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持水土资源, 建设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当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之危害人所共知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而黄河的泥沙又是黄河下游洪水泛滥成灾的根源。因此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早在明朝初期 ,就有人开始提出“治水先治源”的方略 。民国时期, 中外专家进一步提出了上、中 、下游全面治理黄河的意见。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方略日趋完善, “ 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这一观点日益明确。已有的研究表明 ,植被是抑制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恢复植被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重建的关键 。几十年来, 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导下,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战略也经历了由单一理化工程治理到理化、生物与生态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阶段。但由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复杂性, 目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仍很严重 ,甚至有些地区由于复杂地形地貌环境的限制, 水土保持工作进展缓慢 ,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推广应用已有技术成果的同时 ,去另辟新径, 探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 ,从而更有效地推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力发展。