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1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水土保持是治黄的基础

      1981(2):1-4. CSTR:

      摘要 (839) HTML (0) PDF 345.31 K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也是世界闻各的泥沙最多的一条“害河”。下游高悬在华北大平原上,解放前2,000多年中曾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其中大改道9次,影响范围北到天津,南到长江下游共25万平方公里;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三门峡以上年平均流失泥沙16亿吨,是为害下游的祸根。解放三十年来,治理黄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下游加高加固大堤2,100公里,保证了伏汛未缺口,水浇地面积达到7,000多万亩;中游造林、种草、建设“三田”(即水平

    • 赣、闽、浙三省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1981(2):4-12. CSTR:

      摘要 (854) HTML (0) PDF 729.77 K (1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赣、闽、浙三省境内山地与丘陵的面积很大,约占三省总面积的70%左右。这里本是自然条件优越,山青水秀的地区。但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使许多山丘地区山林遭破坏,变成光山秃岭,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其中又有一部分地区由于地形、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三省水土流失面积达35,000多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赣南、闽东南和浙中丘陵等地(图1) 。

    •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状况分区(试拟)与造林问题

      1981(2):13-19. CSTR:

      摘要 (864) HTML (0) PDF 2.67 M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人民出版社1971年8月版,第158页)。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干旱,正是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滥垦、滥伐,破坏森林植被所带来的祸害。今日的黄土高原广大地区的童山秃岭,植被稀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成为这一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严重障

    • 固原县的苦水及其灌溉利用

      1981(2):20-26. CSTR:

      摘要 (899) HTML (0) PDF 499.62 K (1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固原县位于宁夏南部,总面积约6,413平方公里。海拔1,248—2,930米,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属于六盘山区,年雨量约500—600毫米,地表及地下径流均较丰富;北部主要为黄土丘陵,年雨量约400毫米,多集中在秋季,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建国以来,该县水土保持事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在清水河流域,兴建水库较多,较大的水库有沈家河水库、冬至河水库、寺口子水库、二营水库、苋麻河水库、杨达子沟水库等。其中,除沈家河水库水质较好之外,其余水库矿化度均在2克/升以上,甚至有

    • 宜川县油松飞播造林试验效果及其推广前途

      1981(2):27-31. CSTR:

      摘要 (831) HTML (0) PDF 369.14 K (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黄土丘陵区林木稀少,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多年来,人们采用各种措施,寻求迅速恢复植被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以改善恶劣的自然环境,促进农牧业发展。1976——1978年我们在宜川县连续三年进行了油松飞播造林试验,基本上成功了。从1980年起,在延安南部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飞播造林,效果较好,为今后用飞播造林提供有益经验。宜川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24.4℃;早霜10月上中旬,晚霜4月上中旬,无霜

    • 飞播沙打旺草地蒸腾与产量和土壤含水量关系的研究

      1981(2):32-39. CSTR:

      摘要 (1074) HTML (0) PDF 619.63 K (1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半干旱的黄土区,水分是决定植物群落生产力的主导因子。水分收入与支出,对植物的生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蒸腾是植物水分支出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研究飞播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草地的效益,估价该草地质量与生产力,1980年我们对飞播沙打旺草地及对照荒山植被优势种的蒸腾进行了定位观测,对沙打旺草地蒸腾强度、蒸腾耗水量的变化及其与产量、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

    • 陕北黄龙山植被保持水土的研究

      1981(2):39-41. CSTR:

      摘要 (1085) HTML (0) PDF 258.34 K (1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龙山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东南部,是典型残留植被保存较好的次生林区,也是黄河中游的水源林区。它除能提供一定数量的木材外,并对周围地区的农业起着保障作用。故从生态上了解黄龙山植被保持水土的机理与作用,能为经营次生林和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提供科学依据。

    • 黄土高原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初步分析

      1981(2):42-48. CSTR:

      摘要 (1041) HTML (0) PDF 646.56 K (1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高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但长期以来,由于实行单一农业经营的方针,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极不合理,不仅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为此,本文试图从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就黄土高原的农林牧合理布局及提高粮食生产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 西山地区造林立地类型划分及适生树种初步研究

      1981(2):49-56. CSTR:

      摘要 (807) HTML (0) PDF 597.87 K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西省西山地区,东界吕梁山,西临黄河,北至长城,南至汾河沿,包括28个县,总面积7,000余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古。每人平均土地25亩多。这个地区的特点是地广人稀,植被复盖率低,风沙、干旱、霜冻灾害较多,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是山西省农业生产条件最困难的地区。因此,高速度、高质量地植树造林,以控制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改变生产条件,对提高农业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建国以来,西山地区植树造林不少,但成活率不高,保存不多或者成林不成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完全按着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造林,而是不分立地条件,

    •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营造水源涵养林

      1981(2):57-61. CSTR:

      摘要 (795) HTML (0) PDF 442.46 K (1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山丘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人口约占三分之一,耕地近7亿亩。几千年来,由于森林受到严重破坏,整个生态环境一直进行着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如不予以制止,不仅对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会带来严重恶果,而且也必将为子孙后代遗留下无穷祸患。为使整个生态环境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建议从现在起,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大规模营造水源涵养林,尤其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更是刻不容缓。

    • 水库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刻不容缓

      1981(2):61-63. CSTR:

      摘要 (1059) HTML (0) PDF 264.05 K (1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水土流失是造成水库淤积的根源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建成的水库,能否长期持续的发挥经济效益,取决于水库库容损失情况。所以,解决水库淤积的矛盾,延长水库寿命,是当前世界性普遍问题。例如,美国全年土壤侵蚀所产生的泥沙总量达36亿吨,其中就有12亿吨进入水库和湖泊中。每年库容损失的价值约1亿美元。我国截止1976年底,共建成大中小水库78,000座,塘堰650万个,总库容4,000亿立方米。由于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流入水库塘堰,损失库容近40亿立方米,损失灌溉面积1,000万亩,损失库容价值19.2亿元。特别是在水土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