土地区可分为6个区。种植豆科作物、发展畜牧业和施用化肥,是提高土壤氮素含量的途径。

    • 杏子河小流域的土壤氮矿化势

      1982(4):36-41. CSTR:

      摘要 (1101) HTML (0) PDF 466.96 K (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农林牧地土壤氮肥力水平,我们在陕北杏子河流域的茶坊一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地和草地以及条件相似的农地,研究了土壤的氮矿化势,为提高土壤氮肥力提供依据。一、基本情况茶坊位于陕西省安塞县西部丘陵沟壑区,海拔高度1,100—1,600米,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3℃,年降水量500—600毫米。降水量变化大,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60—70%。春季干旱,多西北风;夏季气温高,多暴雨。年平均蒸发量1,800—2,200毫米,比降水量大2.6倍。由于长期单一农业和滥垦、滥牧,破坏了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产量不高。采样地点在蟠龙山(1—5号)和庙沟疙瘩(6—8号)的黄土梁峁坡上,具体位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形背景及其防治措施

      1982(4):41-48. CSTR:

      摘要 (784) HTML (0) PDF 646.15 K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河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既为农业生产的大害,又是黄河泥沙的重要物质来源。防治水土流失,控制入黄泥沙,多年来一直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本文根据在陕北、陇东典型地区的查勘资料,从解剖水土流失发生的地形、地质背景条件入手,探讨水土流失的防治问题。一、水土流失的基本特征水土流失的实质问题是现代侵蚀问题。侵蚀作用的全过程是地表径流与地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一定的坡形条件下,地表径流开始产生侵蚀;而侵蚀作用的结果又改变了原来的坡形及相应的地表径流条件,引起了新的侵蚀。如此反复循环,

    • 洞庭潮水系河流泥沙量的初步研究

      1982(4):48-56. CSTR:

      摘要 (983) HTML (0) PDF 680.03 K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洞庭湖水系的河流年输沙量约为4,059.3万吨。淤积严重,湖面日渐缩小。现在,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按水域规模已退居于鄱阳湖之后。解放以来,河流泥沙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多;在七十年代其总量比五十年代增加了将近1倍。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控制河流泥沙的根本措施。

    • 花岗岩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

      1982(4):57-60. CSTR:

      摘要 (859) HTML (0) PDF 334.16 K (1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上犹县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部,有17个公社、2个镇,170个大队,1,625个生产队,22.8万多人。总面积为1,461平方公里,折合219.15万亩,其中山地面积为184.85万亩,耕地为17.38万亩。每人平均山地8.1亩,耕地0.76亩,是山多田少的山区县。境内有上犹江和寺下河两条水系,由西往东,流经南康、龙华汇合成章江。地貌特点是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特别是西北面,高山重叠、峰峦起伏,均在海拔800米以上。最高峰是西部与湖南省交界的笔架山,海拔1,655米。腹地为丘陵岗地和河谷冲积平原,海拔高在120—800米之间。其地质类型为河谷冲积平原、红色砂砾岩、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地。全年降雨量为1,474毫米,因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多集中在4—8月

    • 土壤侵蚀对土壤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前景

      1982(4):61-65. CSTR:

      摘要 (847) HTML (0) PDF 422.19 K (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侵蚀与生产力问题侵蚀与生产力问题最难分辨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检测困难。侵蚀作用造成土壤生产力降低的速度是如此之慢,以后在经济上土壤比较长期地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时,才能认识到土壤生产力的降低。此外,提高工艺技术常常还会起到掩饰生产力降低的作用。例如,一些侵蚀过的土壤,经过大量施肥,效果就比较好。检测生产力损失的困难是由非线性的侵蚀作用组成的。一般说来,由于侵蚀作用减少了水分下渗作用,以后增加了径流量。径流量的增加,又减少了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利用机率,从而影响了植物生长。当然,植物生长愈是稀疏,地面的残落物则愈少。植被和地面残落物不足,必然导致地表覆盖层匮乏,从而加强了侵蚀作用。由于水蚀作用与地表径流密切相关,所以径流量的增加,同样会导致侵蚀量增加。因此,如没有检测或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