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三生”用地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F301.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701574);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XKB20140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YQ2021D009);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105219031)


Author:
Affiliation:

School of Management,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2000-2020年中原城市群“三生”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为快速城镇化地区“三生空间”格局优化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原城市群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两种方法,定量分析中原城市群“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1)研究区生产用地面积明显减少(-7890km2),生态用地面积相对稳定(仅变化0.1%),生活用地面积快速增加(7638km2);2000-2010年的“三生”用地转换面积远低于2010-2020年。(2)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先升后降,在区域整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郑州市下降幅度最大,济源市提高最多;EV与LPI、LSI、COHESION、AI、SHDI和SHEI高度相关。(3)生态环境改善趋势小于恶化趋势,恶化的主要因素为林草生态用地向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以及生活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的占用。(4)各类景观破碎化加剧,聚集度和连结度降低,景观形状趋于不规则化,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结论]两种评价指数对“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结果趋于一致,即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1-09-27
  • 最后修改日期:2021-11-30
  • 录用日期:2021-12-01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