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要:[目的]分析2000-2020年中原城市群“三生”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快速城镇化地区“三生空间”格局优化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原城市群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两种方法,定量分析中原城市群“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1)研究区生产用地面积明显减少(-7890km2),生态用地面积相对稳定(仅变化0.1%),生活用地面积快速增加(7638km2);2000-2010年的“三生”用地转换面积远低于2010-2020年。(2)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先升后降,在区域整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郑州市下降幅度最大,济源市提高最多;EV与LPI、LSI、COHESION、AI、SHDI和SHEI高度相关。(3)生态环境改善趋势小于恶化趋势,恶化的主要因素为林草生态用地向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以及生活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占用。(4)各类景观破碎化加剧,聚集度和连结度降低,景观形状趋于不规则化,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结论]两种评价指数对“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结果趋于一致,即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